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现代加厚币

 氢氢地春雨 2023-10-20 发布于北京

2019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9年版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生儿育女主题的“榴开百子”60g精制银币采用了双倍加厚坯饼铸造,其直径40mm与常规的30g银币相同,厚度、重量和面额(20元)则均为常规的30g银币两倍。在正式发行信息完全公开之前,国内钱币界都称其为“加厚币”,认为这是继1997年“吉庆有余”加厚银币发行之后,时隔22年,加厚币再一次重返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大家庭,对其寄予厚望。但是,随后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正式发行公告和中国金币总公司的销售宣传里,却并未出现“加厚币”这一描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枚币到底是不是加厚币呢?本文将从定义入手,尝试全面分析中国现代加厚币的生产与发行,解开大家心中的这个疑惑,建立对加厚币的正确认识。

加厚币,即piefortcoin(法文)或piedfortcoin(英文),最早起源于欧洲大陆,系指坯饼厚度明显超过常规厚度的硬币,其厚度通常为同图同直径常规硬币的两倍(也有其他倍数的,较为少见)。由于工艺要求高,压印压力大,制作时容易损伤模具。因此,加厚工艺最初大都用于试样制造,后逐渐成为专供收藏的特殊品种,但无论哪一种用途,都并非为流通目的而制造。虽然厚度大是加厚币的最直观特点,但加厚币的“厚”并不仅仅是指坯饼厚度大,而是指坯饼的厚度相对于其直径显得“厚”,即厚度与直径的相对比值较大(以下简称:厚度/直径之值为“厚径比”)。所以,判别加厚币,不能仅靠硬币坯饼的厚度—有的硬币坯饼厚度较大,只是因为本身规格较大,坯饼厚度增加的同时,直径也相应增加,坯饼的厚径比并不明显大于通常的范围。例如,公斤级的贵金属币即属此类情况,虽然其厚度远远大于小规格硬币,但厚径比并不大,就不是加厚币。退一步说,即使硬币坯饼的厚径比大于通常的范围,也未必一定是加厚币。一个典型的例子即1983-2016年间发行的圆形1英镑流通硬币,其直径仅22.5mm,厚度却高达3.15mm,厚径比达0.14(世界各国常见流通硬币的厚径比大都在0.06-0.08之间,较厚的也不超过0.1),因此有不少人也称其为加厚币,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这种硬币是大量制造发行并流通的版本,之所以厚径比较大,只是为了以特殊手感便于识别,从而在流通中区分面额,而并非出于特殊的非流通目的。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圆形1英镑硬币,还确实有纯银材质加厚版本的发行,专供收藏。硬币图案、直径不变,厚度更厚,增加一倍达6.3mm,厚径比高达惊人的0.28。有了真正的加厚版本对比衬托,本已经足够“厚”的普通版本,再“厚”也都不能算作是是加厚币了。

综上所述,一枚硬币是否属于加厚币,并不是仅由其坯饼几何数据确定的,其判断标准应该以下两个要点为准,第一:是否同时发行有对应非加厚版本,如果有,则加厚币的性质通过对比不言自明,无需其它佐证,第二:在官方的发行公告中是否有加厚币的版本性质描述,如果有,即使没有非加厚版本公开发行,其加厚币的性质也应无疑议。

两条判断标准中,第一条是“金标准”,最为可靠、直观,第二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作补充判断的依据。加厚币在欧美是常见的硬币版本之一,但在我国则比较罕见。人民币流通硬币的发行政策一直以来都比较严谨,从未发行过加厚版本,仅有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为满足海内外不同收藏者的需求,曾经发行过少量的加厚品种。

本文试将相关信息做一个总结分析,并根据发行特点和时间先后顺序,大致把它们划分为三大时期。

图片
一早期加厚币(1979-1992)

这一时期,我国的贵金属纪念币主要是面向海外销售,所以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刚一登上国际舞台,就发行了一些受欧美钱币收藏者欢迎的加厚版本,它们完全符合加厚币的标准定义—材质相同,图案相同,直径相同,面额相同,唯有厚度和重量是非加厚标准版本的两倍,同时在发行证书中也有明确版本性质说明。

图片
图片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两套纪念币,均有金、银、铜三种材质。因销售原因,金币、铜币所有品种都同时发行了非加厚币和加厚币,而银币只有加厚币发行了全套,非加厚币并未公开发行全部品种—“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加厚银币共四种,但只发行了“女子速度滑冰”一种非加厚币;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加厚银币共四种,但非加厚币只发行了三种,“古代射艺”未发行非加厚币。

“古代射艺”加厚银币的面额(15元)和直径(23mm)都小于“古代摔跤”加厚银币(20元、28mm),但重量却一样为20g,并未按常规根据直径和面额呈等比例增减。据此推算,“古代射艺”加厚银币的加厚币不是两倍,而是2.67倍,这也是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加厚币中的唯一特例。但由于恰好只有它未公开发行非加厚版本,这一特点并不被人熟知。

中国熊猫金币发行十周年金银纪念币,虽然没有非加厚版本发行,但和常规的熊猫金银币相比较,在坯饼双倍加厚、重量加倍的同时,保持了面额不变,且发行证书中明确表明“加厚”性质,为加厚币无疑。

