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儿山

 名言诗句 2023-10-21 发布于辽宁

望儿山(通韵)

一段传说神秘添,

风情自古誉辽南。

至亲辛苦怀宏志,

赤子远行夺状元。

久盼儿归雕像立,

无边母爱孝心燃。

人间大义唯如此,

回报慈恩莫等闲。

母亲湖感怀(通韵)

浩淼烟波天际连,

遥相辉映望儿山。

母亲向远思千里,

子爱满怀书百篇。

好似一湖初乳聚,

浑如半面泪花添。

人生莫忘感恩事,

双手烹茶长辈前。

初知望儿山,是儿时读过的一个关于望儿山的传说。那时觉得只是一段传说而已,与现实很遥远。谁知,年长一些以后乘坐火车时几次路过辽宁省熊岳城,方知望儿山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那座平地凸起的小山上似乎有一个人像,如一位母亲向远眺望。每逢此时,都会想起那段催人泪下的传说。

多少年来,这个传说在心中都是一个谜。终于有一天,我们夫妻来到了望儿山脚下。

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

来到山上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山巅上不是一个人像,而是一座灰砖塔。远远望去这座塔就像是那位慈母伫立在山巅,殷切期盼着儿子的归来。因此,人们把这座山称为“望儿山”,把山顶的塔称为“望儿塔”。

这座塔始建于明末清初(亦有建于辽金时期之说),塔高11,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塔顶和刹杆六部分组成,由素面青砖砌成,塔基为八角形,塔身呈枣核形,建在莲花座上,塔的南侧修有佛龛,原来修有佛像。塔刹为八柱形,上部出檐,极似古冠。

(此片为本次拍摄)

居山远眺,风光尽收,远处有一座狮子头像般的山头,近处的山头上还有一尊金色的弥勒佛,眼前是黄色琉璃瓦的慈母馆、望母楼。

与慈母馆、望母楼相连的小山叫做望母山,山上还有一座石头垒起的小塔。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两山之间自然形成一座仙人桥。

在下山路边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奇怪的石头,酷似一位老妇人神情专注,目视远方,俗称老太太头,是自然形成的母亲头像,叫做忆母像。

从忆母像旁边一块牌子上,重温了望儿山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望儿山下是一片大海,海边渔村住着母子二人,母亲为把儿子抚养成人,白天耕地,晚上纺纱织布,供儿子读书,十年寒窗,儿子学得满腹经纶,赴京赶考,不幸船沉人亡,母亲不知,每天登山望儿,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望到头发像芦花一样苍白,有一天她竟化成了一尊石像,屹立在山腰,人们就称这尊石像为忆母像。

眼观这尊忆母像,心中感动的波澜此起彼伏,激发了思母、念母的深深情感。母亲的伟大,古今相通,我们每每外出,母亲何尝不是这样在盼望着儿女早归?我的内心多么希望这个传说的结尾是母亲能够见到儿子,母子团聚。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16年,当我们再次来到望儿山时,这个传说竟然被改写,变得如人所愿。

这次来望儿山,首先来到望儿山母爱文化博物馆。

馆内一篇木刻《母爱铭》立即闯入眼帘:“人皆有母,恩重情深。予儿生命,育我成人。为子之华,奉己之春。无私无怨,母爱家真。雪染丝鬓,风雕皱纹。儿大母老,岁月如轮。盼儿志远,辞乡离亲。思儿成梦,牵挂在心。流光不待,难报亲恩。尽孝莫等,迟则悔恨。一壶热茶,奉我娘亲。母爱盈怀,天下同心。”这是一篇颂扬母爱、催人尽孝的名篇,读来深受教育。

母亲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有摇车和织布机等,这些物件,引发了我对慈母的回忆与思念,母亲日夜坐在织布机前辛勤织布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双精巧的绣花小鞋,这是一位母亲的杰作。

一尊儿子身背母亲的塑像,令人感动。

一幅彩色丝质“母爱情深传四方”的御赐圣旨,引人驻足,这是清嘉庆25年的圣旨。是对金州防御使佛尔庚额父母的表彰,特别对其母亲关氏的表彰和恩赐,皇帝说,嘉奖你对子女教育的传统美德,你有美好女性的风范。你每天早晚都用祖上的传统标准要求自己。用礼法来辅佐丈夫,提倡互敬互爱。教育子女也有所成就,促使子女建立了宏伟的志向。现在皇帝广施恩泽,赐赠你为宜人。现在赐给你用野鸡羽毛装饰的车子,让你的品行为人世所知,希望你的福祉永远昌盛,绵延不绝。

