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60毛玮仪:精致利己型大学生为何难以为继

 高教课堂研讨 2023-10-20 发布于江苏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说到:“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善于利用世俗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论此句发言是否有他的私心,但我们不难发现,大学中的确存在一些人,具有很强的虚伪性,过度追逐利益,行动带有鲜明的投机性。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行为,真的能够为自己谋取长远的好处吗,并不尽然。下文基于“扩散效应”“集群效应”和“短期效应”,分析精致利己型大学生为何难以为继。

扩散效应:行为内化为人性造成反噬

      在校大学生,除了个别天赋异禀的,大多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过于单纯。此时的他们,思考的只有职业选择和人际交往,而社会规则这些个琐事往往会被排除在聪明的大脑之外。搭配上互联网自媒体制造焦虑的推波助澜,他们很容易被那些看上去很牛,小成本大好处的选择给忽悠上,以为做出某些选择了,自己就已经是高贵的利己主义者了,姿态优雅,运筹帷幄,对人对事从容不迫,是妥妥的高智商人才,随便将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此时的他们,只是被自媒体以及社会的部分思维所裹挟,立在了自己为自己所建设的高贵人设之上:“有锋芒的善良”“人间清醒”“拳打圣母”,作为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实在是难以抵挡这种爽文主角式的诱惑。

       或许,此时能够收货一些成果,光鲜亮丽地踏上了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生赢家之路,殊不知此时某些坏处也如影随形。人性的贪婪和懒惰是有惯性的,长此以往的极度自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刻在骨子里面,再难拔除。当经历过几次的以小博大占尽先机之后,人就不会说“只干这一把,明天就收手当个好人”。尝到了几次好处,接下来就是靠着这些习惯颠倒黑白,尝试获得更大的利益,长年累月的积累后,注定使本人走向深渊。

集群效应:同类聚集恶化了成长环境

      社交圈是有磁场的,就像替身使者之间会互相吸引一样,拥有相似的某些特征的人也会形成聚集。说到底社会交往就是一场“什么锅配什么盖”。你真诚待人,或许他人会真诚待你,但是当他们选择精致利己主义的那一刻,社交圈子注定只会碰到相似的利己者了。善良者疏远,真诚者退避,勾心斗角嫉妒虚伪的人伴在身旁,真正是一幅地狱绘图,对此我只能尊重祝福。

短期效应:短平快获利缺乏可持续性

      遇事待人确实可以利己主义优先,但是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当处处都表现出对好处的渴望和高位的向往,以及对无利益者的“正义切割”,那是把所有人当傻子,高傲且冷漠,一边薅羊毛一遍吐槽羊的毛不够软滑。大家都是有脑子的人,必不会一直被利用,谁能亲近自然了然于心。真诚或许不是最好走的路,但是却是一条绝对正确的路。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