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依赖型缺爱者:为何容易相爱相杀?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本是形容爱情万般美好的诗句,
却又似形容相爱相杀的虐恋。




相爱相杀、相互绞杀的虐恋,武志红在对巨婴的描述中阐述过。


       6个月前的婴儿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甚至和世界都是一体的,“这种共生心理,就是集体主义的源头”;婴儿觉得,他一动念头,世界就该围着他转,“这是婴儿和巨婴最核心的心理,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
       而共生和全能自恋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共生绞杀”:我必须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独自生存,而你必须听我的。“
       小婴儿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活在极端对立的两种感觉中:一旦被照顾得很好,全能自恋得到充分满足,他就会有神一般的感觉;一旦没有被照顾好,他就陷入彻底无助,同时也会生出暴怒。


今天我从依赖型缺爱的角度尝试进一步阐述【相爱相杀】。

在婴孩时期,孩子渴望父母无条件的关爱,如果父母给的爱很不够,比如陪伴孩子太少、忽视婴孩的精神世界,就会导致孩子匮乏性的缺爱心理,让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这种心理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在6个月前产生,有可能是伴随了孩子整个童年,也可能是童年的某个阶段,还有可能是青春期发生的,但是一般而言,越早期导致的缺爱,影响越深远,尤其是非言语阶段形成的缺爱心理,长大后靠回忆难以觉察,靠分析难以解释。

依赖型缺爱者长大后,渴望有人替代父母给自己这种原始的共生式的关爱,受影视小说作品影响,往往把这种渴望寄托于对爱情的幻想之中。然而这种渴望在成人世界里,并不被接受。
 
因为,在依赖型缺爱者渴望的共生式的关系里,缺爱者把自己视为被照顾的孩子,把对方视为照顾自己的好客体,这种类似于“孩子-照顾者”的关系,也具备孩子与父母关系的一些特点:

  1. 不平等性,自己是孩子,对方是照顾者,自己地位比对方低。而真正的朋友关系或情侣关系,地位的平等性是非常重要的。

  2. 分离恐惧,孩子不能没有父母,缺爱者一旦把对方视为父母的替代品,内心也根本无法接受分离,为了不分开,做什么都愿意。

  3. 美好期待,孩子渴望父母是非常好的,依赖型缺爱者也渴望照顾者是非常好的,而且还带着过度补偿的欲望。


“如果说完美的爱是100分,我渴望的爱……似乎是120分,我也说不出那是什么样的。”
 
依赖型缺爱者的这种需求,谁满足了,谁就扮演了“照顾者”,缺爱者则扮演了“孩子”。

这种关系,可能一开始双方感觉还不错,“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照顾,而“照顾者”得到了乖巧听话的对象。

但是时间久了,“照顾者”会开心吗?一方面,“照顾者”是失去了人际关系的互惠性,时间久了就会不舒服,发现对方太没独立人格,什么是都要找自己,就容易讨厌对方;另一方面,“照顾者”不难发现自己享有地位不平等的权力,可以控制对方、剥削对方、侮辱对方、甚至虐待对方,由于对方有强烈的分离恐惧,所以对方往往会屈从、顺服。

“照顾者”失去互惠性,容易通过权力欲报复对方,很多时候这种报复是隐秘的,比如背后说对方的坏话,嘲讽对方;有些时候则是直白的,比如当面骂对方、伤害对方。

而被权力压迫的依赖型缺爱者对“照顾者”的不公待遇心存不满,内心并不是不渴望平等关系,但是因为缺爱心理的驱动,很容易重复【依赖】的心理模式。

所以经常可以见到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依赖型缺爱者与照顾者的关系模式是:后者又哄又骂,又骂又哄,“照顾者”在失去互惠性的时候不舒服,就忍不住想骂对方、嘲笑对方;在滥用权力的时候伤害对方过多,又觉得自己做的过分了,想哄哄对方。

“我想起他就呕吐,是真的呕吐,我非常恨他,但是我就是离不开他”
“我知道他也很讨厌我,因为我太作了,我也控制不了自己”

关系其实在缺爱者的个案描述里挺常见的,这种关系里的依赖型爱者和照顾者双方都无所适从,依赖型缺爱者憎恨照顾者的伤害,却又依赖对方的照顾照顾者讨厌依赖型缺爱者的索取,却又享受权力欲的满足。无论怎么发展,对双方而言都是悲剧,往往导致缺爱者越来越卑微,照顾者越来越滥用权力。

双方分开的原因,要么是缺爱者达到了自尊临界点,无法再忍受了而主动分离;要么是照顾者达到了良知临界点,不愿再变坏了而主动分离。而这种关系分离时,另一方往往都无法忍受,会苦苦哀求或恐吓威胁,所以这种关系的分离又经常是反反复复的。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昨天有位缺爱的朋友看了我的稿子,跟我说,她家的情况是:母亲是依赖型缺爱者,父亲是照顾者,父亲当面对母亲很好,始终把母亲当孩子宠,母亲没有做母亲的意识,整天像孩子一样追求自我的快乐,还对孩子有很多苛求。在她父母这样的关系里,看起来双方延续了这种和谐的“孩子-照顾者”模式了很久,但是这个朋友跟我说,可怕的是,她的父亲在母亲背后,痛骂母亲和母亲家人,并且把报复母亲的欲望施加在她的身上,导致她从小既被母亲苛求索取、又被父亲愤怒虐待。 
 
对依赖型缺爱者真正有益的解决方向是:让内心成长起来,可以以成人的模式、平等的姿态进入社交关系,可以有平等的、相对独立人格得交朋友、谈恋爱。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成年人在社交中主要是平等互惠的关系,依赖型缺爱者不应该过度把自己当孩子,其他人也不应该去过度充当照顾者的角色。表面上依赖型缺爱者是被伤害的那一位,实际上“照顾者”在这种关系里的发展趋势也不健康,内心容易扭曲,容易偏离了正常心理的方向。

在“孩子-照顾者”式的关系里,依赖型缺爱者误以为可以获得“被无条件关爱”的满足,就缺乏长大的动力,因为在孩子的角色下获得了好处,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自己无法预料的。当依赖型缺爱者理性上非常清楚应该离开之时,由于强烈的分离焦虑,又难以脱离。这种心理特征在很多家暴案例的受害者身上也可以看到,不管被伤害多严重,对方道歉之后,自己就留下来了。
 
在心理咨询、心理疗愈的范畴里,依赖型缺爱者一方面要明确以成为相对独立的较成熟个体为成长方向,另一方面,要构建健康有爱的心理结构,让内心对爱的渴望合理、适度得得到满足。




专注缺爱心理疗愈12年
成功疗愈缺爱者逾千人
免费评估缺爱程度
微信12315785

光之泉老师:依恋心理创始人,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班研修,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危机干预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情绪管理师,中国图式治疗第一期学员,地方心理协会法人,专注缺爱心理的研究与疗愈,倡导“缺爱是心病之源,有爱是幸福之本”,为全球缺爱者服务,海外来访者占比超20%

依恋心理疗愈经教育部科技查新认证,编号201836000Z0907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