一件写有“民之父母”、及诸多百姓名字的棉袍,令人关注。此衣主人是清道光年间的熊岳防御色力崇额。因此人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受百姓爱戴。在调任前,由当地300多百姓联名将此衣赠予色力崇额。

木雕花边的“孝敬贤慈”匾,很是新奇。光绪年间,辽南出了一位清如水、明如镜,为民做主,广受百姓爱戴的七品县令。皇帝为了彰显能教育出这样一位优秀儿子的伟大母亲的贤良淑德,特御赐皇匾“孝敬贤慈”予郝母王太。

“母爱的升华”展板中,讲述了杨运的母亲冯玉歌的故事。杨运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9年参加革命,曾在熊岳、万福等地开展对敌斗争。因机智灵活、英勇善战而令敌人闻风丧胆,牺牲时年仅22岁,当地公社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杨运公社”。英雄的母亲冯玉歌更是一位深明大义,送子报国的慈母典范,她淳朴而勤劳,善良而无私,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毅然鼓励儿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82年清明节,远在河南的杨运母亲冯玉歌千里迢迢来到盖县,在杨运公社举行的盛大扫墓仪式上,数以千计的干部群众聚在烈士墓前,同老人一起向烈士英灵致哀。杨运母亲的故事,让人感受了一段鲜活而又曲折的慈母情怀。

刺绣大观--千丝万缕绵绵情,几件刺绣衣服等物品,华丽精致,可见母亲剌绣工艺精湛。

以母爱为主题的壶与磁盘。

紫砂如斯,一往情深“母亲壶”。

展馆中最长的一篇文章是《望儿山传说》,这篇文章中的传说与之前忆母像简介内容大致相同,其结果是,她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望儿的地方,兀地矗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撒下的泪珠,化作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作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望儿塔,在山下修建了慈母馆。好让儿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旁边同时有视频播放与语音解说,好像把我们带入那久远的过去。

望儿山母爱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和文字的展示,让人感受到中华儿女真挚的敬母、爱母、孝母情节,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孝亲文化。

出了母爱文化博物馆,小广场上,慈母石(忆母像)的简介,将这个传说的后半部分完全改写了。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上有一座荒凉孤岛,孤岛上一户贫苦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昼耕夜织。供儿读书。儿子聪明懂事,决心苦学成才。经过十年寒窗,儿子进京赶考,他不负母亲厚望,高中状元,并得到朝廷的重用,派到江南一地为官,造福一方。因为公务紧急,不能及时回家,就派人乘船回家给母亲送信并接母团聚。但不幸的是送信人在途中遇到风暴,船沉人亡。从此母子二人失去了联系。母亲在家久等儿子不归,便天天登山望儿,不管骄阳似火,还是寒风似刀。她总要站立山头,苦苦凝望着大海,盼望儿子归来。直哭的发白如雪,海退成田,母亲的身躯化成了一尊石像,屹立于海边。数年后,儿子返乡,得知母亲化为山石,悲痛万分。这一对母子的故事感动上天,众神动容,最终唤回母亲,母子终于重得团聚。”由此,望儿山成为思母敬母的灵山和状元祈祷地。

一个场景,两种传说。传说,就是传说,也不必究其对错,只能当作另一版本。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相信后一种传说,因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次来望儿山,见到了望儿山椿萱街,这在首次来时并没有。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据介绍,椿,象征着长寿,古人用以比喻父亲。萱草为忘忧之草,生命力旺盛,古人用以比喻母亲。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很健康,有祝福父母健康长寿之意。又因萱草花是中国母爱之花,所以赋予此街为椿萱街。

因为这里是望儿山最佳留影地,所以游客喜欢在这里留影。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本次决定再登望儿山,上山之路必经慈母馆。慈母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母亲纪念馆,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亲自题写馆名。慈母馆,依山而建,造型新颖别致,古朴壮观。馆内有一尊高大的汉白玉母亲塑像,四周墙面镶嵌了古今各类型的伟大母亲的图片、事迹的理石板。当代孝子还可以用理石板镌刻慈母遗照、祭母文。慈母馆是至今我国以弘扬伟大母爱,进行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教育的首创,成为孝敬父母的志士仁人精神寄托之所。

