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挽留钱学森(夫人蒋英),美国给出天价薪资!

 烈日雪 2023-10-20 发布于山东
待续

为了挽留钱学森(夫人蒋英),美国给出天价薪资!

一,钱学森兄弟的学业与人生抉择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市。他的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其祖上是著名的吴越王钱镠的后代。钱学森的父亲,是新中国文史专家钱均夫。与钱学榘的父亲钱泽夫是同胞兄弟。钱均夫叫钱泽夫为哥哥。钱泽夫有一子一女,即钱学榘和钱学仁。

钱学榘1914年出生于杭州。后来钱学榘家道中途没落,作为叔叔,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负担起了钱学榘姐弟的学费。

钱学森、钱学榘两兄弟有着极其相似的学历,由于钱学森年长于钱学榘,所以钱学榘几乎是前脚后步追着钱学森的步伐,仿佛成了钱学森的“影子”:钱学森当年是以总分第三名考取交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而后来钱学榘有以总分第四名考取交通大学。

上图: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于1935年前往美国入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追随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冯·卡门学习。由于钱学森的聪明勤奋,他的学业进步很快,曾经被冯·卡门认为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于是郑重向美国国防部推荐钱学森在美任职。
下图:钱学森在毕业之后最初并没有回国,而是留任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两所大学担任讲师。

                这时叔叔钱均夫又对钱学榘说:“你学森哥哥到美国留学了,要为国家做大贡献!你也应该去留学。”这一句激励的话,使钱学榘决心跟钱学森一样也去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而且同样报考航空专业。

钱学榘与另一名考生李耀滋分数相同,而航空专业留美公费生只招一名。经过仔细评比,钱学榘已经发表论文七八篇,而李耀滋的论文比他少两三篇,于是钱学榘被录取。从此钱学榘与李耀滋竟结为好友。
李耀滋于于第二年也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后来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钱学榘于1936年赴美,跟钱学森一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兄弟俩在同一个名校同一个系,传为美谈。钱均夫深为欣慰。钱学榘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从事航空研究,成为美国波音公司高级工程顾问。钱学榘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拥有许多航空技术专利。

其实他也像堂哥钱学森一样,1939年曾回国,任中国政府航空委员会所办飞机发动机厂总工程师,为中国制造飞机。当时,该厂属国民党军队编制,被授予上校军衔。长子钱永佑出生在贵州。

然而,面对造飞机的资金竟然被官员贪污,钱学榘心灰意冷1944年回到纽约。而1949年,钱学森曾劝说他回国,因顾虑到自己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上校,而共产党已经执政,他担心回国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决定加入美国国籍。用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话来说,那就是“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当时去美国时,钱永佑也随父亲钱学榘和母亲李懿颖来到美国,后来成为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钱学榘的第二个儿子钱永乐在美国纽约出生;1952年,小儿子钱永健在美国纽约出生,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79年,钱学榘一家回到北京,钱学森前往华侨饭店看望,多年未见,相见甚欢。有其父必有其子,钱学榘一家“满门科学家”,真是厉害。这与他们一家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曾感慨说,“他家的家教非常好,他们家三兄弟中,两个是院士(钱永佑、钱永健),一个是计算机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的获得者(钱永乐)。这在二十世纪留学外国的华人家庭中异常难得。”

而钱永健在获得诺奖时说的一席话,更能说明一切……当时美国的一位师长说过,钱学森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5个师,由此可见,钱学森的才能还是很高的,而且美国人对钱学森还是十分敬重的。 

新中国迫切需要高端技术人才回国建设,为新中国出分力。钱学森身在国外非常着急,他于是马上向美国提交了辞职报告,准备回国。可是这个辞职被扣下了,甚至有将军表示“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肯放他回国,钱学森至少值五个师的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美军的建制和我们不同,他们的“师”相当于我们的“军”。所以你可以看出来钱学森在美军心中的地位。不止如此,美国方面给钱学森开出的工资待遇也是超级丰厚。当时钱学森还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坐教授,他的月工资就达到了2000美金。而当时,美国的一台豪华轿车才仅仅售价1510美金。

