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想不花钱,用一幅画的白菜换一车白菜,菜贩:你想得美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10-20 发布于上海
童心永驻,再见如故。
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辛勤工作,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隔行如隔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他行业的内里。对于专业领域,我们都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免会闹出很多笑话,甚至有些人会对专业人士嗤之以鼻。在字画界,懂的人一字千金,不懂的人就是一张废纸,就像齐白石先生想送给菜贩的画。
棱角分明的面部胡须长长,圆眼框后边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耳垂颇有佛意,这就是齐白石先生。1957年9月,齐白石走完了93岁的高龄人生,为中国的艺术殿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朝末年,具体说是1864年1月,齐白石在湖南长沙星斗塘出生,原名纯芝,后来取号白石、白石山翁。齐白石6岁开始跟随外祖父习字和画画,14岁拜师学习雕花木工艺术,在此期间学习如何绘画花鸟和人物。十年后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肖像画,此后不再做木匠,依靠朋友帮助以画肖像养家糊口。

36岁的齐白石在莲花峰下的"百梅书屋"吟诗作画,后来应朋友之邀远游教人绘画,朋友曾经希望将他推荐给慈禧太后并给他捐官,均被他果断谢绝,继续行万里路寻找绘画灵感。
一路兜兜转转,齐白石由南走到北,最后定居北京,解放后受国家领导人邀请多次参加国宴,曾与主席共进晚餐。多次以解放与和平为主题作画,人生中的最后一幅画作叫《牡丹》。
齐白石以山水画和乡土画见长,南方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画端淋漓尽致,花鸟游虫精细而鲜活,精气神全在。画虾是齐白石在画坛的绝妙之处,这源于他少年常在水塘边玩耍,钓虾之后观察并绘画,中年时期的齐白石将长臂虾放在画案,可见绘画亦不能脱离生活。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齐白石个性潇洒飘逸,始终保持天真无邪的心态,沉浸在自己铺设的艺术世界中,平时不愿应酬和做官,因而成就了他在画坛的地位。齐白石收了很多徒弟,连梅兰芳和新凤霞都曾拜师学画。齐白石故居在故乡星塘老屋,旧居在北京辟才胡同,墓曾安置在魏公村,因为魏公村曾是湖南在京人士的公墓,并且在南侧有一处地名叫白石桥。
齐白石先生有非常高的国际评价,毕加索曾经称赞他了不起,余秋雨评价齐白石的画作是湖南和北京文化的交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齐白石的人生准则,这也推动他行得更远、画得更深。

齐白石年少时家境贫寒,后来通过作画和教书获得生活报酬,日子逐渐好转,如今齐白石的画作价值更是水涨船高,《山水十二条屏》曾经以9亿多元拍卖成功。面对如此巨额的画作,我们一定以为齐白石是个土豪,在生活中随心所欲、一掷千金,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齐白石前半生颠沛流离,名气也丝毫全无,后半生才名声大噪,所以他一直小心谨慎地生活,吝啬也是齐白石的性格之一。
我们知道齐白石擅长绘画生活细节,萝卜白菜也是他的画笔节点,匆匆几笔就是一颗大白菜。为此他还弄出了一场笑话,一日正当齐白石安心作画时,窗外传来卖白菜的吆喝声,齐白石为此一机灵,想念的白菜又到了身边,爱吃白菜的齐白石想买点白菜,可是转念一想还要花钱,不如用一幅白菜画换点白菜。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说到不如做到,齐白石赶紧拿起画笔作画,大功告成之后,齐白石兴冲冲地跑到门外,询问白菜商贩:"我拿我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看怎么样?"本来菜贩以为齐白石是来买白菜的,不料是个"街头混子",不识画作的菜贩立即就翻脸了:"你想得美,不中,要是不看你一把年纪,我就不客气了。"
齐白石一时间尴尬地下不来台,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齐白石只好卷起画垂头丧气地回家,边走边叹气:"这是什么事嘛,有辱斯文。"
其一,齐白石还没有完全出名,普通老百姓并不认识他;其二,菜贩的主要任务是赚钱,他不明白画作的价值;其三,菜贩不懂得与时俱进,既然齐白石敢拿出画作,此事并不简单,如果菜贩当年冒险赌一把,也许后人都会因此成为富豪,可见人要有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意。

