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人对话数字艺术,关山月美术馆展出“重塑与再造”

 广州龙联科技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从数字人到数字艺术,科技正深刻地改变艺术。10月16日晚,“重塑与再造——数字人与数字艺术展”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拉开帷幕,22件数字人与数字艺术作品集结关山月美术馆,带领观众踏入未来艺术世界。开幕式上充满科技感的现代舞演出也令观众耳目一新。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和深圳市数字创意与多媒体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展览由数字人和数字艺术两个版块组成,集合了当下最具热度的人工智能算法生成、虚拟人交互、潮流艺术等话题,利用空间算法识别、人机交互、VR等技术,打破传统藩篱,挑战认知边界,探索多元世界。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正加速向数字时代转型。“重塑与再造——数字人与数字艺术展”产生于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展览集中展示了首届数字人创新应用大赛获奖作品、国内优秀数字艺术家作品和深圳本土艺术家数字艺术作品,是数字人与数字艺术的一次碰撞与融合。本次展出的大赛优秀作品展现了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融合发展现状,勾画了数字创意产业生态体系的最新面貌。数字艺术作品则带来了艺术家对于科技与艺术的奇思妙想,这些作品勾连了过去与未来,揭示了现实与宇宙的古老寓言,聚焦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多角度探索未来新兴数媒科技介入人类生活的价值、意义和问题。

数字人展现数字创意产业新面貌

数字人版块参展作品均为“首届数字人创新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涵盖教育、科普、服务、娱乐、明星IP等应用场景和制作平台,展现了创作者对数字人应用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创意。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艺术的表达,都是创作者勇于探索和挑战的真实写照。这一版块的作品可以作为数字创意产业跨界融合中的范例,让数字人场景应用的可能性无限延展,有力推动了深圳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科技+艺术,带来艺术感知新体验

数字艺术版块邀请了于朕、田晓磊、武子杨、周行、蔡宇潇、邝智轶等6名国内优秀数字艺术家参与。于朕的《后人类·赛尔》体现了近年来他对混合现实、未来建筑、空间交互以及科幻设计实践的思考。田晓磊作品《神话》是一套“屏幕福尔马林”式的展览,通过阵列的形式形成视觉冲击,用个体形象来表达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人类演化路径。武子杨的《事件模型》开始于对基于社交媒体算法推送的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各类新闻和社会事件的收集与整理,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将每一个事件的标题文字作为关键词生成了相对应的3D模型。周行的《Doomsday Man》用AI学习技术创造了1001个面部形象,使用计算机语言在声音的不断变化中控制其进化频率,希望探究借由机械智能生命去想象学习除人类之外的人造人形态的可能性。蔡宇潇在《元方舟》中使用动画语言,编织了一个大洪水故事来反思诸多问题,对新兴等级秩序以及被新秩序重组后的新后人类身份进行讨论。邝智轶的《加密传说》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多个数字孪生,以这一接地气的形象在虚拟世界中展开有关后人类的传说。

展览还特别展出了陈湘波、禹飞、白莉鸿、黄强伟、蔡江雨、方艺婷等6名深圳本土艺术家的数字艺术作品。其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的数字水墨交互艺术装置《玄·升》以抽象水墨为基本元素,结合中国传统卷轴画卷的形式,运用现代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现场与观众产生互动。当人们走进特定区域,运动轨迹将实时改变画布里的水墨形态,以一种生动、有趣的交互方式,让观众感受东方水墨意趣,体验艺术创作雅趣。

外墙投影,数字艺术呈现美术馆灯光秀

为美化城市空间,给公众带来丰富的夜间艺术体检,让市民切身感受光影艺术的魅力,展览期间,关山月美术馆以外墙投影的方式,打破展陈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展示本次展览的数字艺术作品。这是关山月美术馆建馆以来第一次通过外墙数字化投影方式拓展展陈空间,完善空间叙事。此外,关山月美术馆还将举办精心策划的“美术馆之夜”和多场分享会,为深圳市民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艺术体验。

近年来,关山月美术馆一直积极实践探索数字美术馆建设路径,本展览是关山月美术馆积极探索元宇宙技术在文体旅游领域的应用,打造“元宇宙+”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拓展元字宙数字文旅经济发展的又一尝试。自由驰骋的艺术,为科技增添了不少人文言说,变幻无方的科技,为艺术注入了许多表达方式。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也带来了一个美好甜蜜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读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