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睿泽静明 2023-10-20 发布于陕西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科普:生动形象的直观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素材##家庭教育#

很多人知道一年四季,一季六个节气,共计二十四节气,但是,很少人知道一个节气有“三候”,下面科普详解。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一、《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有多种版本。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围绕二十四节气也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等。精选几篇鉴赏一下。

(一)传统版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二)现代新编

1、歌渔者新编有意境: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

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

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2、顺口版本: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3、谚语版本:二十四节气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二、“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由来

1.二十四节气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划分的,每一节气对应“时候”、“物候”和“气候”这三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又称斗转星移)制定。(注: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我国古人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

其实说的简单明了一点就是,老祖宗们根据大数据统计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不同的方向代表不同的季节,即春、夏、秋、冬四季,然后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又细分出了二十四个节气。)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2.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六个节气,分别为:

(1)春季: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3)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4)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3.一年24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每节气分三候,每候5天;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七十二候”。

三、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大约时间点、诗歌和七十二候的释义:

(01)(春)立春:指春季的开始。民间俗语有“春大六九头”的说法。

立春一般在阳历的2月4日前后。

【立春】诗歌一首

条条柳枝探芽苞,旸风拂唱催嫩草。

孟陬肇岁萌初始,二八娇妍半遮笑。

【立春】三候:

(一候)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二候)又五日蛰虫始振,

(三候)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2)(雨)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民间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雨水一般在阳历的2月19日前后。

【雨水】诗歌一首

草木萌动花盛开,耕春闲田有人来。

坤灵氤氲天生水,新阳郁沛衬薷麦。

【雨水】三候:

(一候)雨水之日獭祭鱼,

(二候)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

(三候)又五日草木萌动。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3)(惊)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一般在阳历的3月5日左右。

【惊蛰】诗歌一首

隅埂春中东山岗,蝥蛐吟吟申家巷。

布谷声声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惊蛰】三候:

(一候)惊蛰之日桃始华,

(二候)又五日仓庚鸣,

(三候)又五日鹰化为鸠。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4)(春)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民间谚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说。

春分一般在阳历的3月20-22日,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春分】诗歌一首

田叟呼牛牵耕起,雀喧蝥栖绿肥腰。

仲钟明媚向阳沛,惟尔泽芝节节高。

【春分】三候:

(一候)春分之日玄鸟至,

(二候)又五日雷乃发声,

(三候)又五日使电。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5)(清)清明:清明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草木繁茂。

(【注: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

清明一般在阳历的4月4-6日。

【清明】诗歌一首

寻游大地踏青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杪春华夏传统日,介子雩风总关情。

【清明】三候:

(一候)清明之日桐始华,

(二候)又五日田鼠化为鴽,

(三候)又五日虹始见。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6)(谷)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民间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一般在阳历的4月19-21日

【谷雨】诗歌一首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三候:

(一候)榖雨之日萍始生,

(二候)又五日鸣鸠拂奇羽,

(三候)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7)(夏)立夏:夏季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一般在阳历的5月5-7日

【立夏】诗歌一首

斗指东山埂田下,槐夏菽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王婆季,正是五阳花飞花。

【立夏】三候:

(一候)立夏之日蝼蝈鸣,

(二候)又五日蚯蚓出,

(三候)又五日王瓜生。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8)(满)小满:其含义是麦类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小满一般在每年阳历5月20日前后。

【小满】诗歌一首

临塘漫墙牵藤蔓,戏水鲤儿梅溽节。

青芒风习穗拂面,牛羊点头老爹惬。

【小满】三候:

(一候)小满之日苦菜秀,

(二候)又五日靡草死,

(三候)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09)(芒)芒种:指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大忙季节,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俗语:“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芒种一般在阳历6月6日前后。

【芒种】诗歌一首

丝丝霪梅天多雨,鸣蜩云起润闪雷。

蕤宾膏泽花蓄野,垄上埂下霖霖霈。

【芒种】三候:

(一候)芒种之日螳螂生,

(二候)又五日鵙始鸣,

(三候)又五日反舌无声。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0)(夏)夏至:夏天来临。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三庚才头伏”。

夏至一般在每年阳历的6月21日前后。

【夏至】诗歌一首

郁蒸端阳蝉始鸣,天中炎炎伏热生。

乌土黄金茏穗麦,澄澄苍暑玉浆斟。

【夏至】三候:

(一候)夏至之日鹿角解,

(二候)又五日蜩始鸣,

(三候)又五日半夏生。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1)(暑1)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小暑为小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一般在阳历的7月7日前后,自该天开始数伏。

【小暑】诗歌一首

热炎杪夏南风至,蛰居幽石蟋蟀迟。

暑骄杨柳垂于瘦,苏堤廓廊菡萏题。

【小暑】三候:

