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前沿】雨夜读王寅

 置身于宁静 2023-10-20 发布于浙江

雨夜读王寅

图片

        我写下这个湿漉漉的题目,是料定今夜会下雨。

 午后的时光很慢,坐在书房里也能感觉到四野的静谧。窗外的阳光呈颗粒状,像雨点一样落下,那种柔和与曼妙让人对深秋无比眷恋。

        看到书柜里尘封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想起了据此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接着鬼使神差的联想起王寅的诗歌《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

 第一次读王寅的诗歌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在杭州参观“西湖书市”,认识了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几个朋友,后来一个编辑给我寄了几次书,应该是其中一本诗集里就有王寅的这首诗,那本诗集大概叫《中国当代实验诗选》,记不清了。那本诗集中印象最深刻的诗歌就是王寅这首。

        我把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忍冬花诗丛”《王寅诗选》找出来,那首诗被编在《朗诵(1981—1987)》部分。诗人刘春撰写的《一个人的诗歌史》介绍了这样一段往事:1992年冬天,在《诗歌报》上读到王寅的随笔《复得的诗歌》,文中记述了王寅在扬州的一个书店,无意中从一本诗选中看到自己十年前创作的诗歌《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仿佛第一次读到这首诗那样,其中的和谐与不足都令人感动。于是,诗人翻出所能找到的十年来写的诗,并为自己当时能写出那样的诗歌而惊讶。后来,我在王寅的《灰光灯》中读到过这篇回忆文章,确实令人惊讶不已。

        是啊,这简直就是一首诗歌的历险记,也是一个诗人的传奇。自从读过这首诗后,王寅的名字、“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这14个字一直无法忘怀。后来也在自己的几首诗中使用了“湿漉漉”“眼睛一眨不眨”等词语。

图片

诗人王寅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

王寅/文

鹅卵石街道湿漉漉的

布拉格湿漉漉的

公园拐角上姑娘吻了你

你的眼睛一眨不眨

后来面对枪口也是这样

党卫军雨衣反穿

像光亮的皮大衣

三轮摩托驶过

你和朋友们倒下的时候

雨还在下

我看见一滴雨水与另一滴雨水

在电线上追逐

最后掉到鹅卵石路上

我想起你

嘴唇动了动

没有人看见

图片

       太经典了。经典到想起所有与捷克有关的事物都会想起王寅,想起这首诗。这首诗是写电影的,诗人到底看了哪部捷克电影产生如此深刻的感受? 有些诗选中介绍说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但那是南斯拉夫电影并不是捷克电影。后来诗人自己回忆说是《更高原则》,捷克1960年拍摄的。王寅说他并不是想不起片名,而是受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和詹姆斯.赖特的影响,偏爱用很长的陈述句做标题。其实记住记不住片名、看没看过这部电影都不重要了,我们从诗歌中完全可以了解电影的内容,甚至比电影传递给我们的更精彩。

 “鹅卵石街道湿漉漉的/布拉格湿漉漉的”。

      这种阴森肃杀的恐怖气氛,从鹅卵石街道扩散到布拉格。“湿漉漉的”,这是整首诗的基调,阴暗、恐怖、令人窒息。

 “公园拐角上姑娘吻了你/你的眼睛一眨不眨/后来面对枪口也是这样”。

      战争 ——爱情——信仰,在这种高危的环境中无声地演绎着,爱情与信仰都充满力量,都在爆发。

 “党卫军雨衣反穿/像光亮的皮大衣/三轮摩托驶过。”

      邪恶、紧张、冷酷。对恶的描述简洁、有力,六个字远胜千万字。“党卫军雨衣反穿”,这种恐怖极有光泽、极富象征意义。我们用一万字也写不出比这更坚硬恐怖的画面。

 “你和朋友们倒下的时候/雨还在下/我看见一滴雨水与另一滴雨水/在电线上追逐/最后掉到鹅卵石路上”。

      牺牲和死亡如此简单,“倒下”“雨还在下”“一滴雨水和另一滴雨水”“在电线上追逐”“掉落”“鹅卵石路上”。是雨水,是眼泪,还是血?

 “我想起你嘴唇动了动/没有人看见”。

      “我”指的是谁?是作者还是幸存者?在面对杀戮后,仅“嘴唇动了动”,而且“没有人看见”,让读者感受到这首诗的难以承受的情感强度。

      连续三天了,每个秋日的下午都令人留恋,每个秋夜都下一场月亮雨,我想今夜也不会例外。我把书架上王寅的诗文都找出来:《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与诗人勃莱一夕谈》《朗读》《我又一次说到风暴》…… 在湿漉漉的雨夜读王寅,让我们的心再苍翠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