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MD 显卡卖不过 NVIDIA,CPU 卖不过 Intel,为什么还能生存到现在?

 半佛肉夹馍 2023-10-20 发布于河南

作者:invalid 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80794/answer/5263569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个词叫比较优势_百度百科

什么叫“比较优势”呢?

假设你是个聪明蛋,名叫intel;我是个笨蛋,名叫AMD。

你是聪明蛋嘛,所以你做什么都比我快。

比如说,你能进FLAG,我只能擦皮鞋;你不光在FLAG玩高端的比我强,甚至就是拿起擦皮鞋那套工具,你都比我麻利——我半小时擦不好一双鞋,还弄的自己手上脸上到处都是黑油;你五分钟就把皮鞋擦的锃明瓦亮。

所以,如果你要也来摆摊擦皮鞋,我不得饿死。

但是,你会跑来竞争我的工作,和我抢着擦皮鞋吗?

为什么不来抢呢?

因为不划算。你来擦一天皮鞋,挣的钱的确可能是我的6倍。但如果你老老实实在FLAG工作,每天挣的钱反而可能是我的10倍。

所以你不光不会出来摆摊擦皮鞋;事实上,你还会掏钱请我来帮你擦皮鞋。

因为同样的时间,你从事高端工作,挣来的钱比你干擦皮鞋之类粗笨活可多的太多了。

换句话说,虽然你擦皮鞋更快更好;但为了擦皮鞋你还是得付出时间,你因此损失的“机会成本”可比掏钱请人擦皮鞋多多了。

类似的,intel的产品能从性能到稳定性再到发热耗电都可以盖AMD一条街;但为此它就必须雇佣每个领域最顶尖的专业人才、走最苛刻的研发测试流程,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反之,AMD专攻低端市场,不求面面俱到,z发热大风扇噪音大?无所谓,便宜千把块玩上最新游戏了你还嚷嚷啥?

不仅如此,intel可以标榜自己是专业产品,像AMD那样玩热得快岂不砸自己招牌?

反之,AMD用户才不在乎热不热得快呢,价格便宜性能又足,别的方面付出点岂不正常?

如此一来,intel就和AMD之间产生了“比较优势”,使得intel宁可拱手让出一部分市场,从而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而AMD也很默契的专攻这部分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竞争”……

另一个东西叫“品牌定位”。

如果你有心的话,就会发现,sony有个子品牌叫VAIO,Intel的低端CPU叫赛扬,为了对抗京东淘宝又搞了个天猫……

很简单,给普通人擦皮鞋和为富豪擦皮鞋都是不一样的,都同样有服务品质差异——说的更难听点:哪怕“聪明蛋”沦落到和“笨蛋”一起擦皮鞋,前者一天都能挣来更多钱。

如果一家会所同时为工薪阶层和富豪服务,那么它的生意就很难做好:富豪觉得它不上档次,工薪阶层嫌它贵……

这些大公司也一样。

当它尝试进军某个“细分领域”时,往往不舍得使用自己的主品牌——这样容易造成定位模糊,损害品牌价值。无论是把平民品牌奢侈化了、还是奢侈品牌平民化了,都是损失。

因此,它们宁可另起炉灶也不敢随便借助主品牌的知名度。

Intel的定位和AMD不同,后者的定位是廉价、DIY,前者定位是专业、高性能。

因此,AMD动不动就喜欢做个“高端货”和Intel比一比;但最终还是会回到廉价/DIY品这个定位上——说白了就是沾沾Intel的“贵气”,就好像平民品牌也往往会用用奢侈元素一样。

同样的,一旦被AMD“屌丝逆袭”,Intel就必须奋力前赶,继续拉大差距。不然它的品牌定位就会被AMD“污染”——就好像买菜车统统自动挡大屏幕时,豪车往往会刻意避开这些元素,以免造成廉价感一样。

类似的,如果你是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你就很难拉下脸摆摊擦皮鞋坐苍蝇馆子吃饭了。

这是这种现象另一个维度的解释。

请注意,这两种解释并不形成竞争。它们同时起着作用,只是不同时期各自的贡献比例不太一样而已。

PS:现在AMD压根谈不上什么“逆袭”,性能上不掉队了而已。

AMD真正接近“翻盘”是1999年,当时Athlon率先推出1GHZ以上的处理器,打的Intel招架不及,只好把奔腾三流水线极度延长、超频,然后起了个名字叫“奔腾四”。

