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寺寻幽 之 云居寺

 美食美景皆不负 2023-10-21 发布于北京


北京房山云居寺,是由僧人静琬于唐贞观五年(631年)创建的,至辽圣宗时期(983-1011年) 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寺院结构沿袭辽制坐西朝东,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寺院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坏,仅部分塔与石经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后恢复。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的南北原本有两座高塔对峙,南塔又称“藏经塔”,地下有藏经穴,可惜古塔已无存,现在的南塔是仿原样新修的;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因塔身曾以红色刷饰亦称“红塔”。云居寺除南北二塔外,还有其它几处古塔,关于“云居寺的古塔”可点击链接查看我的历史文章:

北京的古塔(二)




这期,我们一起来走进云居寺中路院落及殿宇,看看它们的故事:

东汉汉明帝夜梦金人,把这个梦讲给大臣们听,都说是梦见佛了。于是汉明帝派人去天竺国求取佛经。两年后,用白马驮着经书归来了,还带来两位高僧,在洛阳兴建白马寺,讲经说法,翻译佛经,从此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南北朝时期,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灭佛,焚毁很多佛经。北齐高僧慧思法师发愿刻经于石,让它火烧不坏、水淹不了,他的弟子静琬法师去完成了这一夙愿

静琬法师选择在北京房山兴建寺庙,即云居寺,并在附近的山上刻经、藏经。

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居寺于1937年、1939年和1942年相继遭到三次日军的大规模轰炸,主体建筑尽毁,仅残留下孤零零的“山门”和几座佛塔。这几块石头支撑起的“山门”就这样惨兮兮地站了四十年,直到1985年进行重修。


“山门不倒,寺必重修”是云居寺方圆数十里流传已久的一句佳话,在这座坚强的“山门”的基础上,又重新修建了如今的云居寺,大殿都是新修的,寺内主殿宇依次为天王殿、毗卢殿、释迦殿、药师殿、弥陀殿和大悲殿,这六座殿宇及五进院落沿寺庙的中轴线层层向上、步步深入。

天王殿


天王殿也叫“山门”,中间的门叫“空门”,即佛教中“四大皆空”之意。空门上弹痕清晰可见,眼前仿佛又闪现出当初那个炮火轰鸣的场面。

进入天王殿,正中是弥勒佛,两边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在弥勒佛背后供奉的是腕捧降魔杵的护法神韦驮菩萨。

第一进院落

进入第一进院落,正中就看到一座木牌坊,四柱七楼十二戗。原来的牌坊在1942年的战火中被毁,1999年时在原址复建。“千年古刹”四字为赵朴初所题。

毗卢殿


第一进院落的殿宇是寺庙的主殿——毗卢殿,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这也是云居寺不同于其它寺院之处。毗卢殿是云居寺占地面积最大的殿宇,面阔七间、进深七间,前出轩、后出刹,接连式歇山顶,据有关记载:殿内和殿外的面积一样大。殿内供奉的毗卢遮那佛是明朝铸造的紫铜佛像,重量4.5吨,是国家一级文物。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辽金石经回藏地宫,也是那时,大智慧的文殊菩萨亦供在毗卢殿内。

在毗卢殿殿前两侧有两块赑屃驮碑,这是清代的记事碑。左边是《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右边是《范阳郡白带山云居寺溟波和尚碑记》。

牌楼的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钟楼里边挂着的就是云居寺四宝之一的云居古钟,此钟铸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为1700斤,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院里还有僧人舍粥的铜锅,大锅铸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直径2.3米,深1.34米,重量1380斤,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据说这口锅一年只用两次,分别在每年的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日)和腊月初八(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向四方信众舍粥用。


从毗卢殿后再往里走,每进到一个院落都需要“更上一层楼”,照门、殿宇和偏殿合围成一个新的院落,每个院落都会向你展开一个令人感到很新奇的世界,各个展厅展出了云居寺的各类经书和宝贝。

第二进院落

进入第一个照门,是一个不大的院落,院中有一棵古杏树。左侧偏殿是“敬畏千年房山石经馆”,右侧偏殿是“文物收藏馆”。



敬畏千年房山石经馆

佛教圣地房山云居寺,因刊刻和珍藏石经闻名于世。房山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高僧静琬痛心北魏、北周两次灭佛灾难,深虑佛教的命运,为了佛教未来的复兴,在荒僻的石经山艰难地开创了刊刻石经的伟业。此后,僧人们世代相承,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七个朝代,共刻佛经近14300方、3500多卷,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创造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大文化奇迹。古往今来,房山石经得以传承,凝聚了近1100年、40多代人的血汗和智慧,愚公移山精神在石经中得到了真实体现。

这个展览包括刻经缘起、千年伟业和护经传宝三个部分。


唐代武德八年(625年)题记:


元代赵孟頫残石:

地宫内的石经(图片来自网络):



文物收藏馆

清代葫芦瓶:

清代寿字瓶:

明代自在观音:

清代阿弥陀佛坐像:

清代嘉庆皇帝圣旨:

释迦殿 



第三座殿宇——释迦殿,也是“大雄宝殿”,供奉佛祖释迦摩尼,殿前的古石阶是隋唐遗存,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第三进院落

第三进院落由照门、药师殿和两侧偏殿合围,左侧偏殿里展出的是“千年刻经史”,右侧偏殿展出的是“千年宝鑑——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辽金铜镜展”。

千年刻经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曾有过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那就是绵延千载的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的刊刻伟业。1400年前的隋大业年间(605年),高僧静琬鉴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为使佛法永传万代,在风最秀丽的白带山开启了千载刻经伟业。

