分享

《缅北归来》记者亲述:暗访见证人性灰暗,家人都不知道“消失的我”在忙什么

 纪实文学素材库 2023-10-20 发布于浙江

有勇有谋!为揭露缅甸电信诈骗黑幕,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团队经过近半年的暗访调查,制作了节目《缅北归来》。

节目播出后在网上爆火。据都市频道透露,截至7月27日发稿,《缅北归来》全网阅读播放量超40亿次,在微博平台14个原创话题登上全国热搜榜,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0亿,多次被包括央视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网直播等中央级媒体在内的120多家媒体转载和引用。电诈团伙甚至迫于舆论压力主动释放了部分被骗的受害者。至今,已有6个被骗缅甸的孩子受益于报道安全回国。

图片

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直播海报 图片来源:频道成员提供

网友纷纷表示:“这就是媒体的力量,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回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团聚。”“为记者点赞!这种事情真的很危险,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幸好最后顺利回来了!”“拿命冒险,暗访缅甸半年,非常危险……都活着回来了,真是欣慰。想听记者帮助受困者脱险的具体经历。”

图片

网友纷纷点赞参与报道的记者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提到“缅北诈骗”,很多人大概率会瞬间联想到殴打、囚禁、穷凶极恶的亡命徒……是什么促使团队克服恐惧前往缅北?他们会不会被家人、同事劝阻?会不会因恐惧而退缩?真实的缅北诈骗团伙窝点是什么样的?调查过程中,记者如何进行取证?‍‍‍‍

小鲸对话了多位参与暗访的记者,聆听他们潜入缅北所经历的“惊心动魄”。

思索再三后做出“危险的决定”

都市报道调查记者团队成员张先生参与了《缅北归来》系列节目的制作,据他分享,团队近年关注到一些关于“缅北诈骗团伙”的碎片消息,对同胞的处境感到心痛,同时发现国内经过调查取证制作的报道不多,经过再三思索,团队决定亲自前往现场调查,制作深度调查节目。

图片

团队工作记录碎片 图片来源:张先生提供

2023年上半年,都市报道调查记者团队花了四个月,暗访缅甸电信诈骗招工黑色产业链,记者们兵分三路,周旋于高薪骗局的招聘者、专门组织偷渡的“蛇头”以及靠引诱他人获利的中介之间。

都市报道调查记者团队成员@都市大先生在微博分享了暗访行动细节:“当时我们是通过网上联系了一些在缅甸高薪招聘人的买家。确定之后,他们就把我们的信息给边境上的蛇头,蛇头再联系我们,给我们订机票到边境。蛇头带我们走小路来到边境线的检查关口,然后带我们去边境线的'安全屋’,他们就是从'安全屋’带人出境的。从见到蛇头,整个过程都是被蛇头控制的,每走一步,都会被盯着,这个时候想逃跑已经没有机会了,最后我们也是通过别人帮助脱身。”

团队最终制作出了《逃亡》《炼狱》《求助》《“安全屋”》《蛇头》《执念》《拯救》七期内容的系列节目《边境“蛇”影》。这些内容详细讲述了农村青年如何沉浸于“发财梦”,如何被伪装成招工者的诈骗团伙“忽悠”到缅甸,又是如何经历九死一生从缅甸逃回家的。

至于是否会恐惧,张先生告诉小鲸:“会害怕,但是'习惯了’据介绍,参与暗访的一位核心记者,其身份是一名资深调查记者,此前经常以身犯险。“大家在暗访时会隔三差五互相发信息,报平安,不过不敢打电话。”张先生说。

小鲸通过公开信息发现,近年来,河南广电都市频道推出了许多深度调查节目。2016年,河南广电都市频道记者耗时数月暗访一个小型假币生产基地,揭开了假币生产黑幕;2017年,揭开了微整揭开了茅台造假黑幕;2019年,频道记者远赴广州,潜伏打入窝点内部,揭开新型诈骗工具“嗅探”设备制造的黑色3公里;2022年,频道制作出聚焦地下黑市的“非法肾移植”活动的调查报道《罪恶的“手术刀”》,间断斩断了这条地下黑产业链,作品更是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类三等奖。

另一位团队成员刘先生告诉小鲸,因为不想让家人担心,关于自己参与暗访、制作节目的事也没有告知家人,平时自己忙惯了,那段时间家人只是发现自己有阵子没回家,却完全不知晓自己在忙些什么。成员们也没有对被困者透露自己的记者身份,这无疑加大了成员行动的难度,却可以让计划进行得更加稳妥。

被困者家属的“精神寄托”

