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高祖晚年8个儿女中的3个“傻子”:为何没有被李世民杀掉?

 炫叶楓雪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公元618年五月十二日,李渊创建了唐朝,并定都长安,自己成为了唐高祖。

作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出生在皇室之中的皇帝,后宫嫔妃众多,子女亦多。这就意味着继承权和皇位的争夺将随之而来。然而,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在晚年竟然生了八个子女,其中有三个“傻子”,一生都装傻充愣,却意外地没有被他的哥哥李世民杀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要了解李渊为何能在六十岁高龄时生下这么多孩子,我们需要从他儿子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始说起。

话说李渊刚刚建立国家不久,便立李建成为太子。然而,在李渊的儿子们中间,最出色的并非大儿子李建成,而是次子李世民。自幼擅长兵法和骑射技能的李世民,在隋朝时曾率兵救出隋炀帝,功勋卓著。

随后,李渊被封为秦国公、右武侯大将军,并担任尚书令。在唐朝军队中,他的名声很高,手下的士卒和智勇之士都不是李建成可比拟的。

这样一位杰出的人自然充满了野心。他并不甘心将自己艰辛争来的江山拱手让给李建成。因此,在武德九年,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子嗣,以消除后患。

随后,他命令忠诚的将领尉迟敬德将父亲李渊“保护”起来,以避免他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尽管口头上说是保护,但实际上是监禁。李世民想告诉李渊,皇位已经属于他了,其他人不要有任何觊觎之心,而父亲你已经年事已高,应该好好休息。

李渊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呢?他干脆自愿退位。经过三次有理有据的推拉后,他终于将皇位交给了“看起来并不是太乐意”的李世民,而自己则退居二线。

想想看,当一个人成为太上皇后,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权利固然有,但也不能说什么正经话。与其如此,不如放开手享受人生。李渊便这样做了。退位后,他沉迷于后宫之事。在六十岁高龄时,竟然又给李世民生下了八个子女。

在这八个子女中,有三个显得格外“顽固”。他们分别是李凤、李元婴和李元祥。尽管出生在皇家,哥哥就是皇帝,但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因为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误解为企图夺取皇位。因此,他们选择了装傻充愣,让李世民认识到他们对王位并无威胁,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李凤是李渊年纪较大的儿子,他保命的方式就是装傻充愣。《新唐书》中有记载:“使奴蒙虎皮,吓得参军陆英俊差点死去,结果却因为逗乐而大笑。”这意味着这个人闲着没事时喜欢欺负部下,曾经差点把别人吓死。

他还带着自己的护卫出去打猎,将普通百姓的农作物踩得粉碎,引发了众人的怨声载道。这件事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他不仅没有惩罚李凤,反而感到宽慰。因为这种“傻子”对他的皇位并无威胁,他选择听之任之。最后,还给了他一个陪葬皇陵的结局,非常不错。

李元婴是李渊最小的儿子,他保命的方式相对特殊。历史上著名的滕王阁就是由他修建的。几乎每到一个地方游山玩水,他都要在当地修建一座滕王阁。这样做既浪费人力和财力,又表现出他的傲慢跋扈。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滕王阁,才有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千古佳句的出现。

至于李元祥,他更加简单直接。他保命的方式就是贪图财物。李世民封他为许王,并给了他相应的领地。只要到了自己的封地,这位王爷就开始搜刮百姓的钱财,以供自己享乐。他的贪心到了极点。

李元婴和李元祥的行径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即使大臣们多次上书告发他们的所作所为,李世民也毫不在乎。在他心中,只要这两人对自己的皇位没有野心,那么无论他们搜刮财富还是欺凌部下都无关紧要。如果他们有一点野心,那就是要了他们的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