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抛弃荒诞,五行本义的是太阳能量交换方式

 渐华 2023-10-20 发布于江西

作为构筑中国文化基本框架的“水火木金土”五行,在历史的演变中偏离了本义,陷入荒诞的困境。

一种把五行解释为阴阳之气的五种模式状态,另一种解释为五种物质元素,解释为五种物质元素,无疑是荒诞的,但依然广为流传,使传统文化蒙羞于荒诞。

历史文献上系统记述五行的,最早是《尚书.周书.洪范》,其说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排序为:水火木金土。

《洪范》已经把五行之气与五种物质混淆了,到东汉时代,则彻底用五种物质元素取代了五气。

隋朝肖吉所撰的《五行大义》引东汉班固《白虎通》云:“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排序为:木火土金水。

在春秋时代《管子》把一年分为五季,就是五个时间周期,水火木金土五行各分管一季,这是把五行理解为五气。这是太阳回归年运动造成天地阴阳交汇,从而形成五种太阳辐射热能交换模式,这是五行的本义。

由于很多人不理解五行理论,导致“五行等于五种物质元素”的错误流传甚广,贻害无穷。

《易的逻辑—春秋古法读易经》由巴蜀书社出版,年底或明年初面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