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践行一夫一妻的明朝皇帝,在位18年,文治成就不亚于汉文帝

 激扬文字 2023-10-20 发布于四川

前言

明朝,这座东方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与变迁。其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就发生在15世纪末叶。

一位新帝即位,用他的智慧与仁慈,将这个即将步入衰败的帝国,重新带回了太阳照耀的光芒。

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

一、皇帝的衰败:成化的烂摊子如何让明朝濒临崩溃

1464年,明英宗去世,其子明宪宗朱见深继位。

这个性格内敛,喜好读书的皇帝接手了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明英宗在位期间,土地兼并严重,皇权旁落,宦官和外戚掌权,朝政混乱。明宪宗心知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慎重用人,并且推行改革。

起初,明宪宗的改革似乎取得了成效。他重新夺回皇权,整肃宦官势力,平反了明英宗时期冤狱中的大学士等贤臣。

在政治上,明宪宗主张任人唯贤、尊重言路,提拔了许多的大臣如李贤 、于谦等。在军事上,明军数次大败蒙古军和建州女真部,收复了大片失地。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明宪宗在位时间的增长,他逐渐变得懒散,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明宪宗晚年最信任的,变成了自己的宠臣——宦官汪直。

在汪直等宦官的迷惑下,明宪宗变得多疑残忍。曾经提拔过的李贤、于谦等贤臣,都因为言语稍有不慎而遭到贬斥。朝政日益混乱,而皇帝却不知深浅,以为万事大吉。

真正的危机,是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第一,土地兼并严重。

明宪宗在位期间,贵族、王爷和宦官大肆占有土地,形成所谓的“皇庄”。据《明孝宗实录》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皇庄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严重侵蚀了农民的利益。

第二,赋税过重。

明宪宗执政后期,不断增加赋税以补充空虚的国库。正统年间开始征收的“金花银”,到成化年间已提高了3倍之多。

此外,朝廷还在正税之外,增加了各种杂税、额外的科率。地主豪强也通过各种手段,将税赋向农民身上转嫁,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生活艰难。成化末年,湖广等地就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

第三,官员懒政。

成化年间,明朝官场的腐败气氛愈发严重。许多官员靠联结宦官汪直,便可高枕无忧。朝中的权臣泥塑六尚书、纸糊三阁老,基本都成了虚衔。

其中,万贵妃的叔父万安,几乎是完全依靠宦官和皇帝的宠信才得以当了多年内阁首辅。

能力出众而敢于直谏的官员,如李贤等人,要么被贬为地方官,要么遭诬陷入狱。真正勤政的官员越来越少,大多是在职贪生怕死、不聊生最好的“尸位素餐”者。

由于皇权旁落,土地兼并严重,赋税过重以及官僚系统的懒散无能,到明宪宗去世前后,明朝的根基已然动摇。灾荒频发,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朝似乎随时都可能步入衰败乃至灭亡的深渊。

1487年7月,明宪宗驾崩。临终前,他意识到自己在位期间种下的祸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你们务必要保天下社稷,不要效法我这样错误执政。”

此时,长子明孝宗朱佑桢才仅17岁。作为一个还不谙世事的少年皇帝,他能否扭转朝局,让这艘即将翻船的明朝巨轮重新回到正确航向?

答案是肯定的。

二、明孝宗的改革:18年让明朝重新焕发文治之光

1487年7月12日,17岁的明孝宗正式继位。

年轻的新皇帝性格宽厚仁慈,与其父明宪宗截然不同。他继位后便下定决心要改革成化末年的弊政,重新推动明朝向前发展。

明孝宗首先进行了官员方面的重大改革。他深知一味怀疑官吏、频繁更换会造成政治混乱。所以他采取了一个“用人不疑”的方针,信任并重用成化时期曾遭冤屈的官员。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恕和马文升。王恕在成化时期屡遭贬谪,明孝宗重新起用他担任吏部尚书和太子太保,并推荐了刘大夏等十多位贤才。