张先生告诉小鲸,在节目《边境“蛇”影》后,团队接收到了大量家属求助信息。

“我是一个单亲爸爸带着俩个儿子,为了减轻我的负担,大儿子轻信了诈骗分子的高薪诱惑偷渡去了缅甸佤邦,6月5号联系我后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请求救救我的孩子!”,“我害怕,我儿子在那边天天挨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希望帮帮我们”,“我弟几次被打昏死过去,几天都起不来还要被逼着做诈骗,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被困者家属们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恳求团队帮忙曝光。“有的家属早上一醒来就开始向我们打听孩子的消息,有的家属凌晨3点依然在问我们怎么样才能救出孩子,家属们的关切往往一天都回复不完。”

图片

被困者家属正在通过节目求助 图片来源:张先生提供‍‍‍‍‍‍‍‍‍‍‍‍‍‍‍‍‍

图片

被困者家属正在通过节目求助 图片来源:张先生提供

图片

被困者家属正在通过节目求助 图片来源:张先生提供

团队无法“辜负”家属们的期望,决心进一步挖掘素材,对该系列进行深度报道。7月3号,团队决定走出河南,去更多的家属身边,去了解更加真实的“人间地狱”。团队开启了《缅北归来》系列追踪报道,沿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十个省、自治区,一路直播、采访,直播被困者家属的现状,呼吁反诈骗,这些采访直播成了记者和家属之间无形的约定,也成了家属们的精神寄托。

图片

团队巡回直播线路图 图片来源:张先生提供

图片

团队在凌晨2点匆忙赶路 图片来源:张先生提供

在真实的缅北见证人性灰色地带

当小鲸询问真实的缅北诈骗团伙窝点是什么样子,是否与人们想象的样子有出入,刘先生表示,国内大众市场会刷到一些题为“缅北诈骗团伙窝点”的视频,这些视频一般只会展示出被困者的惨状,却没有详细讲述被困者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悲惨境地的。

“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诈骗团伙成员都是穷凶极恶之徒,地地道道的犯罪分子,以为被困者都是被拐骗过去的,事实上不是的,其实很多诈骗团伙成员本身之前也是普通人,他们甚至会骗自己的家属过来搞诈骗,很多被困者明知自己即将参与违法活动,但还是在知法犯法的情况下来到了缅北,因为怀揣着不切实际的'淘金梦’……在真实的缅北,在利益的驱使下,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灰色地带。”刘先生说。

团队成员@都市大先生在微博如实描述:“我们发现出境被迫搞电信诈骗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被高薪诱惑的,想出国挣大钱的,结果出去之后就会被控制、强迫、殴打,各种残酷的刑罚;第二种是朋友骗朋友,亲戚骗亲戚,被控制在电信诈骗园区之后,就得帮他们搞钱,搞不来钱,就得帮他们骗人过来,这样在那里的人才会少挨打,不会被转卖,甚至有脱身的机会。”

取证靠暗访设备与志愿者协助

谈及如何对诈骗团伙犯罪行为进行取证,并将素材证据带回国,刘先生告诉小鲸,素材证据都是用暗访设备录下来的,诈骗团伙警惕性也很高,因此取证过程小心翼翼,是在漫长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

据分享,当地还有一些对诈骗团伙行为深恶痛绝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为团队提供了许多素材与证据。反诈志愿者、微博大V上官正义也在直播中给了团队很多支持。

诈骗集团迫于舆论主动放人‍‍‍‍‍‍‍‍‍‍‍‍‍‍‍‍

张先生告诉小鲸,团队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播放系列节目,提醒观众提防诈骗陷阱,避免更多家庭陷入悲剧,如果能帮助受困者回家,那就更好了。

意外之喜真的发生了——《缅北归来》系列融媒体报道不仅引起了广西、四川、贵州等多地相关部门的重视,让家属得到了更多来自政府的帮助,甚至惊动了“诈骗集团”,迫使诈骗集团主动放回被困者!

“采访进行到中途,7月14号,诈骗集团联系到了河南开封的小朋家人,称只要媒体方把采访视频删了,就可以放了小朋,否则将把小朋埋了。生命至上,频道删除了视频,诈骗集团也在半小时内将小朋送到了打洛口岸国门附近。当时小朋仍然处于缅北小勐拉范围,我们担心他被人再次带走,一下午打了30多通电话,一边确认小朋安全一边联系多地公安,7月23号,小朋终于安全回家了。”

据悉,截至7月25日,都市报道调查记者团队累计收到了1200多条被困缅甸相关求助,已有6名被骗者通过频道的报道直接或者间接地被营救回国,其中有两名被骗者属于“0赎金放人”。

这次“缅甸救援行动”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新闻报道,更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集中展示。“被困在缅甸的人说,电信诈骗集团每天都在实时监控我们的节目,他们也害怕舆论的压力,所以说新闻报道是很有作用的。”张先生说。帮助被困者回家,让团队感受到了媒体报道的社会意义,也成为了团队坚持下去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