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水浒:开黑店的“人肉屠夫”孙二娘为何能逍遥法外?

 听风如故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水浒传>里孙二娘与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十字坡开设的黑店,以人肉馒头为卖点,这是小说中明确描绘的情节。孙二娘的行径,恐怕已经害死了不少生命。

像她这样的“人肉屠夫”为何能逍遥法外,官府为何不予以追究呢?

令人奇怪的是,书中并未详细描述官府对孙二娘采取的行动,而她在十字坡仍然逍遥快活。

《水浒传》作为一部反映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和民间起义的小说,其情节和细节描写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风民俗创作的。

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状况为孙二娘等人的行为提供了土壤。

在这个阶段,四大奸臣把宋朝搞得乌烟瘴气,民间起义频繁发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生活极端困苦,另一方面,官场腐败,社会治安混乱,法律执行不力。

菜园子张青在向武松介绍自己时说了一席话可谓道破玄机:

因为争执,一时兴起杀了光明寺的一众寺僧,由于没有苦主,所以官府也没有过问

从这样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官府奉行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办事原则。既然一没有苦主、二没有证人,那么本着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官府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管这些事情。

在这种背景下,黑社会组织如黑店应运而生,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谋生,包括贩卖人肉包子等。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树十字坡是三不管的地方,而这种位置却成为了孙二娘等不法分子从事非法勾当的理想地点。在这个交通条件并不发达的时代,大树十字坡地处荒郊野外,远离官府和城市,这就为孙二娘等人的不法行为提供了方便。

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

这简直就是丧尽天良的勾当!他们即没有反抗贪官污吏,也没有做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他们残害的也不是流氓恶棍,只是些无辜的客商。

其次,孙二娘夫妇有一定的实力,他们有武艺在身,可以抵御官府的追查和打击。在书中对孙二娘夫妇的下手对象有明确的描述。他们主要针对的是过路的客商,而且还有自己的“原则”——

云游的僧人和道士,行走江湖的风尘女子和犯事被流放的罪犯,这三类人不杀。

孙二娘为什么起初对武松没有动杀心,原因就是武松是被押解的犯人。

也就是说孙二娘和张青夫妻俩虽然干着违法的生意,但依旧是有底线的。

如果他们对同乡同村的人下手,乡里乡亲的,家里有几口人都熟悉得很,突然少了一个人,肯定会大力寻找并报官破案。

而官府一旦派人来一查,孙二娘夫妇的罪行就会暴露。因此他们选择对过路的客商下手。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风民俗创作的。孙二娘夫妇的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孙二娘是一位《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她在小说中开了一家黑店,以谋财害命为生。这反映了当时北宋朝廷的腐败和混乱,但并不代表整个北宋政府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北宋末年,朝廷确实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如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民生困苦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外部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官员和将领开始寻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此外,法律在名义上并没有完全失效,但实际上却缺乏有效的执行。这使得一些不法之徒能够逍遥法外,不受惩罚。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执法机构的无力。

总之,《水浒传》中的孙二娘“开黑店、卖人肉包子”并不完全是北宋政府的真实写照。但是,孙二娘在小说中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漏洞,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听风如故的文章,建议大家记得将听风如故的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