草草推出的奔腾四成了业界最大的笑话,是“高频低能”的典型代表——1.2GHZ的奔腾四性能甚至还比不上900MHZ的奔腾三。

那段时间,Intel可谓“毒招不断”。

它先是强推昂贵的Rambus内存,当时128M字节的Rambus内存足够买一台中档PC的,性能却并不比当时的DDR/DDR2内存好上太多。
Intel还和Rambus签订了排他协议。大概来说就是“Intel必须用Rambus内存,Rambus内存除了Intel谁都不卖、谁都不给授权”——说白了就是两家打算联起手来,彻底搞死AMD,独霸PC市场

更险恶的是,过去的AMD CPU可以和Intel引脚兼容,使用同样的主板;Intel为了一举摁死AMD,还通过专利禁止AMD兼容自己的主板插槽(SLOT 1_百度百科)。这使得AMD性能足以和奔腾三竞争的K6-3只能降级使用奔腾二代主板,彻底限制了它的发挥。弄的这款任何方面都非常优秀的CPU落了个默默无闻;AMD在K6-3上面耗费的心血就这样赔了个精光

不仅如此,Intel还试图在64位时代彻底掐断AMD的生命线。
2001年,它推出了第一款64位处理器安腾(Itanium)。这款处理器采用IA64指令集,和过去的X86-32指令集不兼容;并且,这套指令集并不给AMD开放授权,使得它不可能造出兼容的64位CPU
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Intel宣布自己不会研发任何X86-32兼容的64位CPU——整个业界,必须跟着我Intel的指挥棒,彻底抛弃32位指令集,拥抱64位的IA64。立刻!马上!

什么AMD?什么留着老二防垄断指控?没那事!赶紧弄死算了!


结果,没想到AMD憋了个大招:
1、AMD率先推出了1GHZ的Athlon CPU
过去Intel领跑CPU频率、AMD低频高性能,只好“虚标频率”(比如把100MHZ的产品叫133pro)的情况成了历史。
2、Intel不让用主板芯片组,AMD就自己研发了一款芯片组,直接上了小型机用的EV6总线等诸多先进技术,把Intel的牙膏芯片组打的满地找牙。
3、Intel试图和Rambus独霸市场,AMD就和其它厂商联手推行DDR系列内存,虽然性能上有差距,但价格却比Rambus低了许多倍。
4、AMD推出了自己的Athlon64 CPU,这种CPU采用X86-64指令集,可以完美兼容过去的32位软件。

请原谅这里我一定要说句粗话:这还真他妈的是“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

AMD这套组合拳差点把Intel当场KO(夸张),逼得Intel不得不撕毁和Rambus之间的协议,宁可给人家大笔补偿也得回来支持DDR;同时又勉强超频推出奔腾三1.13GHZ,试图抢回频率榜首位的位置,结果又因为严重缺陷不得不召回;之后再推出高频低能的奔腾四,砸了自己的口碑(因此之后不得不启用了酷睿[core]这个商标,因为奔腾这块相当当的金字招牌被它自己砸了,成了低端货的代名词)。
外媒评史上最糟糕的十大CPU:奔3/奔4、骁龙810入选-腾讯网

甚至,Intel还不得不和AMD交叉授权,以便自己也能制造市场上已成气候的X86-64兼容CPU——至于什么绝不研发兼容X86的64位CPU?我说过这话吗?说过啊?说过我把它吃了不行吗?

但是很遗憾,Intel的底子实在太厚。
哪怕它昏招迭出、又实实在在吃了AMD威力十足的一套组合拳,对它来说至多也就是被打成了黄血,离濒死还有老大一截呢。

很快的,知耻而后勇的Intel卷土重来,core系列轻松夺回了自己的王冠,反而把AMD挤出了主流市场。

但AMD并不是吃素的。GHZ和64位时代,它的辉煌可不是谁施舍来的。
如果说Intel是拳王泰森,那么AMD就是霍利菲尔德。它的生存空间,是它一拳一脚硬生生从Intel嘴边抢过来的——没错,Intel同样上了牙,咬的AMD遍体鳞伤。

但AMD不仅站稳了,还反过来把它揍了个生活不能自理(都要拐回头找死对头AMD要AMD64指令集授权了不是生活不能自理是什么)。

再强调一遍:那些说什么“AMD靠Intel施舍才活下去”的,纯粹是闭着眼睛胡扯八道

当年的矽统、威盛(VIA)等厂商都能造CPU,但都纷纷在奔腾时代败下阵来。只有AMD活了下来。而AMD之所以没死,只是因为它的确正面击败了Intel,这才硬生生的分去了一杯羹,如此而已。

推土机系列是AMD的失误,现在的ZEN才是AMD的真实水准。

屠龙勇士虽然没能屠龙,但毕竟扛了条龙腿回家。这可不是龙的施舍。

鉴于太多人只凭脑补发明历史,我还是再补充一点吧。

首先,美国的“反垄断法”压根不是外行想象的那样,弱就有理、强就有罪、就得每年多少亿多少亿的罚。没那回事。

美国的“反垄断法”,打击的是借助自己的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举例来说,微软老早就在操作系统市场上达成了垄断;但美国政府罚它了吗?