不仅如此,美军得知钱学森非要离开,于是竟然监禁了他。并且,钱学森所在的物理研究所更是给他在监禁期间仍然发工资,而且高达20000美金。也就是说,钱学森每年能挣10万美金左右(在当时:美国普通人年薪五千美元,中国普通工人年薪约12、5美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价了(超过美国总统年薪!)。

钱学森在美国拥有最高级通行证,可以随意出入五角大楼!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脑满肠肥,新娘头顶箩筐上花轿

清末民初内务府颁发的通行证。这份特别通行证不同于木制的腰牌,具有临时性质,上面写着:“内务府因有特别差务员役进神武门,发给此执照,以便稽查。”

1935年,钱学森跟随赴美留学的潮流,进入麻省理工学习,最初他选择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仅仅一年,他就拿到了别人三年才能拿到的硕士学位。

但在陌生的美国,钱学森遇到了大多数毕业生都曾经面对过的问题,他找不到实习机会。因为他们学习的飞机机械工程和飞机制造专业算是国家机密,所以大部分雇主公司只肯招收美国学生。

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现状,钱学森不得不继续研究,但转向了航空理论。如果要上,就上最好的大学,美国航空理论最好的大学是加州理工学院,专业教授冯·卡门更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是美国航空的创始人。通过面试的过程中,冯·卡门教授被钱学森的精彩回答感动了,他非常喜欢钱学森这个中国小伙子。他邀请钱学森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收钱学森为徒。从那时起,钱学森成为了冯·卡门的弟子。

随着钱学森的加入,在冯·卡门的门下,有了五名火箭精英。天才往往是疯狂的,他们在一个宿舍,经常自制火箭,爆炸时有发生,所以他们也被称为“自杀俱乐部”。

冯·卡门教授以自己的关系为神秘俱乐部带回了美军项目。随着自杀俱乐部的资金充足后,他们越来越活跃,爆炸的频率和动作也越来越频繁!

这样下去哪个学校还敢收留他们这些活宝?答案肯定是不敢了,直接把他们赶跑了,最后他们不得不搬走,搬到了一个很偏的地方。这一搬不要紧,直接把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基地建立起来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4年,冯·卡门教授被美国国防部任命为美国国防部科学信息组组长,作为教授最喜欢的学生,钱学森也加入了咨询组。钱学森是一名非美国公民,已正式进入美国军事五角大楼的核心,成为其历史上第一名非美国籍工作人员。

从这时起,美国主要军事中心五角大楼的大门为钱学森敞开了,他可以自由出入。并还能够作为咨询小组科学家的身份参加美国军队的重要战略会议。接下来,钱学森又接到了美军的一项重要任务。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五角大楼派出了一支由36名专家组成的队伍前往战争失败阴影笼罩中的德国,当时钱学森已经挂上了美军上校军衔,作为专家组成员,他和他的老师冯·卡门一起前往德国寻找一位重要人物。

当时,德国制造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武器,比如V-2火箭。因此,做为战争胜利者的合理报偿之一,美国希望把德国的顶尖科技人员引进美国,德国非常牛的科学家、V-2火箭的总师是他们此次寻找的对象,很巧,跟冯·卡门是同一个姓氏,他叫冯·布劳恩。

钱学森团队首先前往德国的布伦瑞克,德国的戈林空气动力学研究所就藏在森林深处。像进入新世界一样,钱学森仔细观察了50多座伪装建筑,如其先进的高速风洞和实验室。这里是一套完整的研究导弹和飞机发动机的设备,他们从那里拿走了300万份秘密研究报告和数千吨设备。

后来,钱学森跟随他的老师拜访了现代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普朗特。普朗特看到钱学森说:你是一位中国人吗?真巧,我还有一个中国的学生,叫陆士嘉。

说句题外话,陆士嘉也就是后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始人,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感到稍有些陌生。

之后,这也是这次旅行的最终目的。在慕尼黑,钱学森代表专家组来到了他们与冯布劳恩的见面会。

冯布劳恩告诉钱学森说,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被他们搞了出来。任何武器都比不了这种模式,它非常强大。为了避免将来再次遭受战争之苦,有必要把这一成就献给一个公正的胜利者。他认为,只有在大国导弹技术力量平衡的条件下,未来世界才能保持和平。

