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俗的爱越亲密,可能越悲剧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关 于 本 文 

  • 作   者:光之泉,“向光而生”的二级心理师,中国最年轻心理协会法人。

  • 公众号:源泉心理


注:《解答:你觉得人自身有没有意义?》在本次推文的第二篇。

最近在进行佛学和神学的对比学习,无法落笔写文章。今天参悟一件事,不写出来,无法继续,故此下笔。

爱是一种高能量的聚焦状态,在爱里,人的身心灵都高度聚焦,是一种不寻常的能量。在世俗的爱的关系里,这个巨大的能量会被怎么使用呢?

一般世俗的爱里,两个人都很聚焦两个问题:你到底爱不爱我、我到底爱不爱你;你到底有多爱我、我到底有多爱你。

这两个问题,放在某个时空当下去回答都很容易得到肯定答案,比如两个人浓清款款的时候。但是并不是放在任意一个时空片段去回答,都能得到肯定答案,比如有一方去工作了、去社交了,甚至去跟其他异性聊天了、去打游戏了,这时候带着这两个问题,就很容易产生质疑。

世俗的爱,往往在重重阻碍之下,可以转化为克服阻碍的能量,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很容易会产生问题。如果自己爱的感觉淡了,会怀疑自己还爱不爱对方,如果对方没有关注自己,会怀疑对方还爱不爱自己。

在双方能量状态都比较积极的时候,两个人的矛盾还不会激化。但是当双方都负能量,一方觉得另一方应该更接纳、包容、安慰自己的时候,矛盾就激化了。

故此,很多人分开的理由,不是不爱,而是太爱。

爱是一种修炼。需要彼此无条件的感恩、接纳、包容、理解,其实很不容易。如今的离婚率那么高,分手率更高,可见一斑。

感概先辈们无爱而相伴一生,反而无碍,其实是一种无奈。只因爱的修炼,需从对自我的欣赏、接纳开始,经历内在修通,方能胜任。

思维还没有回学术逻辑状态,有些人说看不懂,可能是没有引用专业名词。

心理学有个罗密欧朱丽叶效应,说两个人一起去突破现实挫折和阻碍的过程,会以为自己与对方很相爱,事实等挫折过去了,就发现其实没那么相爱,比如三观都不同,生活在一起并不搭。

这也是因为爱的高能量,克服挫折困难比较容易,看着这种高能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真爱验证,却会让人非常难受。

为了不看着爱的高能量消失那么难受,就需要修炼自身、经营关系。有些人不愿意,而选择了精神出轨,体验一次新爱的高能量状态,没看到不久以后的结果,可能还是一样的。

昨天群里讨论咪蒙。当一个女性写文章说嫖娼合理的时候,内心已然对爱失望了。

《罗马假日》的电影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最后公主和记者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才让爱得以升华。若两个人在一起了,反而不是喜剧结局了。

从自体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需要镜映、孪生、理想化三种能量来源。世俗的爱在镜映一端可以满足,但是在另两端没有满足或者很少满足,对镜映(关注内心)的苛求就可能被迫放大很多倍。如果是事业伴侣,或者一方仰慕另一方,情况会好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