齐白石是位有趣的老人,据说他作画赚来的钱都藏在旧居的各个角落,还有一个上了锁的宝箱装钱。齐白石的抠门也是艺术界尽人皆知的事情,当然他的抠门是有道理的。
其一,齐白石从困难中走出来,他深知金钱的重要性;其二,他的抠门已经养成了习惯,而且齐白石很自律,都说由俭入奢易,但齐白石确实由俭入奢难;其三,齐白石全家人口繁多,拖家带口的他需要养活一家人,所以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其四,齐白石是个独特而有趣的人,任何天才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这也是齐白石的人格标志。
而齐白石的其他抠门之事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至今读来仍然会捧腹大笑。知道齐白石会画虾,有一次一个人想买虾画,齐白石按照惯例按虾的数量收钱。不过结账的时候,买家非要齐白石再赠送他一只虾,齐白石无奈添了几笔,不过添画了一只死虾,这样买家很是无奈却又说不出口,再重新画一副岂不是还要更多的钱。

到齐白石家作客的友人更要小心,齐白石会用陈年的花生和月饼招待客人。有一次黄永玉到齐白石家作客,齐白石一如既往地端上来花生和月饼,花生是浅浅几粒,月饼还剩四分之三,黄永玉仔细观察发现:花生上落着蜘蛛游丝,月饼内的虫子慢慢蠕动。
不过黄永玉并没有大吃一惊,因为已经有人提前告知他"都是坏了的,不能吃",不然岂不是会闹出更多笑话。齐白石端出来食物,并不期待客人真的吃下,而是礼数做做样子,习惯了的朋友们也心知肚明。
齐白石的抠门不止于此,马未都都曾对他的抠门心服口服,并讲述:有人求齐白石一副四尺画作,最后拿到画作大吃一惊,齐白石在左下角画了一个小孩,右上角画了一只风筝,中间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要不是大师早就和齐白石翻脸了。
齐白石本着一个原则:谁给钱多就为谁卖力画。据说齐白石的一副巅峰之作既是为一个四川军阀所作,不过后来齐白石和四川军阀闹翻了,虽然四川军阀曾经送给齐白石一个侍女,但军阀没有给足答应的钱数。

可见金钱让齐白石更快活,也让齐白石更有生活动力,不禁让我们联想齐白石的长寿和金钱的关系,终其一生齐白石都和金钱斗智斗勇,他心心念念他的钱财,在价值连城的画作背后,也让我们看到齐白石老先生非常可爱的一面。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任何书画家都要看潜力,有些具有慧眼的人会提前预知,早点下手获得相关书画,一旦书画家功成名就,就很难再获得其人的画作了。齐白石也是这样的人物,早年那个菜贩有眼不识泰山,最后齐白石让他高攀不起。不知道后来菜贩是否健在,如果有生之年知道自己遇见的是齐白石,岂不是后半生悔青了肠子。

不过画作这东西还真是玄妙,不懂其中奥妙的人很难进行评价,有时候我们很难读懂其中的奥义。拿西方梵高的画作来讲,星空、向日葵、鸢尾花等不过是平常事物,在我们看来并没有什么非凡之处,可艺术界专家就会评价其为绝世少有。
这其实就是惺惺相惜的过程,懂的人无需多言,不懂的人再多的话都是废话,所以齐白石当年并没有和菜贩深入理论,齐白石深知,再多的言语结局只能是碰一鼻子灰。
齐白石的故事让我们捧腹大笑,也让我们陷入沉思,究竟一生我们会遇见几位知音?真正懂我们的人不多,就像懂得齐白石为何抠门的朋友也不多。不过秉着良心做事,总是没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