静琬和其弟子们宏愿深心,一锤一錾,矢志不渝。琬公没,有导公继焉,导公没,有仪公、暹公、法公、流诸公成其事。鉴于同一信仰,没有了国度的界线,没有了朝代的变迁,没有了尊卑贵贱,朝廷帝王、地方长官、皇亲贵戚慷慨资助,黎民百姓竞相效防,十人、百人、千人……传而不绝。为使佛法永驻世间,佛家信众万众一心,成就了这一千年伟业。

房山石经全称《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镌刻过程自隋至明,长达1039年。共刊刻石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雷音洞内藏经石4196块,寺南的压经塔下藏经石10082块)。在这千年刻经的历史中贯穿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后人称之为“房山石经精神”: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一丝不苟、默默奉献,这种精神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房山石经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其刊刻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所刻石经数量之多,佛教经籍之完备,冠绝古今。

第三进院中,还有两座立于清代的石碑,左侧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碑,碑首尤为精美,在海水江涯和祥云环绕中,西方三圣雕刻得栩栩如生;右侧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碑。


药师殿


第四座殿宇——药师殿,殿内供奉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他曾发过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苦难。

第四进院落

第四进院落由照门、弥陀殿和两侧偏殿合围,院中“嘉庆御碑”最为引人注目。

碑亭中的石碑为御笔龙碑,铭刻的是清嘉庆皇帝于嘉庆十四年(1808年)和嘉庆十八年(1812年)两次游云居寺御笔所题《瞻礼二十韵》和《再游云居寺诗》,词藻华美、书法遒劲。

细看《重游云居寺》诗中的“雲”字下边被削去一块,缺了“云”。这处残损,是1942 年日军的飞机对寺院进行狂轰滥炸时留下的弹坑,而神奇的是:弹片削掉了“云”字后留下的弹痕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深不浅,宛如一朵飘浮着的祥云,端端正正地托着上面的“雨”字。云托雨不正是“雲”字的形象再现吗?这正是“天意造机缘,掉字不改意”啊!战火与祥云,过去与现在,人们品味着佛法和宇宙的广博深奥,掉字不改意的“雲”字,在向人们讲述着不堪回首的战争历史,讲述着佛门因缘相生的玄妙之理,讲述着云居净土的无限威仪。

龙藏木经馆

在院落左侧偏殿是“龙藏木经馆”。

《龙藏木经》全称《乾隆版大藏经》,简称《龙藏》,雕刻于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三年(1733-1738年),共718函,1669部,7168卷,79036块。经文内容集佛教传入中国后译著之大成,是我国仅有的一部汉文版大藏经。



这些木经板全部选用上好的梨木雕刻而成,总重约400吨,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宝”。经过近300年的时光,《龙藏》木经板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云居寺对其进行了保护修复。

舌血真经

云居寺珍藏22000余卷明代纸质《大藏经》,其中约12000册(卷)是上方山兜率寺旧藏,约10000册(卷)是孔庙库房内的旧藏。198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两处纸经一并运至云居寺藏经阁收藏。它们大部分是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不仅是佛教经典中的瑰宝,也是研宄哲学、历史和文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个展览甄选云居寺藏明代纸经中的精品,共分为“结缘云居”、“经海典藏”和“国宝重光”三个部分。




明代手抄佛经:
抄写佛经在佛教上是功德之举,是宣传佛教教义的一种形式,佛教徒认为抄写佛经可以消除罪恶,积攒功德。抄写前要净手燃香,经常刺血为墨书写真经。祖慧法师完成了舌血真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60多万字。





藏文经卷:


明代《南藏》:
也称《永乐南藏》,为明成祖朱棣在南京敕令雕印的,刊版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明代继《洪武南藏》之后的第二部官版大藏经。

明代《北藏》:
也称《永乐北藏》,刊版于朱棣迁都后的北京,为明代第三部官版大藏经。自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至正统五年(1440年)刊竣,万历年间又续刊41函,在历代大藏经中皆属精品。


明代单刻佛经:
单刻佛经是把当时比较盛行的经书进行大量的刊刻和印刷,这些佛经的经文是有句读的。


在第四进院中还有两座残碑和石鱼、吉祥云板。



弥陀殿


第五座殿宇——弥陀殿,殿内供奉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这尊佛像是明代铸造的紫铜佛像,重7.8吨。

第五进院落

最后也是位置最高的一层院落,由照门、大悲殿和两侧偏殿合围。院中有一棵美丽的菩提树。

大悲殿





第六座殿宇——大悲殿,殿内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殿前有几座石碑,正中的香炉挺拔秀美。





在大悲殿两侧,一边是藏经阁(不开放),另一边是舍利馆,展出了1981年在石经山雷音洞拜石下发现的两粒状如粟米的佛舍利。




从云居寺中轴线层层攀升、层层递进,惊叹于在北京房山这座如此貌不惊人的古寺中,竟然深藏着这么令人动容的千年刻经的故事。通过多个展览,亲见了云居寺“三绝”:石经、纸经、木板经,这不仅绝妙,也是绝唱、绝响,云居寺真是一个“藏真经,纳真宝,显真灵”的佛教圣地。

图片拍摄于2021年和2023年秋

【本号第470篇文章】

古寺寻幽 之 西黄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法海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法源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万寿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承恩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和平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超化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慈善寺(北京)

古寺寻幽 之 独乐寺(天津)

古寺寻幽 之 净觉寺(河北)

古寺寻幽 之 隆兴寺(河北)

古寺寻幽 之 铁佛寺(河北)

古寺寻幽 之 白马寺(河南)

古寺寻幽 之 龙兴寺(山东)

古寺寻幽 之 佑顺寺(辽宁)

古寺寻幽 之 草堂寺(陕西)

古寺寻幽 之 普照寺(陕西)

《古寺寻幽》山西古寺合集(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