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毛主席会称为“教员”?

 小肥牛真坏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友情告知:小文所涉及史料,均来自国内合法的出版物。朋友们可以放心引用。

曾一位朋友带着深深的疑惑问我:很多记述毛主席历史和故事的文章,都将毛主席称为“教员”,有什么典故或者出处呢?不会是广大朋友们不约而同地使用而,又约定俗成了吧?

恰好读到周敬青教授的博士论文《解读林彪》(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里面有关于毛主席自称”教员“的一段记述,简要誊抄,共大家参阅:

周敬青,女,1969年5月生于安徽省。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法与经济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任访问学者。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政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欲说明毛主席如何选择“教员”这个身份,需从“四大伟大”说起:

1966 年8月28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首次接见百万革命师生和红卫兵小将。在8月1日刚刚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党内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林彪发表讲话:

“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高司令是我们毛主席。毛主席是统帅。”

同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林彪再次讲话:

“我代表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向各地来的同学问好,向大家问好!”

“四个伟大”第一次经“权威”之口表达出来,如我七零后一辈,童年时期的这句话也是熟稔在耳。1967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林彪给清华大学题词:“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5月1日,各报发表了林彪的“四个伟大”的题词手迹,从而把“四个伟大”的宣传推向了极点。

对林彪、陈伯达、康生等人鼓动的“四个伟大”的宣传,毛主席从内心是不接受的、甚至是反感的。这表现在他在多个场合反对“四个伟大”的提法,并对提出“四个伟大”的人进行了严厉了批评。1966年12月2日,毛主席在审阅周恩来报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革命师生进行革命串联问题的通知》文件时,径自将文中“毛主席”之前的定语“我们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删去。

1967年2月8日,毛主席对来华访问的阿尔巴尼亚客人卡博、巴卢库等人说:

“又给我封了好几个官,什么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我就不高兴,但是有什么办法?他们到处这么搞!”“有些人吹,说我一点错误也没有,我就不相信,我就不高兴。你那么吹我就不相信,我是个啥人,自己还不知道?有一点自知之明嘛。”

1967年2月18日周恩来向毛泽东转报《红旗》杂志社论稿《必须正确地对待干部》,在社论稿的末尾,毛主席同样删去了以下口号:“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①

①《建国以后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版,第234页

1967年6月17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毛主席在审阅氢弹爆炸公报时,再次把“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字样勾掉,也把毛泽东思想之前的“光焰无际”几字删去。

据汪东兴回忆:“我记得可能是1968年元旦前夕,要发表一篇社论。社论草稿上提了“四个伟大”,毛主席不同意,他让我拿着社论的清样去钓鱼台找陈伯达和姚文元删掉。我问毛主席,“四个伟大'您就不留一个?主席想了想说,那就留一个吧!我又问留哪一个。毛主席说,我是当教员的,就留下那个导师吧。其实导师就是教师,不过比教师高明一点。九大党章上的三个副词,也被毛泽东删去了。”②

②汪东兴》《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版,第73—74页。

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这可能是毛主席第一次自称”教员“,以“教员”的代指毛主席或许是从这个事情所引发出来。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接见了美国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斯诺时再次提出这个话题:

“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的;其他一概辞去。”

(“teacher ” 是毛主席用英语说的;众所周知,解放前,毛主席未出过国。建国后,百忙之中,毛主席仍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各项知识,包括他一直想掌握的英语。下图就是他学习英语时的一张照片)

从上面的典故可以知道,毛主席称自己为“教员”并不是为了揶揄、批评他人强加给他的“四大”身份而一时兴起。从故事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是毛主席确实做过“教员”;二是他很珍惜“教员”这个身份和职业,把它作为中国人民彻底解放的条件。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和大家聊聊。

1957年3月19日晨,从徐州飞往南京 毛主席


一、毛主席的“教员”岁月

举办“平民教育”!启发民智、开发民慧,使大多数中国人不再是“睁眼瞎”,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开清世界、明了社会,把握自我,实现人生!

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对知识的垄断是不遗余力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甚至不惜借鬼神恐吓: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连老天爷都怕知识下漏。西方亦是如此:圣经故事里,上帝不惜将亲手创造的他唯一的人类——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只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代表智慧的苹果。

毛主席出生农民家庭。因父亲没文化,不熟悉算数,曾经上当受骗。毛主席自幼爱读书。通过博览众书,他充分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让贫困百姓强大起来,摆脱愚昧,解放自己:“最弱是无志,最穷是无知”。

充分认识到让最底层的社会、最多数的民众学习文字、接触知识、掌握文化参与社会管理的人,才是最伟大的政治家!

