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兰州家长 2023-10-21 发布于甘肃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的春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为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和领导层确定了一批杰出的领导人。这次大会不仅产生了44位正式中央委员,还选出了33位中央候补委员,他们的历程与选举过程颇具曲折。

一、确定中央委员会的人数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七大主席团在决定中央委员会的规模时提出了三个方案,最终确定了中央委员为70人左右的中间方案,其中正式中央委员名额为45人,候补中央委员名额为25人。在确定这一规模后,主席团提出了一个包括94人的预选名单,其中包括了各个代表团的代表。

毛主席在审阅这个名单时,为了平衡各代表团的代表人数,对名单进行了微调,以确保党内的团结和消除山头主义。他用东北军代表万毅替换了山东代表团的陈光,用陕西籍代表张宗逊替代了陕甘宁边区代表李井泉。这一调整获得了各代表团的支持,最终,经过联席会议的讨论,确定了这个初步候选名单。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5月27日,七大会议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召开了联席会议,通过了这个初步候选名单,同时确定了正式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的名额。然后各代表团召开了会议,按照得票数过半的标准进行了预选,77人在这个初步名单中获得了过半数的支持,其中42人成为了正式中央委员候选人,35人成为了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

二、确定正式候选名单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在这一阶段,大会主席团根据候选人的预选情况,依据《选举条例》规定,提出了44人正式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和33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但根据党的工作需要,主席团决定将原本不在这个名单中的王明和王稼祥列入正式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

这一名单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最终确定为44人正式中央委员候选人和33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三、微调候补候选名单

大会主席团在提出正式候选名单后,将名单交付各代表团进行讨论。代表们有权对名单提出异议,并进行调整。虽然大多数代表没有对名单提出异议,但对王稼祥、凯丰和邓发的提名引起了争议。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据张闻天夫人刘英回忆,代表们对邓发在中央苏区的肃反行动和凯丰坚持王明路线给中国革命带来的损害表示不满。他们还对王稼祥的路线错误和脱离群众作风提出了批评。因此,代表们认为王稼祥不适合成为中央委员,邓发和凯丰也不适宜成为中央候补委员。

综合各代表团的提议,大会主席团对名单进行了调整。为了满足正式中央委员名额增加的需要,薄一波被提名为正式中央委员候选人。此外,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也增加了两位,分别是肖劲光和王从吾。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四、王稼祥的落选和候补委员提名

1945年6月10日,七大召开第20次会议,投票选举中央委员。然而,45位候选人中只有44人当选,王稼祥因得票不足半数而落选。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提出了王稼祥作为中央候补委员的第一候选人,这一提议获得了主席团的通过。于是,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名单由34人增加到35人。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五、选举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6月11日,七大举行了第21次会议,选举产生33位中央候补委员。这次选举中,共有545人参加投票,总票数为545。最终,有33人的得票数超过半数,成功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然而,候选名单中的邓发和凯丰由于未能获得过半数的支持,落选了中央候补委员。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不过,两位原本未入选94人预选名单的代表,王从吾和肖劲光,幸运地成功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次选举的结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中央候补委员,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的选举历程充满曲折和变数,但最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一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了奋斗和坚韧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详述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产生的33位中央候补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