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无为与有为

 一中大语文 2023-10-20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圣人无为故无败。——《老子》

有的人认为要想“无败”,应该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有的人则认为要想“无败”,应该积极有为。你赞同哪一种?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比较简单,只有一句话。引语只是引出一个话题或问 题 , 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去理解它。由于本题解释了 “ 无为 ” 的概念 , 实际降低了引语部分的审题难 度。一般而言 , 引语式材料作文审题 , 立足精神层面 , 从积极角度去立意较为深刻。需要不唯书、不唯上 , 全面分析引语论断成立的条件 , 看是否需要补足。又从 “ 阐述自己的观点 ” 可知 , 本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1)考生可以赞成材料观点。如:

①无为意味着顺其自然,不执着,不钻牛角尖,做事反而思路开阔,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②无为意味着不求有意作为,遵循规律做事即可取得成功或避免失败。

(2)考生也可以不赞成材料观点,运用反向思维,列出若干种否定性可能。如:

①无为意味着没有目标,在竞争中会落于平庸和失败。

②无为意味着态度不积极,行动措施自然不会有力。

③无为意味着无所作为,容易落在历史潮流后面。

④无为固然可能“无败”,但仅仅立足不败,就是不求进取,对于推动事业、社会的进步发展无所助益,会在竞争中渐渐落后。

⑤败与“无败”,标准并非自己所能控制的,而是客观的。无为而相信自己不败,意味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佳作展示】

无为VS有为:以“败”为鉴

老子曾言:“圣人无为故无败。”此言于今人观之,或以为“无为”即“不作为”,或以之为一种淡然处世的智慧。然而,我独以为,此二观皆未得老子本意。无为非不为,而是有为之后的“无定”,无败亦非绝对的不败,而是“未定之败”。要解读这个古老的哲学概念,我们就必须先理解“无为”与“无败”背后的独特含义。

首先,无为并非意味着消极怠惰,而是以一种自然的态度去面对世界。如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无为”即顺应自然,如同水流,任其流淌,不妄加干涉。只有当我们在合适的时机顺势而为,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与提升自我,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无需强求。

然而,“无为”并非意味着我们无需努力,无需有所作为。事实上,“无为”正是一种有为之后的“无定”。《论语》中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知”、“好”、“乐”正体现了学习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知道,然后是喜好,最后是乐在其中。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一种积极有为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地领悟知识,掌握技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无为”。

同样,“无败”也并不是绝对的不败。相反,“无败”是在不断的“有败”中寻找“不败”。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我们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从而实现真正的成功。如《左传》中所言:“吾从下军之多矣,未尝见如此之流。”只有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无败”。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有为”的态度至关重要。只有积极地去尝试、去努力、去改变,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失败,实现成功。如《诗经》中所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真正地避免失败,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无为,也没有绝对的无败。无为是有为之后的无定,无败是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的不败。只有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人生的价值,理解成功的含义。如《尚书·禹贡》中所言:“天作孽,犹可违。”我们只有通过积极有为的态度,才能顺应自然,避免绝对的失败,实现真正的成功。

作文指导:有为与不为

作文指导:躺平与有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