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新用户40828904 2023-10-21 发布于福建

前言

公元835年,黄巢出生在一个盐商家庭。家境富裕的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武艺,且诗词歌赋造诣极深。每每走进科举考场,黄巢都无功而返,沮丧之余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诗句,隐含着对当时腐败科举的不满。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一、富甲一方的盐贩子

黄巢继承家业后,成为本地一带著名的盐贩子,号召子侄弟兄八人,声势浩大。当时正值唐末农民起义浪潮蓄势待发,黄巢心生响应之意。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本可以安稳度日,但看到普通百姓深受水灾饥荒之苦,民不聊生,而贪官污吏仗势欺人,黄巢感到万分义愤。

他本有机会通过科举翻身,但考试过程充满腐败,而他作为寒门,难以得到公平对待。一次次考试失败,终于磨灭了黄巢通过正途获成功的侥幸心理。当王仙芝在河北起义爆发时,黄巢立即打起响应的主意。他积极准备粮草武器,暗中结交地下力量,准备随时起事。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867年,王仙芝在河北起义反唐,占据多地。黄巢见时机成熟,立刻响应,人数暴涨至数万。他的郑重决心和充分准备,使起义一开始就取得了强大的军力。黄巢也从此踏上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征程。

作为一个出身富裕的商人,黄巢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有着热血浪漫的心,见到普通人的疾苦,而他自己也历尽科举的不公,于是决心以另一种方式改变时艰的现状。起义军迅速壮大,正是因为黄巢作为鼓舞人心的精神导师,他的气魄和抱负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投奔他的麾下。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二、兴衰起伏终建大齐

起初,黄巢与王仙芝合作无间,起义军声势大振。双方联手,进攻拔下多座州县。黄巢凭借过人的武力和气势,每次亲自上阵,都能大振军威。起义军很快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区域,唐朝朝廷震惊。

但好景不长,唐僖宗出尔反尔,招安了王仙芝而抛弃黄巢。王仙芝中计抛弃了起义,带兵归顺朝廷,黄巢只能暂时回师。黄巢对王仙芝大为失望,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带领起义军完成历史使命。

果然,王仙芝不久就被唐朝诱杀。王仙芝的投降让起义军一时间士气低迷,许多人打起退意。黄巢则带头鼓舞军心,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终于重燃了起义军的斗志。起义军重新聚集,并且追随者又重新归顺黄巢。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重整旗鼓,坐拥十万大军,称冲天大将军,自立为王。他决心完成王仙芝未竟的事业,这一次黄巢对起义军进行了整顿和训练,以提高战斗力。他还制定了“捡软柿子捏”的策略,避开实力雄厚的镇,先后占领许多州县。

起义军的兴衰起伏告诉我们,革命道路从来就非坦途。黄巢面对的是一个腐朽但依旧强大的政权,起义之路必然曲折。今天的胜利可能成为明天的败笔,同志还可能成为叛徒。但黄巢没有被这些失败打倒,他始终保持着革命的坚韧意志。

正是凭借这种顽强的毅力,黄巢终于在880年攻克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尽管大齐国势弱小,但黄巢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领导农民起义走到了最高潮。这标志着黄巢在改变乾坤、创造历史的道路上迈出了光荣的一步。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三、屠杀门阀除害 600年“毒瘤”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的起义却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因为在反唐的同时,黄巢还大力屠杀门阀世族,一扫其在朝堂中的势力。魏晋以来,门阀掌控朝政达600多年之久,严重阻碍了科举制度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毒瘤”。

自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门阀世族把持科举,掌握大量权力。他们只录取自己人,阻挠寒门进士。隋唐时期,科举名存实亡,真正通过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凤毛麟角。贵族子弟无才无德也可高升,而寒门千辛万苦也难翻身。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入仕失败的亲身经历,让他痛恨门阀的腐朽统治。于是他带头屠杀门阀世族,将他们视为眼中钉。黄巢的血腥屠杀,直接导致这一阶层的没落。没了门阀的荫蔽,科举始得公平公正。北宋以后,科举考试逐渐发展,大量寒门学子进入仕途。

作为一个读书人,黄巢深知门阀世族对科举的独占垄断,是当时最大的社会弊病。他决心要铲除这个祸根,使科举制度能够回归初衷,成为选贤任能的途径。正是黄巢的果断行动,让北宋科举大开门户,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可以说,黄巢的残暴屠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他铲除了一个祸国殃民的阵营,虽然手段残酷,但却有其历史必然性。这场血雨腥风为中国的进步扫清了障碍,我们不能仅因其暴力而否定其正义的本质。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四、褒贬依旧,需要平衡评价

对黄巢的褒贬依旧不一。批评他的人认为他太残忍,建立大齐政权也最终失败。但也有人认为黄巢除掉了祸害中国600多年的门阀“毒瘤”,对历史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正确评价这样一个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我们需要抛开成见,放在历史背景下审视黄巢。他的残暴手段可能不可取,但他的根本目的却是正义的。生不逢时的黄巢,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性英雄。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正如历史学家陈寅恪所说,关于黄巢的功过,我们不能一笔抹煞。黄巢这个人物,其历史意义还有待后人进一步评说。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不能只看他个人的品行和作为,而要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

黄巢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具有褒贬参半的属性。我们既不能因其暴力而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因其功绩而盲目歌颂。应当平心静气,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考量与平衡,作出公正细致的评价。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除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结语

黄巢在乱世中力图改变旧秩序,他所表现出的敢于革命、勇于斗争的精神,今人仍应汲取其中积极因素。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吸取他失败的教训,反思如何避免他的种种偏激与过火。总而言之,黄巢既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也是一个教育我们的反面教材。对他进行全面的评判,需要思考和深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