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国土面积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800万平方公里,这是真的吗?

 公元2012 2023-10-21 发布于新疆

作为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统一王朝,明朝的版图也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甚至还有人认为明朝巅峰时期的领土有4800万平方公里,当然也有人对此质疑,那么它的版图究竟有多少?
在十四世纪前期,朱元璋率兵起义,打败了不得民心、发展逐渐衰弱的元朝。他的起义也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支持,当时许多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对元朝朝廷失去了信心。而朱元璋此时出现,对流离失所的百姓们给予了帮助,他决定起义的想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虽然明朝建立了,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为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被收复。在建立大明王朝后,他一鼓作气率兵不断进行北伐,在他的努力下逐渐收复了中原地区。他将北元人士驱赶到了蒙古高原一带,后来又将四川、辽东、贵州等地都纳入了明朝的版图。大概经历了二十年之后,明朝彻底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明朝的疆域不断扩大,那么它在顶峰时期的领土又有多少?是否真的有4800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版图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而其版图最大、领土最多的时期定要属朱棣上任称帝期间了。到了朱棣继位后,明朝的疆域可谓被推至到了顶峰时期。在他在位期间,北部不断向蒙古发动战争,蒙古也被敌方击打严重,四分五裂,因此,北方大量的领土被夺走了。后来又对南方地区进行了争夺,你能想到吗?当时的越南都已经被并入了明朝的国土中,还设立了交趾。东北方的黑龙江流域也被纳入了明朝管辖的范围,他们在西北又设立了关西七卫,为了抵御外敌。当时的永乐皇帝率兵南征北战,对扩大明朝疆土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时的明朝领土范围,虽然没有4800万平方公里这么夸张,但是当时的领土之大是如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据资料记载没当时的领土范围大约有九百九十七万多平方公里,从辽河领域到西北荒漠,从日本海到新疆哈密,从东北到西北,明朝的疆域领土扩大了不只一点点。虽然这个时期疆域领土扩大了好多,但是四千八百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未免太过于夸张。
从教科书中可以了解到,明朝的版图为997万,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官方数据。这个数据包含了汉地十八省,整个东北地区,西藏地区,越南北部,缅甸北部等。从历史来看,这个版图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明宣宗时期,明朝的版图就开始萎缩,先后放弃了外东北,退回到辽宁一带,以及放弃交趾地区。这说明,明朝维持这个版图并没有延续到明朝后期。

图片


至于网上说明朝领土达到四千多万的,这种纯属是地图开疆。他们的依旧是,只要是明朝的藩属国,都是明朝的领土。我们都知道,明朝是朝贡国家最多的朝代。凭着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把明朝的国威宣传到海外,这带来大量国家的朝贡。不管是周边的,还是海外的,只有把这些国家加起来,才有这么大的领土。

  大明的领土究竟有多大?直接亮出结论:大明全盛时期领土1820万平方公里。

大明对西域的统治

公元1370年,明朝将军邓俞远征甘肃,转战河州,随即来到冰霜漫天的雪域,收服了吐蕃和乌斯藏。1377年,邓俞再踏征途,和沐英带领三路大军鏖战昆仑山,与久违的吐蕃人展开了一场大战,在苍茫的青海湖畔,一位吐蕃酋长丧失了数以千计的男丁,十几万头牲畜成了明军的战利品。胜利后,朱元璋命邓俞赶回南京。在班师的途中,邓俞将军不幸去世,年仅40岁,其时正是寒冷的腊月。此后,明朝和吐蕃的关系出现缓和。但是,双方的矛盾并不是通过互访就可以彻底改善的。吐蕃一盘散沙,各种想法,利益不同的派系不断闹事,明朝的示好成了一厢情愿,朱元璋不耐烦了,他决定用战争手段平息吐蕃的骚动。
1378年,洮州十八族发动兵变,战争重新开始,沐英又重整戎装,踏上了通往吐蕃的大路,秦,豫,京,鲁士兵奋勇当先,初战土门峡即获告捷。在甘肃洮州,明朝军队获得全胜,洮州十八族头领全部战败,另获敌军三万人,取牛羊二十万头,可谓战绩辉煌,大明帝国因此拓地千里。朱元璋设置洮州卫,并强调:“洮州,西番门户,今筑城戍守,是扼其咽喉也。”沐英征战犹酣,转年又渡过黄河,在贺兰山以四路合围之势大破北元,生擒国公脱火赤。不久,大将李文忠奉命接管洮州卫。他命令当地头目南秀节大兴土木,扩建洮州卫,并将很多军属接来垦荒,将之变成固定的居民。李文忠手下士兵亦农亦兵,不仅耕种勤恳,而且操练严格,一时间威震西陲。吐蕃人逐渐意识到,这些中国人要比唐朝士兵更加勇猛好战,于是知趣的放松了刀剑。 
 对于身居高原的吐蕃人,仅凭征战不是办法,明朝开始精心筹划控制政策。首先是建立友谊:朱元璋不断派人与西藏东南的噶玛派大主持联络,并封官许愿:“只要是在元朝做过官的,明帝国一律授予官职。”乳必多吉四世活佛心动了,派遣使节到南京回访皇帝。
  
