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西游记》我才明白 求取真经是唐僧的执着 学本领才是孙悟空的真心

 新用户0456wjoj 2023-10-20 发布于河北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玄幻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取经、闯关、斗妖降魔的传奇故事。

该小说改编自古代神话传说,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玄幻图景,塑造了一个精彩的真实异界,盛放着众多的精彩冒险故事,成为一部山水诗意的史诗巨作。

故事以唐僧师徒四人的来历为依托,以取经为主线,以孙悟空为主角,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斩妖除魔、行善结缘,描绘出一系列的妙趣横生的冒险故事。

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里面也酝酿着浓浓的中国乡土文化。

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斗争、友谊、勇敢、坚定、聪明、爱心以及正义,都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它体现了古老的意象、传统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民俗习俗、众多的文化知识,还有主角们的成长之路,将无限可能放大成一个精彩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内容不乏精彩,更是体现着伟大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神话文化的传世佳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唐僧的虔诚和对求取真经的执着。

一路上始终保持了自己出发时的初心,仁爱、行善相信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他却从未想过,求取真经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如果世上都是虔诚、友善的人,那真经还用取吗?

他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小说中孙悟空活的就比较真实,它的初心也从未改变,学真本领、长生不老、自在快活,这三点是它“一生”的追求。

从一块石头变成一只猴子的那天起,它就知道了自己的不同。

花果山水帘洞前一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众猴远远的望着水帘洞,老猴提出:

“谁能过去,进入水帘洞里,就拜它为大王。一众猴子里没有一个敢出声。”

孙悟空勇敢的站出来,因为它已无路可走,如果不孤注一郑,将来想必也只能碌碌无为的老死在花果山,这可能还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它是一只有抱负的猴子,它不甘平庸。

做了几年的大王,它又不满足起来,因为它看到一只只老猴相聚死去,“猴子”也有老去的一天。

它看到牛魔王比它有本领,它心里不舒服。决定外出学艺。

跨越两大洲达到方寸山,不是一般猴子能做的,更能说明它的真心。

孙悟空离开花果山,一路向西,风餐露宿没有方向,一心想学超长本领。

路上遭遇艰难险阻,被路人耻笑,漂洋过海终于来到方寸山脚下。

可见它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起初菩提师祖还不相信它,说道:

“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可见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到达方寸山之间的路途,并不比他们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苦难少。

在方寸山扫了七年的院落和山路,菩提师祖终于开始教它本领了。

从如何“做猴”开始,一步步教导它,要做一个善良、忠诚、正直、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包括传授他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技能,让他成为了一位强大的“神仙”。

正是菩提师祖的教导,使得孙悟空拥有了这些品质,塑造了孙悟空坚不可摧的意志和正义感,使他日后在取经路上成为团队中最出色,也最值得信赖的“王者”。

取完真经获得一个“斗战胜佛”又如何,在花果山立下的誓言和初心,才是它的追求。

自被师傅赶出师门,它心灰意冷,回到花果山有了金箍棒才有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被压在五行山下,只可惜,压得了它的身体,却压不住它的心。

西游记里,求取真经普化世人,是理想中的天国,一路的遭遇,让孙悟空看到了“世态炎凉”。

取经路上唐僧的几次不理解和误会,使它更加伤心,要不是“紧箍咒”,想必不知道它会离开多少次了。

取经路上,它是人间的过客,它也明白,人间并不是它的久留之地。

学有所成、长生不死,自由自在它都得到了,花果山才是它的最终归宿。

它学到了本领,吃吐了仙桃,还不忘给它的猴孙们带回去一起享用,它不再受阎王小鬼的强拉硬拽,天上的众神仙也对它另眼相看,这一切都是它一心想学本领的“真心”在指引着它。

拿到现在说,就是坚持,正如跳水皇后郭晶晶受邀,在香港理工大学追梦人生讲座时所说的话:

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孙悟空用它的坚持,学到了本领,活成了“真心英雄”,受到了万人敬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