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崇建TED演讲 || 你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吗?(视频音频文字)

 长沙7喜 2023-10-21 发布于湖南
李崇建老师问父母们:
我们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吗?
这么问的时候,很多父母想都不想,
脱口而出,当然了,
我就是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可事实上呢? 
我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吗?
我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吗?
我们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做决定吗?

听李崇建老师的这段TED演讲,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孩子的关系,让我们来认真聆听。

演讲文字版

教育孩子如何成为自己

你真的允许孩子做自己吗?

我是一个老师,我经常要跟孩子谈话,跟父母谈话,偶尔也会跟老师谈话。我常常看到孩子面临抉择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 或者说,“我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
他们在谈自己的时候,常常让我觉得,那个“自己”好遥远,好像不是一个他们认识的人。我就在想,怎么会这样呢?后来才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教养的过程中,不被允许成为他自己。
所以常常会问老师或父母,你们愿意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吗?
很多的老师和很多的大人告诉我,“可以啊,我当然允许孩子成为自己呀。”

于是,我就会问大人:

你允许孩子可以有自由的意志吗?

他可以自由选择他的职业吗?

他可以当医生也可以当工人,你们都不会干涉吗?

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性向吗?他可以当一个异性恋,也可以当一个同性恋,也可以是一个跨性人。

你允许吗?

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他可以自由地表达吗?

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他可以认识自己的情绪吗?”

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吗?

常常我看到一个大人在面对他的小孩,孩子在生气的时候,大人往往跟他说:“你不要那么生气,你不要再生气了!“甚至告诉孩子说:“你如果再生气,爸爸就生气了哦。”

原来孩子不可以生气,爸爸可以生气。

一个孩子在这样环境里,他日渐长大,他成为一个大人。我们来想想看,一个人从小,不允许认识自己的情绪,不允许承认自己可以生气,长大后,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

我往往看到一个大人对别人讲话的时候,面红耳赤,讲话非常的大声,他甚至在跟别人争论着:“我跟你说,不准给我这样做哦”,旁边的人往往会告诉他:“唉!你不要那么生气”,他会回过头来跟你说:“我没有生气!”人家说,你这么讲话还没有生气啊?他很生气:“我只是讲话比较大声而已啦,是你这样说我才生气的!”

我在这里看到一个现象,一个人怎么会不认识自己呢?当他生气了,他的头脑在运作着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他不认识自己一个生气的情绪,我猜他多半是从小的时候,他就不被允许他自己的情绪而来的。

一个孩子如果很难过,往往看到一个大人,会安慰他,告诉他:“不要想那么多,没事了,你不要难过了。”

当我们这么说了的时候,孩子就不难过了吗?尤其是男生,他的身体里面背负着该隐的封印,所以我们往往不能够允许一个男生流泪,告诉他要坚强。

一个大人,如果他有了难过,他还允许自己流眼泪吗?他可以承认他是伤心的吗?他真的认识他自己吗?

一个孩子要是害怕。比如说,我要来TED演讲,我跟老师说:“老师,我很害怕”。我的老师常常会跟我说,你不要害怕,他甚至给我提意见,你把台下的人当西瓜。有时老师还会给我建议,他要增强我的信心,他告诉我:“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可这句话他一说出来,我感觉离自己更遥远了。

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害怕,那我怎样相信自己呢?一个孩子从这么小长到大人,他跟他的情绪就失去了连接。他不认识自己了。


“有一天你给了他自由,

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小孩子,我们可以允许他有意见吗?

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吗?大人会说:“可以啊,我们的孩子意见特别多!”

一说到这里,常常争辩个不停。或者有的大人会说:“我们问了小孩,小孩说不知道啊”

“随便!”
“都好!”
常常没有意见。看到这种现象,我就会去检视,一个孩子,他是怎么成长成为一个青少年的,成为一个大人的?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孩和妈妈的对话。

妈妈:“中午你想吃什么?”

孩子:“不知道,随便。”

妈妈:“不要不知道,你说了妈妈就带你去吃,今天什么都可以吃。”

这个女儿听到妈妈这样说,非常地开心,跟她的妈妈核对。

孩子:“妈妈,什么都可以吃吗?”

妈妈:“都可以,你说吧!”

这个女儿拿着她的手指对着她的嘴巴开始沉吟着:“嗯...嗯...” 她仔细地在想,妈妈呢,妈妈开始催女儿了

妈妈:“叫你自己想了,你就想不到了,赶快!”

