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鸽从何而来(上篇)

 shyqz 2023-10-20 发布于广西

图片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位外籍教授专教推理性强的工科学术课程,每次他费尽口舌详叙学理后,总会口头语似地问“WHATDOES THAT TELL YOU?”.其中文含义是“这告诉了你什么?”以此训练逻辑思考,最终均能推引出真理,同样道理用在养鸽上,也可以引述出好鸽的概论和理论。

中国台湾台中港民风淳朴,前有牛马头山,后有大海,王君做牛奶生意,为人随和。一偶然的机会,购入一羽荷兰黑斑浅砂眼进口詹森母鸽,配上一羽黑斑深砂眼眼天落鸟。由于此天落鸟飞来当天刚好过年,故取名为“过年号”。

该配对所生仔鸽,获奖率颇高,归返率也颇高,子代频频获奖。后来发现此配对的子代鸽里,留种未出赛的晚生鸽,丢在鸽棚里面一二个月,对其中不理想的欲淘汰掉,但又不忍宰杀,随鸽车至东埔温泉放生。结果都在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归返,流连于鸽棚旁,无一迷失。这又告诉了你什么?

某君有一羽詹森母鸽,配不同公鸽在不同支会比赛连连获奖,属于超级发挥的金母。

该母鸽在其挂环的第一天时,连翅膀长度都未长够(差一寸)。没料到第二天傍晚第一次溜鸽时,它却能展翅高飞。又刚好遇上其他鸽舍训放,当天没有归返。

第二天突降暴雨,连续8天持续未停。过了第8天天气才慢慢转晴,该母鸽却于第8天后安然归返。慢慢恢复体力后,当季比赛即获名次,尤其在恶劣气候下表现尤为突出。

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事隔两年,有一天鸽主抓此鸽时稍有不慎,让它飞走。可该母鸽盘旋十分钟之后,停于原比赛鸽舍上,不会儿工夫,即自行入舍,准确地跳回自己巢格中,不断地发出低沉、短促的鸣声,似乎寄与无限的怀念,又似无比的喜悦。这到底又告诉了你什么?

对鸽子的外观,包括骨架、毛质、手感等,常有莫衷一是的看法,有时候您会看到入赏鸽“七角六翘”(意为外观不雅的意思),有时候又会看到脖子长、脚长且身躯瘦骨嶙峋的鸽子入赏。

而入赏有季节之分,教练技术等级不同之分,南北放、单向北、单向南之分,海上放也有南海和北海之分。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好像杂乱无章,无踪可寻,也似乎毫无道理可讲。

然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台北吉林支会综合入赏的鸽子(十几次资格赛及正关比赛的鸽子)几乎身材、骨架、体型都完美,无缺点,健康程度也高。

比利时KBDB中距离入赏的好鸽子也都如此。在许多强豪鸽舍里,数代发挥好的黄金种公、种母,更是如此。同样发挥好的鸽子中,总是体型越完美的发挥好的几率越高。这再一次告诉了你什么?

在鸽界,许多人手上的原配或是从其他鸽舍高价引进的原配常会出现寥寥无几的前几孵入赏后,开始就走下坡路,而后的子代鸽中,出现体型缩小,腰的饱满度也没有了,甚至毛质也松散的现象。因此参加比赛获胜率锐减,甚至惨败。

也有国外引进的好鸽,第一年、第二年作出幼鸽后获赏率不错,而之后即不再发挥。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大致上有二:其一,保养不当,其一,贪作出。

笔者于十年前,因购入“必佳得鸽苑”的铭鸽“印钞机”而与鸽舍主人廖显章结成好友。记得当时“廖大侠”曾对我说过“你要牢记,贪作出是失败的开始。”多年下来谨记在心,但有时候还是会忘记,常常把好鸽“作”得半死,而后吃尽苦头。

笔者于初学养鸽的时候,也曾经求教于某“土师父”。师父很严肃地说:“鸽子最重要的是看龙骨的尾端有没有弧度弯弯的收上去而靠近耻骨”,后来又补充一句:“其他的地方就可以免看了。”

可惜事实没能验证他的说法,多年来他一直在输赢之间挣扎。另有一位师父将他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他的精华是:“鸽子最重要的是看其'消风缝隙’的羽毛是不是一片片斜斜地叠上去,形成整齐的像扇子扇骨的形状。这样的鸽子好天气会飞得快,坏天气也会飞回来。”同时也补充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其他的就可以免看了。”也很可惜,多年下来事实也没有给他公平的回答。