早期加厚币的发行量都比较少,一般为数百枚到数千枚,除“国际儿童年”银币外,加厚币发行量均小于非加厚版本的十分之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加厚银币的发行量更是只有非加厚版本的四十分之一,收藏难度极大,好品相的更是难得。所以,早期加厚币堪称“老精稀”中的“老精稀”,一直以来都是钱币收藏中的精品。

图片
二 中期加厚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开始主要面向国内钱币收藏者和爱好者发售,而国内收藏界并不了解和接受加厚币。因此,最终只在两个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上尝试性的发行了加厚币。它们与早期加厚币一样,也完全符合加厚币的标准定义,厚度和重量是非加厚标准版本的两倍,材质、面额完全相同,在发行证书中也有明确版本性质说明。与早期加厚币不同的是,中期的几枚加厚币的发行量大都与其非加厚标准版本相近,并不稀缺,市场上相对比较常见,价格也与非加厚标准版本接近,是收藏加厚币的入门级首选。尤其是“吉庆有余”加厚币,两个规格的加厚币各发行了80000枚,共计160000枚,比其它所有加厚币的总发行量之和还要大得多,甚至也远大于近几年贵金属纪念币的一般发行量,是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加厚币中的普及型品种。

图片
图片
三 生肖“准加厚币”和后期“准加厚币”

除了早期和中期的“正宗”加厚币之外,在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的收藏中,还有一类银币也经常被人们称作加厚币。但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符合加厚币的定义,中国人民银行的正式发行文件里也没有赋予它们加厚币的身份。

2019年的“榴开百子”银币正属于此类,本文将对此进行明确的分类辨析。不可否认,这部分银币的坯饼的确较厚,至少达到了常规尺寸的两倍。但是在厚度和重量增加的同时,其面额也成倍增长,不完全符合加厚币的定义;同时既没有发行非加厚版本,也没有被中国人民银行赋予加厚币的“法定身份”。因此我们只能称其为“准加厚币”。

从诞生原因来看,这个“准加厚家族”可分为两大系列。

1.1oz准加厚币:1988-1999年生肖精制纪念银币、2001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

我国常规0.5oz银币直径为33mm,面额为5元。而1988-1999年间发行的生肖精制纪念银币中都有一枚1oz银币,直径仅有32mm。在重量加倍的同时,直径不仅没有变大,反而还缩小了1mm,厚度约常规0.5oz银币为2.13倍,光从几何尺寸上来说,的确是“加厚”,但它不是真正的加厚币。

原因有三:它的面额是10元,与同等重量的常规1oz银币面额安排相同,是常规0.5oz银币的两倍,而加厚币的面额一般不应随重量的翻倍而翻倍。之所以发行这种规格的银币,是为了配齐金、银、铂三枚生肖精制纪念币的“同图同直径小套系”。之所以它们不论材质如何,选取直径均为32mm,是因为这个直径是1oz金币和铂币的常规直径,但由于银的密度小于金和铂,为保持同样直径,就只能加大坯饼厚度了。可见,银币加厚是为了保持和金币、铂币直径统一,“加厚”并非是为了和非加厚版本对比。

在正式发行公告和鉴定证书上,从未出现“加厚币”的描述,也没有非加厚版本发行。在此之后,仅有2001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再次采取了与上述生肖“准加厚”银币相同的规格,不过这是因为充分实现币面高浮雕艺术效果的制造需要,与后面将要介绍的2oz“准加厚币”类似,可详见下文分析。2001年后,这种规格的“准加厚币”再无发行。

2.2oz准加厚币:中国石窟艺术系列、中国佛教圣地系列、四川三星堆等纪念银币

我国常规1oz银币直径为40mm,面额为10元。而在中国石窟艺术系列纪念币—敦煌(2001)、龙门(2002)、麦积山(2004)、云岗(2010),四川三星堆纪念币(2002)以及中国佛教圣地系列纪念币——五台山(2012),普陀山(2013),峨眉山(2014),九华山(2015)之中,每套均含有一枚直径为40mm的2oz银币,重量和厚度都是常规1oz银币的两倍。单从重量和尺寸规格上看,它们与中国熊猫金币发行十周年中的那枚加厚银币一模一样,但它们同样也只能是“准加厚币”。

原因也有三:第一,它的面额是20元,是常规1oz银币的两倍,与2oz银币的常规面额安排一致,而加厚币的面额一般不应随重量的翻倍而翻倍。第二,之所以发行这种规格的银币,是因为这几枚币都采用了超高浮雕工艺,浮雕深度极大,采用常规厚度的坯饼难以完成压印,必须加厚坯饼,“加厚”并非是为了和非加厚版本对比。第三,在正式发行公告和鉴定证书上,从未出现“加厚币”的描述,也没有非加厚版本发行。这种规格的“准加厚币”在2000年-2015年间曾多次发行,连续性较强。2016年“盎司改克”后,根据30g对应1oz,60g对应2oz的转换关系,这次“榴开百子”60g银币无疑正是这种规格的延续,显然也只是一枚“准加厚币”。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正式发行公告中不再称其为“加厚币”,是一种严谨的表达,也符合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惯例。

纵观人民币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规律,只有在重量和厚度加倍的同时保持面额不变,才是真正的加厚币,面额同时翻倍的则只能被称为“准加厚币”,2019年4月18日发行的“榴开百子”60g银币也正属此类。作为钱币收藏者,笔者仍然热切地盼望真正的加厚币未来恢复发行,与非加厚版本相映生辉,增加收藏和研究的乐趣。

(原文刊于《中国钱币》2020年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