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巴以冲突演变为第六次中东战争,谁会取胜?(4)

 蓝天碧水应有期 2023-10-21 发布于广东
自1965年6月10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以来,诸多阿拉伯国家都对以色列怀恨在心,阿拉伯人没想到以色列会主动出击进攻自己,更没想到的是,看似强大的阿拉伯国家联军,被以色列短短六天就消灭殆尽,而且还丧失了大批领土。
图片
▲第三次中东后,西奈半岛几乎全部落入以色列之手
可以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的耻辱之战,放眼世界史,也少有30万大军在6天时间被对方击垮的先例,此役也使得阿拉伯国家在世界上失去了尊重,在人数、兵力、资源、国土面积、战略态势都占优的情况下还败的如此干脆,阿拉伯人的战斗力受到了普遍怀疑,是以色列太能打,还是是阿拉伯国家太菜?
但阿拉伯国家毕竟地广人多,他们可以失败无数次,但以色列只要失败一次就有亡国的危险。
由于第三次中东战争最终是以美苏干涉才停火,实质上是不战不和,战略对峙的状态,这体现了美苏的意愿,也符合美苏的利益。因为只要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持续敌对,那么双方都必须看美苏的眼色,有求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美苏也可以在地缘政治、外交、石油进口、对中东贸易上获得优势地位。
为了能够一雪前耻,也为了能够摆脱美苏控制下的这种“不战不和”劣势情况,阿拉伯国家决心效仿以色列那样,主动出击,收复失地,一雪前耻。
正如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战前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在西奈夺回10厘米的土地,并站稳脚跟不撤退,那么我们就能彻底改变东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改变一切、特别是1967年失败后我们生活中的耻辱。”
为了能够不在避免前三次的失败,此次集结了几乎大半的阿拉伯国家,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均派遣部队或飞机参与作战。正规军共计57万人,坦克4000余辆,包括大量T-55、T-62二代半主战坦克,作战飞机1000多架,包括米格-21第二代战斗机、图-16轰炸机等。
图片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囤积了大量的军备,图为埃及进口自苏联的坦克群
以色列拥有常备部队11.5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500多架。虽然人员数量少,但武器精良,尤其是其空军,装备了A-4天鹰式攻击机,F-4幽灵战斗机,幻影Ⅲ战斗机。不过直至开战前,以色列也并不知晓阿拉伯国家的作战计划。
1973年10月6日14时,第四次中东战争正式打响(又称赎罪日战争)。
【战争开始,阿拉伯国家一雪前耻,奇袭以色列】
埃及与叙利亚以事先准备好的作战计划为指引,对以色列实行两面夹击,在炮兵、航空火力的掩护下,分别对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起突然袭击。
在北线,叙利亚以3个步兵师在进攻当日便突破以军防线,鏖战到7日,又调派2个装甲师支援。
在西线,埃及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作战下强渡苏伊士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而以色列的王牌装甲旅也被埃及的反装甲步兵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摧毁。
图片
▲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军架设浮桥快速突进
战前埃及为了应对以色列装甲部队的反击,装备了数量空前的反装甲武器,据统计,平均每三个埃军士兵就装备有1个反装甲武器,比如RPG反坦克火箭炮,AT-3“婴儿”反坦克导弹等。
随后,埃军的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并在苏伊士运河上架设浮桥12座,有力的保障了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
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的突然袭击打的措手不及,短短2日时间,阿拉伯军队首战获得全面胜利。
【战争转折】
10月7日,埃及军队在如此优势的情况下,居然暂停了进攻,原因是埃及军方已经初步达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并且要巩固战线。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获得第一阶段空前的胜利后,埃及开始改变战前的计划,打算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联军彻底铲除以色列。
图片
▲第一阶段的大胜让埃及总统萨达特萌生了彻底铲除以色列的想法,说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以色列抓住机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动员了超过20万预备役人员,使得总兵力达到40万人,美国也给予了以色列大量的军事援助。与此同时,美国通过间谍卫星卫星发现了埃及第二和第三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且将这关键情报报告给了以军,这为之后的以军反攻埋下了伏笔。
获得喘息之机的以色列,根据全局形势,决定先易后难,先将北部的叙利亚打败,再回过头来应对西线的埃军。
以军于1973年10月8日,以三个装甲师为主力反攻叙利亚,到10月10日,以军已经占领了戈兰高地,并且通过空军优势兵力打击了前来增援的伊拉克、约旦部队,11日,所有入侵的以色列的叙利亚部队都被击退回开战时的边界叙以边界,并且以军开始威胁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埃军看到以色列将大量主力投入到北线作战,认为时机已到,故而在10月14日投入多达1000辆坦克从西线发起总攻,以色列投入800辆坦克予以还击。以色列还应用武装直升机,发射大量反坦克导弹和空地导弹,给予埃军坦克群以大量杀伤。埃军在损失250辆坦克后,退回了进攻前的阵地。