马文升也因成化末年被贬职,明孝宗重新授予他重要职务,马文升后来在边防和军需供应等方面政绩卓著。

明孝宗时期的政治气氛十分宽松,少有朋党纷争。但仍有别有用心之人想诬陷贤臣,被明孝宗果断制止。

比如当宦官诬告刘大夏时,明孝宗毫不犹豫地表示信任。马文升整肃贪官时,也遭遇谣言攻击,明孝宗则大怒,严惩谣言制造者。

在用人方面,明孝宗以宽厚仁慈而著称。他相信只要自己选派贤良,百官必将尽心工作。而正因为君主的信任,官员们也更加敬业奉公,推动了弘治中兴的到来。

此外,明孝宗还进行了减轻赋税、舍近求远的改革,以减轻农民负担。

明孝宗即位之初,便下诏减省皇宫开支,不再兴建宫殿。他认为父皇成化年间奢侈建设,增加了民间负担,自己必须以身作则。

此外,明孝宗采纳了许多大臣的建议,减轻和部分免除了农民的赋税。他反对地方官员增加杂税或掠夺百姓。凡各地申请减轻赋税的请求,明孝宗都会同意。此外还减轻了各类徭役要求。

明孝宗的这些举措,直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原本艰难生活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之机会。农业生产也得到提升,为弘治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明孝宗减轻赋税、用人宽厚的改革,弘治中兴就无从谈起。正是明孝宗的这些政策,改变了成化末年朝廷混乱、农民起义频发的局面,让原本濒临崩溃的明朝获得新生。

三、文治再现:明孝宗如何让明朝民心归向

通过改革官吏选拔和减轻赋税等艰难的第一步后,明孝宗接下来更为积极地推行文治措施,让明朝的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活力。

首先是兴修水利。这一举措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1489年,开封黄河决口,明孝宗立即派遣户部左侍郎白昂带领5万人前往治理。1492年,苏松一带发生水患泛滥,明孝宗再度命官员前去治理河道。这些举措都收到很好效果,不仅治理了水患,还使附近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明孝宗十分重视水利官员,曾亲自送上羊肉和美酒,到黄河工地慰问如刘大夏等人,以示对他们工作的嘉奖和感激。

此外,明孝宗还不断改革刑法制度,强调宽松和公正的刑事审判。

1500年,明孝宗颁布《问刑条例》,要求各级司法官员刑事案件时保持审慎态度。1502年颁布的《大明会典》中,也删减了过于严苛的刑律。

明孝宗在位期间,严禁滥用酷刑,提倡慎重使用刑罚。结果使得刑狱冤假错案大为减少,司法程序也更为公正。

正是明孝宗推行的这些文治措施,使得明朝的经济和社会在18年里实现全方位复苏。

在明孝宗去世的1505年,明朝的赋税总收入已达2700万石,比成化末年增加了百万石之多。全国人口也增长到6000多万人,每年以2%-3%的速度稳步增加。

手工业生产显著提高,对外贸易繁荣。原本动荡的社会秩序也完全恢复稳定。

可以说,正是在明孝宗18年的精心治理下,明朝的国力和民心都得到了巩固。弘治之治的硕果,使得本已濒临危机的大明江山,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板上钉钉地确立了明朝在16世纪的强国地位。

结语

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卷,尤其是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在这其中,明朝可谓承前启后,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更是在明朝中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以宽厚仁慈的个性和睿智英明的政策,在短短18年里实现了弘治中兴,让明朝在文治军功各方面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可谓是明朝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如果没有明孝宗的改革,大明这个东方大国很可能会在16世纪初就步入衰落。正是有了弘治中兴这段光辉历史,明朝方得以在16世纪称霸东方,发挥出巨大的历史作用。

回顾历史,意在总结经验教训、发掘历史价值,为当今社会进步提供智慧支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