  明朝对吐蕃的统治十分巧妙。在青藏高原,“帝师”很有政治,文化影响力。这个封号本是蒙古人的册封,明朝将这个称号取缔后,西藏政治核心可谓不复存在。大明兵不血刃的收复了离开了中原王朝300多年的新疆和西藏。大明通过武力和怀柔的两手,正式确立了现今的西藏地区统治权,建立两个直接权力中心,一个是乌斯藏都司,一个是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大明对西南和南洋地区的征服和统治

       明初朱元璋统一中国后,由于西南地区地域和民族的复杂性,明朝在西南边陲的进行灵活的统治,明朝政府在云南统治用了双轨制,让立有战功的沐英家族坐镇云南。而在云南更西南的地区,明朝的统治就更力不从心了,因此明初明朝政府在云南的西南设立了六个司,任命当地的老地主油子担任宣慰使(既土司),服从云南地方政府的领导。

   这六个司分别是孟养司,全称为孟养军民宣慰司,既今天的缅甸东北地区,大概就是今天缅甸的克钦邦,明朝的时候仍属中国的领土,府治为孟养城,既今天缅甸的孟养(又名莫宁)。通过灵活有效的统治,大明完全拥有缅甸全境,拥有印度洋出海口。

  1406年,因安南侵略雲南的领土,大明奋起反击,永乐皇帝决定征安南,经过一年的战争,全境告破,胡朝灭亡。

  大明决定不准他们复国,废安南国号,设置布政司,设置交址都指挥使司、交址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安南正式成为大明的领土。

  老挝宣慰司,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是明朝在老挝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位于老挝与云南省南部接壤。洪武、永乐时在元朝老告总管府基础上建立老挝宣慰司,治南掌(今老挝琅勃拉邦),其南境至万象以北。
  
  旧港宣慰司为明代行政建置,明朝时期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政府驻地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是当时驻南洋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当时明朝领土最南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
宣抚使、宣慰使定期朝贡,按年交纳定额赋税,称为差发,战时听供朝廷征调。明代统治者设置宣慰使司、宣抚司等土司制度,以土司治土军民,是借助传统统治权力来达到控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目的。

大明对蒙古地区的征服

   明成祖首次御驾亲征之后,蒙古草原的大、小封建主基本上都已经和明朝建立了隶属关系,主要形式有分封和设卫。分封,是指明朝给归附者册封王爵及印信,同时将部民与牧地封授给归附者;设卫,就是明朝给归附者封官及颁发敕书印信,并在其游牧地设立羁縻卫所。

  据不完全统计,在明代前期,蒙古大、小封建主接受明朝封王的有瓦剌部的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鞑靼部的和宁王、忠勇王等;而著名的羁縻卫所则有全宁卫、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俗称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赤斤蒙古千户所、海剌儿千户所、监河卫、卜剌罕卫、只陈千户所、竦和儿河千户所、斡难河卫等。永乐以后,蒙古地区正式纳入大明的版图。俺答封贡于次年隆庆四年(1570年)成事,基本上以和平手段达成,以双方各取所需告终。因此俺答封贡,实为成功。从此,明朝每年节省的军费不下百万,边疆贸易由此兴盛。俺答接受称臣,率部来降,此后几十年大明和蒙古部落不再有战事,至此蒙古地区完全统一到了大明王朝。 

