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爱者走向安全依恋的过程,与父母无关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心理学界有些人比如海灵格,强调与父母和解是心理健康之道;也有些人比如武志红及李雪,认为需要承认有些父母就是不爱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做自己”。

但从缺爱疗愈的临床经验来看,大部分缺爱者都是没法通过与父母和解来疗愈自己的,更不可能在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的前提下走向健康。

接纳与父母的残缺之爱,自身构建健康有爱的心理结构,才能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健康既不怨恨也不执着得走出来,真正看到世界上还有那么那么那么多可以建立依恋的人。

这过程就像是从父母锁上的小黑屋里钻出来,凭借疗愈训练获得的爱的能力,在社会化的天地里自由徜徉。

而困在与父母关系里的缺爱者,会发现自己永远是婴孩,能逃离小黑屋的唯一方法,就是找个其他人来充当自己的父母。这本质上是从一个小黑屋,进入另一个小黑屋,所以是很多缺爱者陷入不健康或者低质量婚恋关系的根源。

by光之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