女儿还在想了老半天,后来,我对这个妈妈说:如果一只鸡被关在笼子里面,关很久了,刚放出来,它也不会走路了。如果一个孩子常常被规定要这样要那样,有一天你给了他自由,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后来,这个孩子终于有了一个答案,她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到了”
妈妈:“快说,你要吃什么”
孩子:“妈妈,我想吃盐酥鸡。”
吃中饭,孩子要吃盐酥鸡,妈妈眉头皱起来了,妈妈开始对女儿开导。

妈妈:“妹妹呀,你也知道的,妈妈跟你说过好多次了,盐酥鸡很油、不健康,换一个别的啦,好不好?”

孩子马上跟她的妈妈说“哦,好!”带着她的手又开始想了,想了非常久以后,她又想到了。

孩子:“妈妈,我想吃布丁。”

这次妈妈火气来了。

妈妈:“要死了,中午吃布丁?没有跟你讲过中午要吃正餐吗?”

......

我们的孩子,真的允许他会有意见吗?你要他要回答的是大人心里面的意见,还是真正他自己的意见。

图片

这算是尊重孩子意见吗?

有时候我看到爸爸和他的儿子说话。

爸爸问他:“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啊!”可是当孩子说了以后,爸爸的回应却让孩子觉得非常沮丧。有些时候,爸爸要孩子自己选择,孩子有了选择,爸爸却跟他这样说:
你真的要这样做吗?你想清楚了吗?如果那样子的话你会怎么办?”

编者:这大概是家长们常犯的错误,他们总希望孩子把所有的前因后果都想得很周到,甚至,会这样说:你确认你这样选择不会后悔吗?

我常常怀疑:孩子是应该相信爸爸的表情,还是他的语言?

如果孩子放弃了选择,爸爸还会义正言辞地说:“我有答应你啊,是你自己不要去的啊。我本来就很开明啊。”

哦,这是开明吗?这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吗?

我听到的往往不是这样。

还有一次,我去一个学校演讲,当我讲完以后,老师在后面要去做主持、结尾。往往看到来主持的主持人,最后都会问学生一句话:

“李崇建老师刚刚演讲的好听吗”

我往往会好奇:

这句“好听吗”,他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回答吗?
我的孩子可以回答“不好听吗”?

我曾经听过孩子有回应“不好听”,我们老师怎么回答他呢?

“是吗?你有认真听吗?你真的有在仔细地听阿建老师怎么说吗?”
编者:孩子说了自己的意见,不仅没有被看见,还被指责没认真听,久而久之,孩子还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我们发现孩子的意见只要一说出来,就在这个地方被打压。
那么一个意见往往被打压的孩子,不能接触自己内在的孩子,不能成为他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小孩,他日渐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我往往发现,小孩子他心灵里面,内在是不能够接纳自己的。

图片

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源

是跟自己的关系

有一次,一个优秀学生家长带着她的孩子来见我。这个孩子已经不去学校读书了。妈妈怎么问孩子,孩子就是不说。

妈妈:“阿建老师,怎么办?”

这个孩子在我的现场,我问她:“你要你的妈妈在这里还是你要你的妈妈离开?”

妈妈对女儿:“你说啊,你随便说,要妈妈留下来,妈妈就留下来,”

妈妈对我:“我的女儿跟我无话不谈的哈。”

我对她女儿说:“妹妹啊,你自己做决定”

妹妹说:“我要我的妈妈离开。”

我明显目睹着妈妈受伤的表情。

孩子真的可以说自己的意见吗?

我问她女儿:“怎么回事?”

她女儿跟我说,因为她在学校没有好朋友,她的朋友都跟她不好了。她又不能跟妈妈说,因为她很难过。她说了以后,妈妈总是给她意见,总是骂她,总是不开心。她不知道怎么办。

这个孩子跟我谈话谈到了最后,于是我问她最后关键的一个问话。

我问她:你都没有朋友了吗?

女孩说没有,她觉得学校的朋友都不理解她。

因此我问她:“孩子啊!你愿意跟自己当朋友吗?”

孩子听到这么奇怪的问题,她困惑了一下,愣住了。

我问她:“你愿意吗?”

如果有一个某某某(她自己)站在这里,你愿意和他当好朋友吗?

这个孩子愣了几秒,突然摇头了,“我不愿意。”

我:你怎么了,你怎么不愿意和这个人当朋友呢?

孩子:“因为我觉得她很糟糕,我觉得她很不OK,她不是个好孩子。”

一个耶鲁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说:一个人要有良好人际关系,他才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可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源在哪里?跟自己的关系。

我们在教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我们让孩子的关系里面,让孩子跟他自己的关系变得很差劲,因为我们漠视了孩子内在真正的感觉、内在真正的想法和内在真正的需求。

下期已同期推出了

感谢相遇,喜欢加关注在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