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上将杨成武回红4团飞奔320里夺占沪定桥

 兰州家长 2023-10-21 发布于甘肃

您最辉煌的岁月可以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能谈谈您印象最深的几次战役或战斗吗?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将军说“外面的阳光很好,我们到外面去谈吧。”工作人员搬了几把藤椅,我们坐下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将军谈了起来: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把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并始终认为革命的武装斗争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的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历时最久也最为壮丽。在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和许多同志一样打了20几年的仗。其间我指挥、或参加指挥过不少战斗、战役,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征中的沪定桥、腊子口两次战斗,抗日战争中大龙华、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解放战争中的几次保北战役、清风店战投、石家庄战役、解放张家口作战,抗美援朝中粉碎美军1951年夏秋季攻势战役等等。下面就分别谈谈其中几次作战的情景吧!

开国上将杨成武回红4团飞奔320里夺占沪定桥

先说飞夺沪定桥吧。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当我们来到安顺场,面对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时,不禁想起了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那段悲壮的历史。正如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著名教授布热津斯基在1981年10月《生活》杂志上,发表的《寻找毛泽东的长征路》一文中说:“安顺场是1863年反抗清朝的太平军覆灭的地方。太平军领导人、翼王石达开是一位基督教改革者的领导人物。他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被抓住以后解到成都被斩首。参加长征的人们都知道这个悲剧,他们知道,如果渡河失败就会遭到同样的命运。而国民党军队紧追不舍,他们希望凭借大渡河天险堵截红军,完成对红军的包围。”蒋介石师法清代将领骆秉璋对付石达开的战略部署,企图“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

然而,事实并不像蒋介石所希望的那样,5月25日,在红1团的17名勇士一举从安顺场胜利渡河,打开大渡河的第一条通道。尔后,毛泽东又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于27日晨命令我们红4团避开敌人的视线,飞奔320里,夺占沪定桥,以保证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

我们团在蜿蜒缠绕、忽起忽伏的羊肠小道上飞奔。左边是刀劈一样高耸入云的峭崖陡壁,右边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惊目眩,稍不注意,就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的危险。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矫,边作战边前进,一昼夜仅奔行了80里,5月28日晨5时许,我们接到军团转达军委的命令,限我团于29日夺取沪定桥。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一昼夜内,走完240里的路程,并在当天攻取和完全控制沪定桥。

我们开始在大渡河西岸和时间赛跑。固守大渡河东岸的敌杨森部听说红军在向沪定桥进军,急忙抽调两个旅的兵力,亦沿河西岸火速向沪定桥进发,企图增援守桥部队,保住沪定桥。

我们几乎是在与敌人隔河赛跑在弥天的浓雾中,我们击溃了敌人的1个团部和1个营,占领了摩西。可是木桥被逃跑之敌炸掉了。我们只得足足用两个小时架了一座桥,才得以继续前进。全团一口气飞跑了劝里,傍晚7时许,我们来到一个10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一查看地图这里到沪定桥还有110里。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正当我们想继续前进时,突然天下起暴雨来了。部队一天没有吃饭,加上瓢泼大雨,天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道路十分泥泞,真是寸步难行。

这时敌人已经赶上来了,正在对岸与我们平行前进。为了赶在敌人前面到达沪定桥,许多干部战士开始吃生米,喝雨水,以保持体力。但是,前进的速度显然是比白天慢多了。

我们正发愁,突然发现对岸的敌人正打着火把赶路。真是“事到万难须放胆”呀!敌人启发了我们,我们立刻将附近小村庄里的竹篱笆全部买下来,绑成火把,每个班点一支,接着又开始了急行军。

敌我双方的火把在夜空中焚燃隔水相望,就像在山谷里盘动的两条巨大的火龙,把几米外的大渡水映得通红。不一会儿,穿过呼啸的风雨声和大渡河的波涛声,响起了清晰的军号声“敌人问我们是啥子部队?’’司号员报告说。我让司号员按照我们掌握的敌人的号谱作了回答。敌人信以为真,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就这样与我们隔河并行30余里路。

突然,对岸的火龙不见了,我们又大胆地吹号发问敌人在干什么?敌人吹响了宿营号。

我们再次加快了脚步,三步一摔,五步一跌地在滚爬中前进。为了防止跌到河里,我们不得不吩咐大家解下绑带,一条条接起来,每人都拉着绑带前进。就这样整整走了一夜,第二天6时许,我们终于到达沪定桥西岸。很快,又消灭了桥西守敌。

大渡河古称沪水,诸葛亮所谓“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就是指进一带。河的西岸连着我国第二高峰贡嘎山,雪峰皑皑耸入碧空,如一把巍峨的冰刀玉剑,倒插在群峰之中。河的东岸是二郎山,亦是陡壁参天。两山夹峙,大渡河水在陡峭狭窄的山谷中奔腾。从高处俯瞰,只见恶浪滔滔,浓雾升腾。悬于10丈高空的13根80丈长的铁索,便是我们要抢占的沪定桥。

下午4时,总攻开始。几十名司号员,同时吹响冲锋号,全团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由22名共产党员组成的精干突击队,全部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0几颗手榴弹,在队长廖大珠率领下,如飞箭离弦,冒着对岸射来的炮火和枪弹,扶着桥栏索,踏着摇晃不定的铁索,向对岸奋勇前进突然,西城门燃烧起熊熊烈火,突击队员们不顾烈火烧身,攀上桥头,冲进火海,把手榴弹一颗又一颗地投向敌人接着冲进城内,与敌人展开殊死的巷战。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将守敌全部击溃,22名突击英雄,仅在桥上中弹栖牲3名,这简直是个奇迹。

午夜,我们在桥头迎接了刘伯承、聂荣臻。两天之后,我们又在桥头迎接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中央机关,以及第1,第3、第5、第9军团主力。数万名红军战士,终于在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在蒋介石及其数百名高级将领预料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突出了包围圈,转向安全地带毛泽东用他的智慧和红军的神奇,证明了他不是石达开,红军也不是太平军。正因为如此,才保住党中央、保住红军,才有了长征的胜利,有了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也才有了我们自己的国家。

这里我再引用布热津斯基的一段话:长征中最关键的一仗就是在庐定桥打的。“沪定桥一战,在长征史上意义巨大。如果这次战斗失败,如果红军在炮火面前畏缩不前,或者,如果国民党军炸断了铁家桥,那么中国随后的历史可能就不同了。”

也许有些青年会觉得这些话言过其实,但作为一个从铁索桥上走过来的人,我觉得这些话并不过分。沪定桥曾是那样严峻地关系着革命的安危,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那13根碗口般粗的铁索,那22个钢铁般的勇士。毛泽东、朱德、聂荣臻等革命领袖都为此留下了美好的诗句。

1984年,沪定县决定重建纪念馆,要我写点纪念文字,我忽然想到刘伯承元帅当年的话,应该树个碑,记下我们战士的不朽功勋,于是,我欣然命笔,写下四句诗,表达我对战友的怀念:

无边风雨夜,

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

飞兵夺沪定.

不久后,我又在这四句诗的基础上改写了一副联语:

风雪无边,勇跨铁索闯天堑;

火炬在望,飞夺沪定辟征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