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深山里的大学

 昵称45109175 2023-10-21 发布于浙江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你不相信,但那确实是真的,而且还是一所211大学。在哪里呢?就在重庆北部的合川区三汇镇。

三汇镇位于合川区东部、华蓥山脉南段北麓,地处川渝交界处,因老龙河、榆钱河、蒿枝河三条溪流交汇而得名。

就在三汇镇城区东侧的华蓥山半山坡上,遗留着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一片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占地约300亩,共有大小建筑70幢左右,其中干打垒57幢,总面积达6.8万平方米。

这就是中国矿业大学旧址。

学校依山就势修建,大部分楼房的墙体,是就地取材,石砌干打垒筑成。楼层不高,最高的房子也就三楼一底。整个校区当时由一条通往三汇一矿465风井的土石公路分隔成山下和山上两大块。山下主要为教职工生活区,山上主要为教学办公区,两区之间横向有上山公路隔开,纵向有400余级石阶连接。校区设施设备齐全,包括大学校园、教职工宿舍、子弟校、幼儿园、商店、粮店、招待所、印刷厂、医院等。由于当年栽种的那些小树苗如今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所以,整个校区全都掩映在绿树之中。

从半山坡上横穿校区的公路边,沿着山坡拾级而上,大约经过四十级石阶,有一幢三层的长楼,那便是学校的红旗楼,也就是当时的办公楼。走进一楼的校史陈列室,学校的历史便展现在眼前。


中国矿业大学最先名叫焦作路矿学堂,由英国福公司于1909年创办。它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其后,多次改名,1915年改为福中矿务学校,1921年改为福中矿务大学,十年后又改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1938年迁陕西城固,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先后迁至河南郑州和江苏苏州。1949年4月,苏州解放后,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9月迁回焦作原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9月,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正当北京矿业学院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飓风骤然而至。这场运动首先从北京高校点燃,青年学生们成为运动前期的先锋队,从而导致了本年高校招生工作停止,学校全面停课。十几万人在校内造反并走出校门冲击社会各个方面。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北京高校的工作陷于瘫痪,学校内部派别林立,相互文攻武卫,混乱不堪。

1969年2月,中苏在东北边境发生冲突,国际形势骤然紧张。随后中央提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8月之后,大批的中央机关人员被精简疏散,离开北京到各地的“五七”干校。10月,林彪发布“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更加剧了紧张气氛,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在京机关团体单位搬迁撤离。同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决定将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等13所工科院校迁出北京。

12月,北京矿业学院军宣队以及院学革委会向上级部门提交了《关于北京矿业学院基本情况的报告》。报告中称,中央决定北京矿业学院迁往四川省,并由煤炭部领导转为煤炭部和四川省领导。在选择校址、筹备搬迁工作中,要首先选择农场,同时农场要选在靠近矿山的地方,以更好地体现“学工、学农”的要求,有利于“改造旧知识分子和培养教师及干部队伍”。1970年6月8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矿业学院迁往四川华蓥山矿区建校。

北京矿业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从大城市迁到了四川的深山里并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当矿院的教职工们拖家带口又是火车又是汽车,跋山涉水来到三汇后,发现那里并没有建好的设施等着他们,而是一切都得新建。但他们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而且为了不占良田熟土,选择了在光秃秃的石头山坡上建校。没有建筑队,他们就自己动手,利用脚下丰富的石头资源搞“干打垒”砌墙;没有水泥,就利用附近的石灰石,自己建水泥厂;没有建筑材料,就自己造石粉机、石灰厂和预制构件厂;没有炸药就用大铁锅、大石磨自制炸药……

还好, 1970年1月,江津地区派了500多民工前来助阵,加快了建校速度。至1971年底,就在这石头山坡上盖起自行设计的30多幢教职工宿舍楼。至1973年,学校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除了建设各种需要的设施,他们还把整个校区给绿化了。

虽然学校建好了,也招生了,但深山毕竟是深山,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不仅办学艰难,许多教职工还患上疑似“克山病”,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为此,学校多次申请回京,都被燃化部和四川省否决。

1978年,终于得到国务院批准,虽没回京,但获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恢复了中国矿业学院校名。

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