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的“天下第一草书”,被上海一老人写出“新高度”,这字胜过原作

 三余字画 2023-10-21 发布于山东

草书经过张芝、王羲之等魏晋书法家的合理改造,去除了拙朴独立的肃穆之气,行笔流畅连贯,笔丝轻盈秀劲,彰显出奔放自如之态。

展现出书法艺术之美,尤其是到了唐代,在张旭、怀素的改革下,草书笔画更加缠绕简练,运笔诡谲肆意,笔力强劲磅礴,富有生命力跟动态之美。

好似满纸云烟,让人看的目瞪口呆,把草书跟整个书坛的艺术性,发挥到“巅峰之境”,而用笔狂逸飞动的怀素更是被冠以“草圣”之称。

他的《自叙帖》因从容不迫的运笔,紧凑连贯的节奏,以及浑然天成的翻转变化,激发出深厚的情感与意境,引起世人共鸣,还有跌宕起伏的险绝之势。

打破平衡的传统观念,章法纵横交错而不混乱,在布局上有所突破,因此《自叙帖》成为了“天下第一草书”,后世追求效仿的学书者众多。

在这些摹本中,能把《自叙帖》在保留古人风韵的基础上,使其美感进入全新高度的,就是500年前上海一位老人,董其昌写的《临自叙帖》。

此作诞生于崇祯元年(1628年),彼时他已78岁,对于魏晋笔法掌握透彻,无论怎么翻折提按,都不会生出虚弱流俗之气,点画精准而细致。

大多一气呵成,时而有几处枯笔,散发出苍劲强健之气,从整体布局上增强质感,不死板恪守古人用笔,他曾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

余每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旭、素故自'二王得笔,一家眷属也”,经过董其昌的研究,他发现怀素的笔意。

有几分王献之“一笔书”的意态,所以他用王献之的峻健外拓之势,来解决怀素奔逸的风姿,在章法上也没有沿用紧密势态,而是将字与字之间拉开差距。

具有宽阔明朗之风,虽然不论是章法还是字形,董其昌的摹本都与原作不相似,但若从内在节奏跟气韵上品味,就会发现其字与怀素如出一辙。

都蕴含自由遒逸之风,同时相比原作还多了几分萧散清幽之气,给人心旷神怡的舒适感,符合董其昌的禅宗跟淡雅理念,确实胜过了原本

因此时常临摹或品析此作,不仅能从中感受唐代草书奔放圆转的笔势,建立稳固的笔势跟法度意识,让用笔自如婉转、意态生动,写出烂漫神采之美,

还能在布局结构的疏密变化上有所感悟,同时董其昌是500年来一等一的临摹高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此作跟怀素《自叙帖》原本对比。

分析其中的异同点,锻炼自身的细节观察力,并强化临摹能力,明晰“神似”的精髓所在,这样在之后临摹其他法帖时,就能掌握笔法精髓。

还能摆脱前人阴影,之后创作出个人书风,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董其昌的《临自叙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