图片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二战后规模空前的坦克大战,图为埃及军队的主战坦克在西奈半岛作战
10月15日,以色列利用之前美国提供的间谍卫星情报,派遣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二、第三集团军接合部大胆穿插突击,摧毁了以色列的防空导弹阵地,为以空军火力支援创造了条件。
随后,沙龙师架设浮桥渡过苏伊士运河,向南迂回,很快增援部队赶到,对以色列的第三集团军形成合围之势,占据逆转。而这个为战局逆转,立下汗马功劳的沙龙师的师长,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图片
▲沙龙与摩西·达杨在前线,两者在第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3年10月22日,美苏经过谈判后,令联合国通过了停火的决议。虽然根据决议,停火命令在决议生效后立即下达,但毕竟战线漫长,阿拉伯联军与以军依然在停火命令下达后进行交火,而美苏为此也互相指责,最终在美苏的共同施压下,阿拉伯联军与以军的所有大规模战斗最终于10月26日结束,自此,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图片
▲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示意图
此次战争,阿拉伯联军死亡8500多人,损毁坦克2200余辆,飞机440余架
以军死亡2800多人,损毁坦克850余辆,飞机110架。
以色列则以被合围的埃军第三集团军为筹码,在随后的谈判中获得了优势地位。当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拿了一份谈判出的提议给埃及总统萨达特时,萨达特几乎没有任何争论便签署了。
图片
▲埃及总统萨达特
接着双方在日内瓦展开了会议,最后各方都签署了休战协议。在1月18日,以色列签署协议将部队撤回运河以东,直到1974年3月5日撤回了所有的以色列部队。
【战争的影响】
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规模空前,阿拉伯联军和以军的弹药消耗都是以往三次中东战争无法比拟的,故而在战争期间,从1973年10月9日到10月24日,美苏分别给予了两方大量的空中军事援助。
苏联:共空运飞行935架次,向阿拉伯联军提供了16000吨物资与装备,206架军用机。
美国:共空运飞行565架次,向以色列提供了22400吨物资与装备,56架军用机。
图片
▲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军C-141运输机为以色列空运了大批军事装备
此外,以色列的航空公司共飞行250架次,运送5500吨物资与装备。
可以说,虽然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为了能够摆脱美苏控制下的中东“不战不和”劣势情况而发起的,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依然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深度介入和把控。自此以后,中东的安危已经无法由中东国家说了算,这种大国的绝对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图片
▲美苏两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依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复杂程度也超过以往,武装直升机、空地导弹、反坦克导弹、间谍卫星均是首次大规模在战场上应用,为战争的走向起了重要作用。
而此次战争,阿拉伯国家的致命劣势也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那就是没有自主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使得在前期获得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不能自主生产武器装备,无力应对长期的战争资源消耗,军事装备物资全靠进口支援,受制于人。
其次,阿拉伯国家没有类似以色列那样完善的后备役人员动员体制,在以色列短完成大规模后备役人员征召后,兵力优势迅速丧失。
图片
▲以色列虽然人口稀少,但是军事动员能力极强,极大的弥补了常规军力不足的劣势
再次,阿拉伯国家协同作战能力不强,战术呆板,没有一个成熟可靠的联合指挥机构,各自为战,表面看起来是阿拉伯联军,实际上一盘散沙。
虽然第四次中东战争最终以平局收尾,但这是一场洗刷阿拉伯国家耻辱的一战,而以色列损失不小,在战争初期甚至有全面崩溃的风险。以色列从之前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盲目自信中清醒了过来,开始考虑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
原本寄希望通过战争夺回西奈半岛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对多次的战争失利而感到失望,并且在4年后的1977年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那就是访问以色列,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领导人,等于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
而以色列与埃及也通过谈判,以土地换和平的方式,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和殖民者,以交换与埃及的正常关系与长久的和平。
图片
▲埃及战争中没有得到的西奈半岛,在谈判中得到了
但以色列并没有放松对阿拉伯国家的警惕,为确保能够长治久安,开始从军事和外交上双重出击。(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