直到微软借助自己的垄断地位,扼杀网景、通过操作系统捆绑强推ie,这才招惹来美国司法部。

反之,微软的office那么强、visual studio那么强,还通过总是让竞争对手慢半拍、使得他们永远做不稳定的OLE/COM/COM+等规范抢吃抢喝,美国政府管它了吗?

因为微软有话说:我的确及时更新了相关技术规范,但技术规范从讨论到确定总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我司技术人员可以参与讨论,外司也可以参与啊。我们投入大参与度高,自然跟进快;他们老慢半拍能怪我们?

其它厂商有苦说不出:我们实在没钱养那么多专家掺乎啊。而且会在你公司开,我们掺乎完了,把内容带回去吧,耽误下次会议;不带回去就慢半拍。

微软手一摊:这是你们的问题,我们无能为力。

这就叫打法律的擦边球。

换句话说,你尽可以垄断,垄断本身不犯法;但你不能借助垄断地位伤害对手、攫取利益

一旦你这样做了,那就别怪国法无情。

但这个“借助垄断地位攫取不当利益”却又太过模糊,很难拿到真凭实据。

这主要是因为,借垄断地位攫取不当利益本身就足够隐蔽,如果你给的条件太宽松,那么合法的经营活动也可能就成了违法;但如果给的条件太苛刻,明显的借垄断不当得利又得不到惩罚。同时垄断公司往往资金雄厚,有的是法律人才。

因此,想要打赢反垄断官司,实质性的罚垄断者的款甚至干脆拆分它,总是非常困难的,总是旷日持久、劳民伤财。

总之,这条法律的确有威慑力;真正落到实处的案例也的确有,但真的不多。

正因为美国反垄断法反的不是垄断本身,而是借垄断攫取利益、伤害对手的行为,所以Intel才敢在奔腾三时代联手Rambus,试图绝杀一切对手——而且的确成功搞死了sis、cryix、VIA等老对手(的CPU部门)。

现在,我们再看摩尔定律,觉得那只是个美好的传说。

但在当时,作为Intel的竞争对手,这个“芯片集成度、主频每18个月翻一番”可不是国内某些公司的嘴炮。那是冷冰冰带着血腥味的侩子手之剑,是总攻开始的冲锋号

到了2005年,急于击败AMD的Intel甚至把这个“摩尔定律”细化为“tick-tock战略”;其中,tick代表处理器制作工艺更新,在性能不变的前提下缩小芯片面积、能耗、发热量;而tock代表处理器架构升级,通过优化在工艺不变的前提下,把芯片性能提到极致。一般tick是一年,tock又是一年。

对其它厂商来说,这嘀嗒声就好像冰冷的死亡倒计时一样——tick,你的制程落后了,不治将死;tock,你的架构设计跟不上了,再延误就会死……tick,你制程又落后了;tock,你架构又要升级了;tick,制程,tock,架构;tick,tock;tick,tock……越走越难,越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越多;但Intel这个偏执狂,居然真就这样一刻不停的滴答滴答走了三十多年!

没错,虽然tick-tock战略是2005年提出的;但事实上,1965年,时任仙童公司工程师的摩尔就提出了摩尔定律(当时说是“每年集成度增加一倍”);1975年,摩尔根据实际情况更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这个定律一直就是Intel的战斗节拍,从未改变。

细化为tick-tock,这实质上是被AMD撩拨起了凶性的Intel的宣战书:是的,我错了,我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战斗上,让你占了上风。来吧,现在我要认真了!

这哪是什么田园牧歌一样的“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这特么明明是催命的音符!

但Intel就是有这个底气。来吧,tick-tock,这就是我的节奏。超过我,我死;跟不上,你死。有胆你就来试试。

其实,当年的nVidia也采取了类似的战略。它通过TNT/TNT2一统显卡市场,然后又发布了天下无敌的GeForce,随后就宣布了自己的发展策略:每半年推出一款新产品。

这个频率甚至还远高于Intel的“摩尔定律”。

当年显卡领域也有一大波公司进入;但一旦nVidia自riva 128、TNT、TNT2、Geforce开始,不折不扣的履行“每半年一重拳”的宣告,几乎所有公司都缩了。没人跟得上这个节奏。

