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95:读施一公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人才观

 五月华语 2023-10-20 发布于河南

每次读施一公教授的文字都会让我怦然心动,虽然从未谋面,今生也或许不能见面,但是,我却高度认同他的很多观点。

作为一个从河南走出的清华生,他一直非常感恩在河南接受的正规教育。作为一个从情怀走出的留学生,他一直非常感恩清华滋养他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生物系的“行胜于言”。作为一个从霍普金斯拿到博士学位的普林斯顿终身教授,他一直非常非常感恩在霍普金斯大学养成的读英文报纸的习惯以及指导他的老师们。作为一个从普林斯顿全职全时回到清华的高精尖人才,他一直非常感恩普林斯顿对他的邀请、成长的环境和自己工作十年的经验积累。

一路名校一路辉煌的施一公有资格有实力有底气对很多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对人才的看法。他积极倡导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他在不同的文章中反复提到,那就是:第一,拥有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第二,有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即所谓软环境)。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漯河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他列举了英、德、日和美国创建一流大学的历程和大学对该国的影响,认为这些一流大学是大国全面崛起的必要条件。我深刻认同这个观点。通过阅读这部分,我们才得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人是银行家霍普金斯,芝加哥大学的创办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斯坦福大学的创办人是铁路大学斯坦福,而钢铁大王卡内基成立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工学院。这些大学对国家持续领先世界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在谈到一流大学对国家民族的促进作用方面,施一公写到:“世界一流大学能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领导人才,世界各国人才的聚集不仅能促进其所在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且留学归国的人才会将这些影响带回他们的祖国,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他举例说:“如英国不仅拥有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而且通过积极措施选择性地支持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留学英国,影响多个国家精英的思想形成,进而影响世界格局。美国也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吸引了一大批外国优秀学生与潜在人物赴美学习、进修”。事实证明施一公教授真的高瞻远瞩,目前正在召开的“一带一路”论坛已经在证明他论述的正确性。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曾经就读于中国的北京语言大学,而且在这里学习过八年,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托卡耶夫总统对中国文化和政策的认同,这份认同,我相信要归功于他自己的眼界,同时也少不了留学的影响。

施一公坚持认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是高精尖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大学的优秀教授,往往既可以从事前沿的基础或应用科学研究,也可以担当最重要的技术总监,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些高端人才站得高、看得远,可以掌管全局。“不可为平衡而不改革,不能为和谐而不进取。”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

对于目前的国内形势,最好的方式就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我们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历史契机。施一公认为这些人才应该有两方面的责任,即专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他对回国来的年轻人说:“我相信,你靠实力可以崛起!”

作为一个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施一公大胆、客观公正又预见性地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有他的引领,我相信,中国一流大学的进程会更快,中国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会更完善,中国的前途也一定更光明。

非常感谢中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一心为公的科学家!这是中国科学领域的幸运,是很多有位年轻人的幸运,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幸运。一个人真的可以影响深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