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笔下的“混血”东方女性画作,美极了 | 英国艺术家John Frederick Lewis的画作欣赏

 蘅滋雅集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Girl with Two Caged Doves(女孩与两只鸽子)》(1864年)

.........................................................................

(点开音乐,在美妙的韵律中一起欣赏艺术佳作吧)

.........................................................................

在谈及英国艺术家John Frederick Lewis(约翰·弗雷德里克·刘易斯,1804-1876)的时候,人们马上会想起他那些精彩绝伦的东方主义画作,也因此,大部分人的艺术爱好者认为他是一位典型的东方主义画家。

但其实,他是拉斐尔前派的先驱之一。他把拉斐尔前派一些创作风格和手法带入到东方主义绘画创作中,这也使得他的东方主义画作别具一格,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鲜活,最时髦的艺术作品,因而名噪一时。

其实可以理解,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久了,他的一些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不可避免会受到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影响。但同时他身上从小就养成的故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替代。于是,两者文化在他身上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这也映射到他的画作之中了。

蘅滋君对此也深有感受。年轻的时候在广州工作生活,于是遣词造句的时候就会带有一点粤语的特点。及至后来来到上海工作生活,语言上又有了一丝沪语的烙印。

这么说来,John Frederick Lewis的东方主义画作兼有拉斐尔前派的风格使得他的画作更像一个“混血儿”。混血儿美不美?自然是极美的,这一点是公认的。我们来欣赏下面这幅创作于1857年的典型画作《The Coffee Bearer(煮咖啡的姑娘)》。

《The Coffee Bearer(煮咖啡的姑娘)》,1857年

这幅绘画作品在题材、色调和元素上,是东方主义的;在构图和用色方面,又有拉斐尔前派的特点。我们都知道,拉斐尔前派的一个特点就是"故事性"。那这幅《煮咖啡的姑娘》的画作背后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在土耳其和阿拉伯世界有一个风俗。当年轻的小伙子去相亲的时候,女孩子通常要为其煮咖啡。如果女孩心仪求亲的男子,便会在咖啡中加入很多糖,表示「我愿意,都迫不及待了」;如果咖啡很苦没有加糖,表示「我不同意」;如果咖啡里加了盐,表示「你快点走吧,最好再也不要出现在这里」。

那么我来考考诸位了,你们猜猜看,这位容颜俏丽的女子手上端着的咖啡是加了糖呢?还是加了盐了,或者什么都没有加。从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们似乎可以得到答案了。

《And the Prayer of Faith Shall Save the Sick(忠诚的祈祷者会拯救患者)》,1872年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场景,一位阿訇正在专注地朗读《可兰经》,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相信真神的教义会治愈好患者的疾病。可以看到,家中的女眷,乃至仆人都围坐在旁,认真地在听着 。此刻阳光和煦,蝴蝶翩翩,绕着玫瑰花翻飞,暗示着躺在病床的女子将会重获健康。

如同拉斐尔前派的作一样,John Frederick Lewis的画作里充满了各种暗示和象征。他一方面对东方的风俗人情进行细致描绘,一方面又在其中加入象征元素。使得人们在欣赏他的画作时获得了“智慧”的美感。

《Favourite of the Harem》

有意思的是,与其他东方主义画派的艺术家不同的是,John Frederick Lewis从不画裸体的东方女人。原因就在于艺术家认为得体的穿着最能展现东方女性的美好品德和优雅神秘。在此,蘅滋君为艺术家点赞的同时也感到了一丝遗憾。

不过,他的“混血”东方女性画作已经美极了!这就足够了。

《Life in the Hareem, Cairo》

《Indoor Gossip(室内闲谈)》,1873年

《接见访客的贵妇人》,1873年

《蒙着面纱的埃及女孩》

.........................................................................
.........................................................................

分享环球艺术作品

一起感受视觉盛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