一个人在成功的欢呼声中,可能学到的是骄傲或鄙视他人,因此会埋下失败的伏笔。一个人只有在失败的教训中,才可以学习到成功之路。

所以笔者将尽量列举由失败渐转至成功的范例,从其中的变化勾勒出成功的模式,以期和广大的爱鸽、养鸽的鸽友共同探讨鸽道之心路历程。大多数鸽界高手是秘而不宣其技的,然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钻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去探讨,相信会得以成功。

某君为鸽界之老将,一生专心于好鸽的育种,对于种鸽舍里每一羽鸽子,甚至已经卖出很久的鸽子,皆能清晰地说出它的优缺点及外表细节特征等。

一代一代的遗传,严格的汰选,及遗传优秀的留为种鸽,可说是毫不含糊。他对鸽子要求的条件也非常高,如翅膀结构、羽毛品质,腰身要饱满、骨架要硬朗,还有看眼睛色泽、眼砂及眼志的分布情形等。

像这样的内外兼顾的育种行家,时间有没有给与他公平的回答?答案是有,也是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该老师所寄翔出去的鸽子并未取得预期的好成绩(不是惨败)。说也奇怪,断断续续卖给其他鸽舍的鸽子,却常有发挥得很好的,针对这一点,笔者愿提出个人观察后的浅见用来探讨。

原因:在于频繁作出。

在不断尝试好体型、好眼睛及好配对时即拆对和配对;种鸽时时在高质量饲料直攻下,常常肥肥胖胖,休养期不长,旋即又要配对。

所以在新一代的生力军中,在饱满无缺的体型、羽质下,缺乏了一种“内劲”缺乏一种不愿屈服的“劲道”,缺乏一种野性活力的“劲道”,而且鸽子又似乎全数自成一系(在汰选过程中,不合整体标准的鸽子淘汰很严厉),作出选手鸽的亲本双方速配互补能力趋向平凡。

原因二;为什么到其他鸽舍后发挥的不错呢?这是因为挑走的精英回去配自家鸽舍静养长久而又有不同特性的金母(公),其后代能发挥威力是可以预期的事,至少比原舍自家鸽系互配要强多了。

图片

另有一实力派战将级的教练,以多年来对比赛鸽子的要求应用于培育种鸽上。

第一要求体型适中平衡(入赏鸽的漂亮体型),羽质要美、健康、漂亮;第二喉咙、眼睛则不要太离谱就行。

用此标准挑选自己的种鸽,用比赛级的技术照顾种鸽,配对前调至绝对高峰,如果再加上一整套超人一等的管理赛鸽技巧,确实也有可立于不败之地的可能。

对鸽眼的看法,各门各派各种理论各有道理,也各有成功的案例支持其说法,故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有如百家齐鸣,各据一方。

的确,砂眼配砂眼创造出许多获得优胜的后代,在许多人的鸽舍里,类似这种配对而获得成功者也大有人在。而黄眼配黄眼也造就了许多人的胜利,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

话虽如此,有一些小小的道理在这里要提出来,向各位做一个说明。比如说有一羽公鸽,其砂眼为白颜色几乎没有眼砂。它不但有漂亮的外观及好的成绩,而且其仔鸽有很好的表现,因此可以断定其原配母鸽多半具有极浓而粗犷眼砂的漂亮眼睛(当然也有例外会发生)。

如果原配母鸽也是平淡无奇的淡砂眼,而其仔鸽也会入赏的话(出现此情形下,除非仔鸽的内外祖父母都是非常高级的名配,仔鸽延续了其内外祖父母一代的超强威力,而不是源自其父母这一黄金配对之故。不过此情形实数罕见),几乎可以断言该入赏的仔鸽,大多数是终止遗传型,再作出下代的通常都不是很理想。

在养鸽的生涯里,要想做学问很难,因为条条公式错综复杂。往往在大多数的定论里,却又衍生出许多的例外,看似杂乱无章,却也冥冥中自有定数。所以鸽友们也不必用一时的挫折去否定掉所有一切的理论。重要的是要把细节找出来,哪怕是具有争议性的细节。

END

文|黄飞龙


感谢阅读!鼓励请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