大明对东北和外东北地区的统治

      明朝前期在打败、招降了元朝太师哈纳出后,继承了元朝在东北的领土和统治权(包括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东北一直是明朝国土,统治以设立都司来统治,都司是一个军事部门,各个地方上都有都司部门,也就是说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就像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划归中央管辖而不是采取自治的方法。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即北京),元朝灭亡。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东北,负隅顽抗的故元残余势力,一方面派黄俦等人前往东,“诏谕辽阳诸处官民帅众归附”;另一方面派兵从山东渡海,向辽东进军,迫使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投降。于是洪武四年(1371年)明在辽东设置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辽东二十五卫,一百三十八所,二州,一盟。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傅友德率领明军进攻金山,纳哈出兵败投降,其他“故元遗兵”也纷纷归降,元朝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被肃清。 洪武年间,明在东北的势力最远只达到松花江、牡丹江及牙兰河一带。永乐时,明迁都北京以后,把战略重点转向北方,除了征抚蒙古外,更加强对女真地区的经营。永乐帝十分注意调查研究女真的情况,亲自找女真人询问地方风俗人情[74]。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就派遣邢枢等人,“往谕奴儿干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永乐二年(1404年),又派遣辽东千户王可仁前往豆满江等地,安抚建州女真[76]。明王朝采取安抚政策,收到很好效果,“东北至奴儿干,涉海有吉列迷诸种部落,东邻建州、海西、野人女直,……永乐初,相率来归”,“悉境归附”。明朝政府在这里“因其地分设卫、所”。于是设置奴儿干卫,以把刺答哈、阿刺孙等四人为指挥同知,古胪寺等为千户所镇抚,随后设立了一百多个卫所。

         永乐七年(1409年),奴儿干卫地方官员忽刺冬奴等人来朝,奏称奴儿干“其地冲要,宜立元帅府。”明廷接受了这个建议,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内陆官员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派遣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前往该地“开设奴儿干都司” ,专管卫所事务。奴儿干都司管辖地区,“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根据《明实录》记载统计,从永乐初到嘉靖时,前后在上述地区共设立三百七十个卫,二十个所。今天,明代设置的卫所早已废圮,但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官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修建永宁寺时刻的石碑《永宁寺记》,以及宣德八年(1433年)重修永宁寺时又刻的《重建永宁寺记》石碑,详细记载了奴儿干都司和卫所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我国东北疆域的历史见证。另外还有《昭勇将军崔源墓志》记载,“宣德元年同太监亦信下奴儿干等处招谕,……正统元年,奉敕抚安忽(刺)温野人”,以及《明威将军宋国忠墓志铭》记载,宋国忠的高祖宋卜花,曾在明初奉命招谕奴儿干的事迹。这两块墓志反映的事实和永宁寺两块石碑记载是完全一致的,有力说明明代在奴儿干设官建置,这里是我国疆域的一部分。 

       中国明朝是最早对库页岛行使主权的国家: 

      明朝军队于1411年远征库页岛,向当地土著颁发印绶,并于黑龙江口的南北地区和库页岛设立四座卫,即奴儿干卫、兀的河卫、囊哈儿卫、波罗河卫。

      奴儿干都司设有都指挥,都指挥是康旺、佥事王肇州,二人原来都是辽东镇东宁卫的人员。  都司下设有三百八十四卫,据黎敬文的《明代东北疆域考》(见《考古学报》1976年1期),目前已能指出的卫所有斡难河以东,嫩江以西,包括呼伦贝尔和黑龙江南北地区。

2009年央视公布大明时期铁板地图仪面积約1360万,

如下图:

图片

[为啥央视到09年才公布呢,因为当时新疆闹得很凶,中央要从历史上给分裂分子打脸] 

以上图片虽然大体正确,可还是有失偏颇,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明史资料绘制的大明地图,面积約1820万平方公里,如下图:

图片

       此地图是根据大明真实历史绘制,大明的实际领土面积有约1820万平方公里[最大时期],当然后期有变化另当别论,蒙古地区不时有叛乱,后期俺答封贡以后,俺答接受大明顺义王称号,彻底臣服大明,此后大明和蒙古不再有战事。不过话要说回来,即使有战事,那也是算地方政权造反,大明始终没有承认他们是独立的国家,因此都是大明的领土。大明还有个特色特别注重海洋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南海方面的领土控制,直到今天还是值得借鉴的。

        中国的领土不是由某个朝代单独奠定的,中国的领土是从五千年来通过先民的勤劳的汗水和血泪一点一点开拓出来,我们要感谢所有历史上为我们华夏朝代和历史人物,尊重历史才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图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明史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