作为社会政治革命的前提和提升中华民族素质,对基层民众进行学智教育,在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中,是从毛主席开始的,是从毛主席走上社会就一直坚持的:

1、毛主席在大学时期和革命初期的从事夜校及机构培训

1915年,22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因为善于组织活动和热衷公益事业,他成为学友会重要的积极分子,显示他的自信及政治抱负。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地为长沙工人大众创办了一所夜校,来提升普通国民的素质,期望找到改造旧社会的一个路径。

在学友会的名义下,为这一实验性成人教育计划,他写了一份公告,贴在大街上。公告说:

“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免费教育)

开天辟地的新事物,总是不被社会顺利接受: 为了夜校的举办,毛泽东不得不挨家挨户敲门进行动员,而且毛泽东确实进行了坚持。虽然学校也只维时几个月,但是毛主席宏伟的社会革命和改造的宏伟蓝图的雏形已经在毛主席的思想中形成。

2、毛主席真正获得“教员”的资格和身份

1921年7月,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毛泽东返回长沙,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当校长。此时,他真正获得的“教员”的资格和身份。利用第一师范仍完好的学生会和新民学会的组织联系网,毛主席在第一师范的名义下开办了一所他喜爱的夜校。来学校学习的有铅笔制造工、电气公司职工、人力车夫、叫卖蔬菜的小贩和铁路职工。在长沙的第一师范圈子里,人们称毛泽东是“夜校的毛先生”!这也就是上面故事里毛主席说的我历来是教员的滥觞。

毛泽东还为18岁以上没有上过学,但想学习算术和语文的农民开办了补习班。这就让“乡下人”进入了第一师范宽阔的大厅。这些学生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并且身上还散发着臭气;穿的衣服像帐篷布一样粗糙褴褛;在课堂上他们还会大声地嚼着烧饼和油条。

第一师范的一些人希望把这些人赶走。毛泽东试图取悦他母校的头头儿,并且以不屑的语气讲大道理说,穿着和吃东西的习惯是然而“无伤大雅的小节”,来取悦师范大学的领导,维持补习班的持续。

1923年初由上海重要的杂志《东方杂志》刊登招生广告,羽翼渐丰的毛泽东创建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在声明中,毛泽东把这所学校和普通学校区分开来。在普通学校,“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在毛泽东这所学校,即将入学的学生不用参加入学考试,而是要“提出自己对社会的批评主张”或“阐明自己的人生观”,课程教学很少,基本观念是要你自已去“阅读和考,学习的过程成大家一起求更多理的过程,毛东就是要量打破学生不轻己想考问题的习惯。因为中国学习历史的繁迫性。

毛泽东说他要把三件好东西组合起来:旧式书院的研究方法,现代学校的崭新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健全人格的常规体制学校办得很成功。

1922年迎来了中国劳工运动的一个高潮。安源是他的第一个工人领导和教育的战场。“历史掌握在你们的手里。”毛泽东不断地对着黑色的面孔和疲惫的眼睛说。

毛主席在安源成立了一个共产党小组领导的工人俱乐部的同时,成立了一所夜校。夜校的效果不好,毛泽东不久就改办了一个日间学校,招收矿工们的子女。毛泽东学会了在黑板上使用简单的图解。他讲解中国字“工”它是“工作”或“工人”的第一个字。上面的一横,他解释说“天”;下面的一横是地;把天地联系起来的一竖就是工人阶级。工站在地上但是可以顶起天!天地是他们的。

二、作为政权组织中主要教育形式——夜校和脱盲班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寻找和夺取革命的道路。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在共产党创立根据地与国民党五次围剿的过程中,毛主席在紧张的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筹粮筹款等活动中,仍坚持开办各类的夜校、培训班,对目不识丁、一贫如洗的贫下中农进行学智教育。

在1927—1937的10年间,中共在江西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苏俄经验,相继建立起苏区的共产主义教育制度。其基本方针:教育面对工农劳苦大众,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尽管处于的战争环境下,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还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共产主义教育的实践。面向劳苦大众的教育,群众路线下普遍的群众性的扫盲活动,充分也体现了中共平民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思想新的开放、接纳的姿态。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获得了合法的边区政府地位,有了一片安全的根据地,也是大规模的成建制的平民教育正式开始,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扩展到全国各个根据地。

据统计,抗战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50万人口中识字人数仅占全体人员的1%,某些县,如华池县,识字两百分之一,妇女几乎都是文盲。共产党以政府和行政力量为主导,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冬学、夜学、识字班,动员民众,特别是妇女参加扫盲。把抗战和知识启蒙结合在一起,它的目标很明确:

1.消灭文盲,提高大众政治文化水平。

2.提高大众民族觉悟,动员群众参加抗战。

3.提高大众民主思想,使群众获得运用民主的能力与习惯。

4.增进大众日常生活和战时的知识。

延安时期小学教材

到1941年,边区兴办了5843个识字组吸收39983人,使文区总人口的比率下降至总人口的93%-95%。1942年后,识字、教育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参加识字班、夜校和半校的农民有34000余人。

毛主席领导下的边区教育取得的成果,引起国民党的关注:1940年,国民党中统局对边区的调查报告称:在边区改制前:

“知识分子之览普通文告及报章者,遂如凤毛麟角,文盲约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八,妇女全部不识一字”,而近年来,“文盲已减至全人口百分之九十,妇女识字者亦增加,虽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域相较,难免相形见绌,而较诸过去之落后情况,不能胜比。


结 语

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实施的各项政策,与毛泽东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措施不能完全重叠。但是平民化教育、劳动大众教育及脱盲教育的政策措施无疑是毛主席竭力推动和践行的。尤其是把贫民教育和“提高大众民主思想,使群众获得运用民主的能力与习惯”相结合,更是毛主席最为关注和推行的。

“人民的力量是无敌的”,只有心里有、眼里有、行动上有人民的政党和领导人,才能真正了解和懂得人民的力量如火山般的勇烈。在毛主席引领下的中国贫苦百姓,成为取得中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能保证建国后社会和经济持久的发展和进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员”就是把“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人们心间的人。感谢伟大的“教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