只有ATI,沉寂多年后,终于堪堪追上了nVidia的后脚跟,然后同样跟上了这个“半年一重拳”的节奏。

商场如战场。它们的确没有刀剑相交;但比刀剑相交更为残酷。

是的,摩尔定律并不是简单的一句陈述。它是Intel公示于众的行动纲领。

多少竞争对手被Intel这个恐怖的节奏拖了个鲜血淋漓苦不堪言,然后无声无息的出售、倒闭。

AMD是唯一跟得上Intel节奏的公司。当然,跟的很勉强。什么?超过Intel?说什么梦话呢。

之前,只是因为摩尔定律一时拖不死AMD,Intel这才用了下三滥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芯片组专利、slot1专利排斥AMD,通过独占性的Rambus协议踢开AMD、通过排他性的IA64方案阻止AMD跟入64位时代,等等——总之,不择手段的想要打乱AMD的节奏,从而拖垮AMD。

事实上,这已经是在打“通过垄断地位伤害对手”的擦边球了。

只是这条法律本来就很模糊,很难抓住真凭实据——法律又没禁止签订排他性协议。Intel的心思人人都懂,但你总不能抓住思想给人定罪。

甚至,哪怕微软通过捆绑IE拖垮网景,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罚人家的——你总不能禁止商家给顾客赠品吧。

总之,扯皮良久,也不过是弄了个不疼不痒的“微软必须为IE开发卸载功能,允许用户不用”结束——不知道浏览器是啥的用户怎么可能会去卸载IE呢?何况微软还“处心积虑”的把操作系统功能和IE绑定,使得你卸载IE很多操作系统功能都没法用(熟悉Windows的用户都知道,它的目录浏览器叫explorer,而它的网页浏览器叫internet explorer:早年微软不想开发IE的卸载功能,托词之一就是internet explorer和桌面explorer功能相互融合,是不能单独卸载的)。

总之,反垄断法对Intel来说,那只是个遥远的故事罢了。哪怕招惹来司法部也不要紧,至少AMD死了!

可惜,事与愿违,它越这样,AMD反而越不可战胜,反而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更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AMD不仅超越了它,抢先推出了使用EV6总线和DDR的1GHZ处理器,使得人类的处理器首先迈过GHZ大关,还在64位等诸多领域先发制人。

想想也是。当你不专注于修炼内功,反而处心积虑想通过盘外招赢得胜利时,你自己的发展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资金进了法务部不说、还时时处处想让研发部配合法务部、携手设计一条冲不破的铁链——心思都放到造铁链上了,还想研发部摘得GHZ桂冠?

AMD可不是善茬。在和它的战斗中,哪怕是Intel,也是不可以分心的

不然必换来绝命一剑!

总之,Intel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把自己弄到了极危险的境地。这才不得不打出白旗,向AMD求和。

AMD倒是头脑冷静,知道自己玩不过Intel。如果继续斗下去,一旦Intel这个巨人不再玩盘外招,它可真接不住。

对intel来说,干死AMD这个目标显然已经无法达到;继续争斗下去,保不准已经凉了的VIA等老对手又趁机卷土重来。这对两家来说都不合算。当务之急,还是调整自己的节奏,借助天下无敌的tick-tock战略,堂堂正正的碾压AMD。

事实证明,如果不玩法务部,而是老老实实的tick-tock,AMD还真玩不过它。毕竟tick-tock是长时间的平稳输出,AMD打一次两次鸡血还行,长时间嘛……

总之,两家握手言和;Intel购买AMD的x86_64指令集的使用权——每卖若干CPU,它都得给AMD一大笔钱。

恰恰是Intel绞尽脑汁、为了阻止AMD活到64位时代而使出的诸多盘外招,使得AMD在64位时代赢在起跑线上、并让AMD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只要还在64位时代,只要x86_64指令集不被替代,AMD就总能从专利费上拿到一笔资金吊命,于是它就总有翻盘机会。

因此,Intel开始tick-tock战略之后,AMD果然跟不上Intel的节奏;但幸亏近年来摩尔定律已经失效,Intel自己也跑不动了,AMD这才趁机喘了口气;同时又有Intel周期性支付的x86_64指令集授权金;加上AMD自己足够争气,在Intel所不屑掺乎的游戏主机等领域获得大量订单,这才使得AMD虽摇摇欲坠、却总是不肯倒下。

其中,Intel支付给AMD x86_64等相关专利的这笔授权金,就是外行所谓的“Intel为了规避反垄断法,付钱防止AMD倒下”的那笔钱。

这个传言离事实足有十万八千里远。只是因为足够猥琐又足够浅显,充满了话题性,这才越传越滥,甚至被人当成了真相。

RECOMMEND

-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