沿山路行走便见到母恩池。山高莫高于母爱之心,海深莫深于母恩之情。母恩池不是一弯碧水,是慈母留下的一弯思儿泪。凡经过母恩池的人,无不感恩母亲,知恩当报。

那只自然形成的载母龟,也特别形象。

架在沟壑之间的汉白玉桥,为状元桥。

上山的台阶,为步母石。首次来时,并未发现有此景观。

那座自然形成的仙人桥,现在已不见踪影,变成了一座铁桥。

恰逢国庆节期间,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连绵不断,向山顶攀登。

就连白发老人也同样勇敢地登上山顶。

山顶那座砖塔风采依旧。

大家前来观赏这座望儿塔,想必都是感受一位母亲思儿、念儿、望儿的大爱情怀。

居山望远,四处风景。

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晶莹剔透、如湖水般的部分都是蔬菜塑料大棚,不见了当年那尊大佛。

从另一个侧面看,熊岳古城高楼林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面山上的小亭子依旧在那里。

望儿山东侧就是著名的母亲湖。

下山时,又见到半山腰的那尊忆母像,她依然在那里专心地眺望着远方,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千百年来历经风雨,从未改变,这象征着母爱的伟大与永恒。再次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心灵震撼。

望儿山下,母亲湖岸边的广场上,一尊汉白玉全身母亲的塑像,温情矗立,眺望远方。以高高的望儿山为背景,身后“慈母盼儿归”几个金色大字感人肺腑。

湖边正对望儿山还有一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的党旗雕塑,上面的入党誓词庄严醒目。

两位老党员在这里拍照留念,我心中特别敬佩他们的爱党情怀。

母亲湖烟波浩渺,碧波荡漾,一座白色五孔桥飞架其上,远处那座圆形的山,应该是著名的景点馒头山。

广场边有“母爱无疆,中华百位杰出母亲事迹展”,这其中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给游客带来母爱的文化滋润与启迪。

望儿山既然是母爱圣地,随处都可以见到母爱的雕塑。身背小儿推着一车萝卜的年轻母亲,可敬可爱。

为幼儿哺乳的母亲花岗岩石雕,形象生动。

最多的母爱雕塑则是在“母爱世界群雕广场”,这里有千余尊母爱雕塑,这是16年前的情景。广场喷水池中间有一位母亲与诸多幼儿的雕塑,名为《母爱之乳》。

广场显著的位置是宋庆龄的雕塑,这尊雕塑至今仍在。

一尊正在为小儿哺乳的母子雕塑,名为《母爱的记录》。

身背小儿的母子雕塑,名为《幸福时刻》。

母女相视对话的雕塑,名为《诗意的倾述》。

一身军装、身背斗笠、相伴枪支的女红军为幼儿哺乳的雕塑,名为《精神交流》。

一尊母子情深的汉白玉雕塑,引人喜爱。

更可爱的是一尊母亲教女儿读书的情景雕塑。

还有《爱的回报》、《爱的旅行》等雕塑。

当今年再来时,原来的广场已是绿树成荫,母爱雕塑仍可见到,只是都矗立在人行路两边。

母女脸颊相贴的亲热情景。

母子牵手的情景。

母女牵手嬉戏玩耍的情景。

母亲用身体托起幼儿的雕塑,活泼可爱。

母亲带着幼儿背柴的场景。

来自西方的母子情长。

母爱深情。

汉白玉雕塑母爱神圣。

爱的陪伴。

无论之前、还是现在的母爱雕塑,每一尊都主题鲜明,生动感人,让人感到母爱无处不在。母爱就是无私地奉献,给人以心灵的抚慰,是人生成长最大的底气和依靠。

千百年来,望儿山的传说在辽南大地上广为流传,至今当地人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如今,望儿山已成为思母敬母圣地和状元祈福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来此表达爱母敬母之情。

两去望儿山,颇有感触:母爱伟大,古今皆同。尽孝莫迟,逢日必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