令冯布劳恩惊讶的是,正是他前面的那个中国人,后来实践了他口中描述下的均衡的世界和平。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办人、可自由进入五角大楼,以及对冯·布劳恩的美军上校和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的审问,就是钱学森当年在美国的地位。当时钱学森的月薪是2000美元,豪华轿车的起步价格才是1000美元。这个级别的薪水直到七八十年后的现在仍然会超越大多数国人。

因此,钱学森在选择毅然回国的时候,来到了一个艰难的环境,可想而知,他放弃了多少利益。

钱学森的伟大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有很多像他这样的科学家,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等,中华民族才能走出屈辱的历史。

1955年,中国政府同意释放多名被俘美军间谍飞行员,美国只好放钱学森回国!

钱学森回国后,知道国家的困难情况,于是主动要求每月只拿200元的工资。这和他在美的工资形成了天壤之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知道这个数字以后的你,是否也被钱学森爱国家胜过爱钱财的精神感动了呢?多么令人肃然起敬!

钱学森在美的收入就不菲。每年薪资大概有10万美金,相当于当年美国普通家庭年收入的20倍……

              但是面对这些优厚的待遇,钱学森并没有留恋而是突破了美国的重重阻拦,回到了这个一穷二白,急需高科技人才的新中国!

二,钱学森回国后,知道国家的困难情况,于是主动要求每月只拿200元的工资。这和他在美的工资形成了天壤之别。

上下图:  1958年,为了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人才,应钱学森关于建立“星际宇航学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以说由于钱学森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三,徐志摩表妹、金庸表姐,  传奇女性蒋英与钱学森青梅竹马,

1919年出生的三姑娘蒋英可是名门之后,她的父亲是民国名流蒋百里,论持久战的第一发明人。母亲蒋佐梅和父亲一样都是军事理论家,在国内有很高的声望。

上图:永恒的女神蒋英

上图:1947年,蒋英从航空学校毕业时在毕业典礼上演唱……   
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评价,是著名的女高音艺术家,还是国内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对于国外的诸多古典艺术歌曲颇有研究。 

钱学森先生比蒋英大9岁,但他们的父亲是忘年交关系很好,还一起去日本留学了。因为钱家只有一个儿子,而蒋家六个子女,所以钱学森父母取得蒋家父母同意把两个孩子过继过来了,其中一个就是蒋英,后来蒋英还干脆改了名字叫做“钱学英”。

从小钱学森和蒋英就以兄妹相称,二人青梅竹马关系非常要好,相继出国留学并在国外相互扶持。回国之后二人举办了婚礼,相濡以沫多年成为著名的模范夫妻。    

钱学森生于1911年,蒋英生于1919年,两人相差8岁。而其亲钱均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早年的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钱均甫日后成为著名教育家,而蒋百里日后成为著名军事学家。
钱学森是家中的独子,他父母十分盼望有个女儿。而蒋家有五个女儿(蒋英排行老三),钱家见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就恳求蒋家将她过继给他们。这同时也得到了蒋家的应允。于是蒋英过继到钱家,一度改名为钱学英。   

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思念蒋英,提出带她回家,这也得到了钱家的应允,但条件是蒋英将来再回到钱家做儿媳妇。当时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好啊,门当户对,我们赞成。”

随后,蒋英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  

上下图:而在1947年,钱学森回国重提婚事,并在上海喜结良缘,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他们带着他们六岁的儿子永刚、五岁的女儿永真,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 

上图:回国后,蒋英的艺术才华又焕发出来了,她最初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和独唱演员,后来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歌剧系主任、教授。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整个70年代,钱学森经常亲临第一线,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

由于工作特殊,出于保密要求,钱学森出差从来不对家人讲。这也难免造成夫妻间的隔阂。蒋英在家里一个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讯,她不得不找到国防部五院询问钱学森消息。五院的同志回复她:“钱院长在外地出差,他平安无恙,只是工作太忙,暂时还回不来,请您放心。”蒋英听了心里有数了,具体事情便也不再多问……

