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髡残:《快雪时晴图》题画诗

 蘅滋雅集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快雪初晴侯,

疏松隔岸闻。

水声高下涧,

山色去来云。

双履泥涂滑,

一藤山迳分。

满怀吟未就,

清煞沈德文。”

试译:

就在冬雪停歇天气转晴时候,

隔岸传来了疏疏落落的松风。

清涧里的水声在高峰处流啭,

云朵飘过后,山峦露了出来。

我的步履沾满了沿途的泥巴,

一条老藤横亘在山径的中间。

还未写就的诗句在襟怀跳动,

清净的世界真令人心旷神怡。

《快雪时晴图》是髡残在清朝(1662年)所创作的中国画,纸本设色,尺寸:112×35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快雪时晴图》时,正是髡残从黄山等地回到南京幽栖寺附近开始隐居的第二年,无论是生活还是心境,都较为平静。此画以平远之法入手,绘出清瘦的山峰,笼罩在阴霾之中,萧萧疏林,掩映着茅居数间,一湾清溪潺潺若响。画中每一笔无一不是髡残性灵的展现、情感的宣泄。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写照,其境界之妙,令观者心旷神怡,若置身于内。大文人秦祖永曾评髡残作画,笔墨苍莽高古,境界天矫奇辟,处处有引人入胜之妙。盛夏展玩,顿消烦暑。可谓字字句句都能从《快雪时晴图》中领悟得到。

【诗人介绍】:髡残(1612—约1672年),俗姓刘,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幼年失怙(音hù,指父亲),青年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豀、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等。明亡后寓居南京,修禅弘佛之暇潜心于山水画的创作。

他承袭元人王蒙,明人沈周、文徵明诸家笔法,结合自身的感悟,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善用秃笔渴墨,以线造型,在深浅、断续、粗细线条的相互交叉、转换、顿挫中表现幽僻的景致,意境苍莽,画格高逸古拙。他与同时代的程青豀合称“二豀”,与原济(石涛)合称“二石”,与八大、弘仁、石涛并称“清初四僧”。

髡残作为学养深厚的一代高僧,能诗,擅书画。他的诗歌多受「诗史」杜甫影响,诗风磅礴大气并富有禅趣,辞句往往出人意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