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王母形象竟然是这样?泾川“天下王母第一宫”名气竟然这么大

 云水终南 2023-10-20 发布于陕西

西王母长什么样子?我第一眼看到王母宫的照片时,我就确定这个地方必去了。

泾川县本来是出行计划之外的一个点,全靠王母宫西王母的塑像了,“虎齿豹尾,蓬发戴胜”吸引了我

这个塑像是古代刻的吗?

泾川有个王母宫石窟,还是个全国文保单位,我们一般见到的西王母的形象都是雍容华贵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山海经》记载的原始形象,这里竟然出现了?

晚上住在泾川县,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县城边的王母宫石窟,门票20元。大门口还有一株“左公柳”,圆形的大门上写着篆体“回屋”,这个牌坊样式的大门很有特点。

回屋的位置就在泾河边上,旁边是流入泾河的汭河,后面是回山或回中山,当地人叫它王母山,上面有王母宫。

“回屋”相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是西王母和东王公相会之处。泾川还有瑶池等与西王母有关的地名,证明了泾川西王母信俗历史悠久。这个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历代都有修建。

从回屋进去,就是一面很大的壁画,这就是是照片上看到的。

第一印象,这就是一个猿猴的形象,"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兽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这个模样我想象不来,但是这个形象确实是猿猴的样子,准确的说更像一只大猩猩。

这应该是现代有水泥塑的,据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台湾西王母信徒200多人考察了国内众多地方,最后认定泾川回山遗址才是西王母发祥地,据说信徒拜谒时西王母曾现灵光,还拍得显灵圣像,这个塑像就是根据显灵照塑的。

西王母在汉代以前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凶神恶煞,后来又成了周穆王朝思暮想的美貌王者,再后来掌握长生不死之药,能使人羽化升仙,全国各地建有很多奉祀西王母的祠庙。这里出土的文物印证了泾川王母宫自汉始建,以后唐宋元明清有序传承的轨迹。

这个浮雕肯定不是全国文保单位了,从旁边的小门过去,才是西王母石窟的所在。

石窟依山开凿,有三层楼窟檐,从大门进去,首先就是一尊大佛,泥塑石胎,体态丰满,为唐代作品。

绕着进去,原来这里有个中心柱,中心柱四周中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200余尊,有大小佛龛22个。

我去过的石窟不少了,除了那些有名的石窟,这个石窟的规模确是很大的,中心柱和四壁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造型生动传神。资料上这样介绍:

第一层造像是释迦牟尼像、药师三尊变像、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像和一佛二菩萨像。

第二层造像主要是多姿多样的菩萨塑像,以及北魏时期的精美浮雕。

第三层的建造物接近石窟顶部,有风化侵蚀所形成的锈色,表面发白,且有状似根须又似流质自内淌出的“石筋”锈痕,北魏风格十分明显。

因为中心柱上部四角各雕一大象驮塔,这里被称为“象洞”。这是1924年北大教授陈万里陪同美国学者华尔纳,考察泾川县王母宫及南石窟寺,华尔纳称之为“象洞”。

白象在佛教中是吉祥的动物,白色表示没有沾染世间杂尘,象则象征佛的法身能够负担重荷,白象的头部夸大双耳夸张四肢粗短,造型可爱。

王母宫石窟开凿时期没有明确记载,但有学者推论它要比南、北石窟还早,应该创建于北魏太和末或景明初。

陈万里就发现泾川王母宫石窟的造像风格和远在大同的云岗石窟十分相近,有人就怀疑当时开凿云冈石窟的工匠长途跋涉在这里工作。

泾川地区王母信仰传承一直延续,据说1942年,日本人轰炸兰州,飞机来回经过泾川县,王母宫山上大家照样过庙会;1949马步芳的部队驻扎在王母宫山下,天天枪炮声乱响,但庙会还是热热闹闹地没受影响。

沿着回屋的道路往上,就是一天门,盘山公路一圈一圈往上,还有很多大殿,上面还有一个烽火台遗址。

华尔纳主要考察中国的古道,他的报告《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1926 年在美国出版。

泾川县所在泾河川道,是古代丝绸贸易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也是佛教文化和僧侣东行进入古都长安时修行之地,在泾川沿泾河南北两岸存留众多石窟、石龛,且呈现出连绵相接的“长廊”之势,形成了一个罕见的、依河而居的石窟长廊。

之后去了泾川县南石窟、罗汉洞,都是令人赞叹的,回来的时候,沿着公路,还有彬州市的大佛,都是着古老道路的遗迹。

我没有到瑶池去,据说那里是西王母与周穆王欢宴之地。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泾川任职住过,游览瑶池胜景,有诗记载: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衰。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连李商隐都操心西王母的事情,可见西王母在这里的信仰有多广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