  
上图:概述蒋英的传奇经历,下图:晚年的蒋英……

四,钱学森的去世和“战神”的升空

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奠基人钱学森的去世,引发不少人的感慨和评论。

历经5年坎坷终于“海归”投奔祖国,在极其艰难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氛围中白手起家,使原本在航天领域如一张白纸的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拥有实用化战略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宇航大国、强国,钱学森和他的同仁对此付出了心血和才智,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国内外同仁的敬重,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对于钱学森们所创造出的科学奇迹,给予任何崇高的评价都毫不过分。虽然中国号称火箭的故乡,但自清初以降,军用火箭技术非但毫无发展,反倒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后退,“民用航天”更停留在“万户火箭”的狂想主义水准,以致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科研机构甚至连最原始的现代火箭——美国“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弹,也无法100%地复制出来。钱学森和他的一般同仁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凭借按美国五角大楼的研判早应过时的旧心得,和前苏联有限的帮助,把导弹送上天,把卫星送进太空。如今中国已能发射各式洲际弹道导弹,实现探月和载人航空,追根溯源,钱学森等第一代中国航天人的贡献理应大书特书。

然而谈到钱学森、谈到中国航天,就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作为冯.卡门的高足,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喷气研究组组长,五角大楼科学顾问小组成员,作为参与过对纳粹火箭技术成果接收与剖析的骨干,和美国火箭研究领域一度的尖兵,可以说,就钱学森个人而言,他最初所接触、所获得的火箭技术,与美国是几乎同步的。但当1960年,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射程仅600公里的“东风一号”近程弹道导弹升空时,美国已开始部署射程10140公里的“大力神-1”洲际弹道导弹;当1970年,中国刚刚用“长征1号”将首枚人造卫星送上太空高唱《东方红》之际,用史上推力最强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已在一年前将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就在钱学森去世前3天,最新的美国“战神IX”火箭成功试射,将成为今后太阳系、银河系探索和载人飞船发射的主力军,而曾让中国人眼热的航天飞机,已功成身退,结束了最后的使命。从纵向看,中国航天进步显著,但从横向比,曾在钱学森这个节点上差距不大的中美两国,距离却被拉得很大。

中国并不缺乏如钱学森这样的科学精英,邓稼先、钱三强等无需多提,如今跟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大的飞机制造领域,建国初年也拥有在英、美参加过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研制的黄志千、徐舜寿等人,他们的才能和努力,让中国平地建起了诸多高科技领域的高楼,但曾拥有不亚于外国同行专业阅历、水准的他们,却并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夙愿:让中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傲视全球,成为领先者。

曾有日本科学家感慨,“土星-5”的各单项技术,当时的日本同样掌握,但整个“阿波罗”计划之庞大、周密,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工程,而这方面日本的差距实在太大。日本如此,中国亦然,如果说在个别节点上,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那么在总体、系统上,这一差距是相当惊人的。

不论是航天、航空或核技术技术,美国都实行过“拿来主义”,引进外国专家,吸收盟友技术,借鉴纳粹成果,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在这些领域也有雄厚实力和丰富积累,如火箭技术,美国陆军航空局就潜心钻研几十年,国内一些知名院校也建立了多座专业研究机构,正是在这样深厚的科学和专业基础上,美国的“拿来主义”才会让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最终成为世界高科技领域的执牛耳者。反观中国,尽管高科技、尤其国防科技领域,是建国后最受重视、被“非科技因素”冲击最轻的部门,但不论基础科学或专业研究,不论软硬件实力或学术氛围,都离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差距,这种总体性的差距,绝非钱学森等少数科学精英一己之力,可以缩短的。

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已非钱学森等归国时所能比拟,今天中国所能投向科学研究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相当可观,如果说,当年中国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和迫切的现实需求,不得不将宝押在钱学森等少数精英身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合理的、也是无奈的话,今天的中国就更应将最多气力花在固本培元上,花在科普、基础学科,以及整个科学体系、科学氛围的营造上,惟如此,才能让新一代的钱学森们,得到充分发挥潜能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