(一候)小暑之日温风至,

(二候)又五日蟋蟀居辟,

(三候)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2)(暑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正处在中伏里,高温和潮湿是其最大特点,人们喜静厌动。饮食上,易多吃丝瓜、茄子和南瓜,姜也是驱寒的最佳食品(冬吃萝卜夏吃姜)。

大暑一般在阳历7月23日前后。

【大暑】诗歌一首

汗漓隆暑肇空洗,清风热情多屡见。

精阳撮灸煮绿地,蝉噪嘶鸣烤问天。

【大暑】三候:

(一候)大暑之日腐草为蠲,

(二候)又五日土润溽暑,

(三候)又五日大雨时行。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3)(秋)立秋:秋季到来。

立秋多在阳历8月8日前后,立秋那一刻,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秋】诗歌一首

晓晨隐隐雬霭深,瓜秋习习晚露云。

登高观野相月爽,满岭红叶向昆仑。

【立秋】三候:

(一候)立秋之日凉风至,

(二候)又五日白露降,

(三候)又五日寒蝉鸣。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4)(处)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处暑一般在阳历8月23日前后。秋高气爽,空气干燥,每有降雨,必感降温,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诗歌一首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三候:

(一候)处暑之日鹰乃祭鸟,

(二候)又五日天地始肃,

(三候)又五日禾乃登。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5)(露)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白露一般在阳历的9月7日左右,早上草木上开始有了白白的露水。

【白露】诗歌一首

南吕晨沾未晞扰,秋寒雁声入怀抱。

溯湄流景红染月,临舟摇橹九江谣。

【白露】三候:

(一候)白露之日鸿雁来,

(二候)又五日玄鸟归,

(三候)又五日群鸟养羞。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6)(秋)秋分:昼夜平分。

秋分在每年的9月22日前后,是北方种植冬小麦的好时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当时”。

【秋分】诗歌一首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三候:

(一候)秋分之日雷始收声,

(二候)又五日蛰虫培户,

(三候)又五日水始涸。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7)(寒)寒露:露水以寒。

寒露一般在阳历的10月8日前后,是播种的最后季节,也是登山赏红叶的开始时间。

【寒露】诗歌一首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寒露】三候:

(一候)寒露之日鸿雁来宾,

(二候)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又五日菊有黄华。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8)(霜降)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在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霜,形成漂亮的“树挂”或“草挂”。

【霜降】诗歌一首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霜降】三候:

(一候)霜降之日豺乃祭兽,

(二候)又五日草木黄落,

(三候)又五日蛰虫咸俯。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19)(冬1)立冬:冬季的开始。

立冬一般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前后。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立冬】诗歌一首

今到应钟随岁走,凋朴玄英储寒衣。

耕农乃重盛德水,莫道大章释畋畦。

【立冬】三候:

(一候)立冬之日水始冰,

(二候)又五日地始冻,

(三候)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20)(雪1)小雪:开始下雪。

小雪多在每年的阳历11月22日前后,我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小雪还是冬储白菜的季节。

【小雪】诗歌一首

不见池凼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英翠,濡濡始冰冬节气。

【小雪】三候:

(一候)小雪之日虹藏不见,

(二候)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三候)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21)(雪2)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大雪通常在每年阳历的12月7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诗歌一首

葭月苍茫片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翱雪漫阅山,劲寒砺宿梅香开。

【大雪】三候:

(一候)大雪之日鹖旦不鸣,

(二候)又五日虎始交,

(三候)又五日荔挺生。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22)(冬2)冬至:寒冬天来临。

冬至一般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前后,冬至俗称“冬节”,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又称一阳生之日。北方留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

【冬至】诗歌一首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三候:

(一候)冬至之日蚯蚓结,

(二候)又五日麋角解,

(三候)又五日水泉动。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23)(寒1)小寒:开始寒冷。

小寒一般在每年的阳历1月6日前后,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进入小寒,人们就可以做春节的准备活动了:“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小寒】诗歌一首

草庐袅袅炉飞烟,远看近山白头浅。

时令大吕冻三九,丘黄樵槁渺渺看。

【小寒】三候:

(一候)小寒之日雁北乡,

(二候)又五日鹊始巢,

(三候)又五日雉始鸲。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24)(寒2)大寒:最冷的时候。

大寒一般在每年的阳历1月20日前后,是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大寒】诗歌一首

村野篱笆冬素挽,风敲晚上盏灯残。

空看候雁北飞去,鸦鸟啄田枯草闲。

【大寒】三候:

(一候)大寒之日鸡使乳,

(二候)又五日鹫鸟厉疾,

(三候)又五日水泽腹坚。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传统文化科普:生动形象的动图详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