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话型缺爱者:小时候那么听话……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听话型缺爱者,是活在一种关系里的,这种关系是侵略性的、强迫性的,让自己难以自由、自主。

听话为什么是父母眼中的优点?

有些父母经常夸孩子听话,而听话真的是优点吗?

“我家孩子很听话。” “真好,省心,我家孩子就总让我不省心,喜欢瞎折腾。”

由于中国的家长,一般比较忙,也没学过怎么养育孩子,所以“省事”“省心”,对于不少中国家长来说,就是个难得的优点。

至于孩子因为听话牺牲了什么,家长并不在意。

6岁以前,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吃饭,少看电视。如果孩子听话,家长就省心了。难度较小,听话型孩子会努力去做到。

6岁以后,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少跟学习不好的同学玩,不“早恋”。如果孩子听话,家长就省心了。难度中等,听话型孩子会努力去做到。

25岁以后,家长希望孩子找个好对象结婚。如果孩子听话,家长就省心了。难度很大,听话型孩子努力了也难做到。

所以,听话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往往在这个时候变得激烈。

父母为什么觉得自己下个指令,孩子“听话”就能做到,做不到就是因为“不听话”呢?

还不是因为父母“省心”的过程,根本没有真正关注到孩子,没有看到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认可,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

听话意味着什么?

很多来访者,他们都说被夸“听话”的时候心里不舒服、很不舒服,感受到那是一种控制,是想让自己继续“听话”,自己虽无力反抗,但是心里很压抑。

一个从小就不怎么玩、不怎么社交的孩子,是一个压抑真我的孩子,一个“没有有趣灵魂”的孩子,一个在社交和婚恋关系中缺乏吸引力的孩子。

最容易彼此吸引的,就是与父母类似的,充满控制欲的朋友或伴侣。

你觉得自己应该听他的。如果他不开心,你觉得是你的责任。你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你会主动让步。如果他对你让步,你会内疚。你觉得表达自己的需求,很自私。你害怕他生气,总是小心翼翼。……

听话的小孩的另一面

听话的人有两种,A类是觉得听话不对,自己是逼不得已;B类是觉得听话很对,等级关系必须遵循。

有些人对上级卑躬屈膝,对下级飞扬跋扈。

有些人对父母唯唯诺诺,对子女霸道无理。

B类听话型缺爱者往往就是这样。

自己小时候老被打,就也总是无故打自己小孩。被领导骂了一顿,就把下属叫过来,更加凶猛地骂一顿。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就找身边好欺负的人欺负一顿。

认为污言秽语骂人很正常的人,往往就是被其他人这样对待过的人。

自己在被那样对待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保护自己,批判对方,自己反过来内化了那种行为。

听话型缺爱者,在听话的过程往往都伴随着压抑、不满。这些负面情绪,要么不断自我攻击,导致抑郁消沉,要么转移攻击,导致踢猫效应

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很温顺,但是背地里做的事、说的话,可能骇人听闻,非常恐怖,这就是听话的另一面:强烈攻击性。

给听话型缺爱者的建议

1.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2.压抑的攻击性,可能会伤害身边人,建议在心理疗愈中倾诉,或用合适的方式宣泄。

3.疗愈缺爱,根本上构建与“控制-听话”模式不一样的健康亲密关系模式。

作者:光之泉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研修

二级心理咨询师

市级心理卫生协会法人

依恋心理公众号创始人

国际共情生活方式小组成员

倡导“缺爱是心病之源,有爱是幸福之本”

核心服务:心理咨询缺爱疗愈心理培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