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雪的吟唱 | 元代书画家黄公望之《九峰雪霁图》赏

 蘅滋雅集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0 0 0 3  

《九峰雪霁图》
绢本墨笔淡色, 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 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钤印:“大痴”(朱)、“黄公望印”(白)、“大痴道人”(朱)

《九峰雪霁图》,绢本墨笔淡着色,是元代书画家黄公望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所作。那一年,黄公望年81岁。这幅画家的晚岁之作,有着极为精审的笔墨效果。

黄公望作此画时,正值早春,大雪纷纷,时停时落。他和着飘飞的春雪,反复渲染涂抹。等待雪停天放晴的时候,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沐浴在圣洁的光辉之中。这时,画也完成了。

这幅画是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记录,描绘了雪后初霁的洁白和灵动,传递出画者的微妙的生命感觉。那种欣喜,就好像“哦,春雪啊——”,从纸上吟唱出来。

《九峰雪霁图》(提亮处理)

为了表达“雪霁”,黄公望用了与一般水墨山水画不同的处理方法。

近处的流水与远处的天空都用了相对较重的笔墨来渲染,呈现较深的色彩。而作为占据画面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山石则几乎留白,只用线条勾勒出山石房屋及树木的轮廓,再加之以淡墨晕染的远景山峰,在整个画面中均呈现出较浅的色彩感觉。

明快的山石与笔墨较重的流水天空相互映衬,尽管只使用了水墨,但却准确而精致地表达了“雪”这一主题,而且成功地营造出了宁静空幽的意境。《九峰雪霁图》是黄公望运用简繁合一笔法而创作出来的精品之作。

前人评黄公望的画,“扑扑有仙气”。这幅《九峰雪霁图》也有“神圣性”的特点,给人高洁明朗,超越凡常的感觉。黄公望是全真教徒。全真教是宋元时期产生的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融合儒佛两家思想的道教派别,元代是它发展的全盛时期,对当时的艺术家影响甚大。

款识里的“彦功”,乃元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班惟志(字彦功,号恕斋),时任江浙儒学提举,好佛教。黄公望与之情志相投。这幅画是二人的心灵对话,画中的“九峰”,应该是指江南松江府一带的九座道教名山:天马山、机山、横云山、小昆山等,号称“松郡九峰”。山并不高,但香火旺盛。此画取名《九峰雪霁图》,应与此有关。

观《九峰雪霁图》,山峰一一矗立,如苍茫天际之中绽放的洁白莲花。山如冰棱倒悬,装点出一个玉乾坤。山峰沐浴在雪的怀抱之中,色调微茫,气象庄严静穆。这雪后静卧的群山,可以说不高,不远,不深,不亮,也不冷,通体透彻,玉洁冰清,不似凡间所有。

清朝画家董浩也有一幅《九峰雪霁图》,仿大痴(黄公望)笔意。

【清】董诰《九峰雪霁图》 设色纸本 立轴
尺寸:93 x 30.5 cm
题识:九峰雪霁图。戊午(1798年)重阳前一日仿大痴笔意。柘林董诰

钤印:董诰、柘林、草草不工

元代其它画家的几幅雪景图。

【元】曹知白《群峰雪霁图》

纸本 129.7 x 56.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姚廷美《雪山行旅图 》
纸本 98.1 x 54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分享环球艺术作品

一起感受视觉盛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