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价“崩盘”回忆:日本高位接盘的人,30年后过得如何?

 老卖年糕 2023-10-21 发布于山东

如果你到日本旅游时碰到了七十岁的司机和八十岁的餐厅服务员,一定不要感到惊讶,也一定不要感叹日本人有多勤劳,因为这种奇葩现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辛酸而惨烈的故事。当我们羡慕泡沫时期日本人的辉煌时,一定要清楚,辉煌过后就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开始疯狂升值,短短2年时间,1美元就从可以换250日元变成了只能换120日元,一个日本普通人,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干,他的资产在2年之内就能直接翻倍!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呢?于是,日本人纷纷把手里的钱拿去买房、买股票、买奢侈品、买海外资产,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着他们来收购。

然而好景不长。1991年,日本房价和股价双双崩盘,造成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之一。那些高位接盘的人,从此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和绝望。他们不仅失去了财富和信用,还失去了工作和家庭。他们不得不为了还债而苦苦挣扎,甚至到了晚年也无法安享天年。

一、泡沫时代的“梦幻”生活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裕和奢华。他们可以用低利率的贷款买下心仪的房子,可以用信用卡随意刷出高额的消费,可以用升值的日元到全球各地旅游和购物。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财富会永远增长。

当时的日本房价是惊人的。1990年,在东京最贵的银座地区,每平方米的地价高达1450万日元,相当于北京城六区或上海外环内均价。全盛时期,光是东京都23个区的地价,就能把整个美国都给买下来。

那些在泡沫时代买房的人,并不是为了居住或投资,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或跟风心理。他们觉得房价永远不会下跌,只会越涨越高。他们觉得自己买房就是赚钱,就是投资未来。他们觉得自己买房就是拥有社会地位和尊严。

有些人甚至不惜欺骗银行或伪造文件来贷款买房。有些人甚至不惜借钱付首付,空手套白狼。有些人甚至不惜买下远离市中心的新城区老破小,只为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这些人的生活看似美好,实则危机四伏。他们的房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他们的工作压得他们无法休息,他们的家庭压得他们无法沟通。他们的幸福建立在泡沫之上,一旦泡沫破灭,他们的悲剧就开始了。

二、泡沫破灭后的“噩梦”现实

1991年,日本房价和股价开始大幅下跌,泡沫经济宣告结束。这一年被称为“失去的一年”,也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开始。从此,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萧条。

那些高位接盘的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不仅看着自己的房子一天天贬值,还要面对银行和催债公司的追讨。他们不仅看着自己的工作一天天不保,还要面对失业和降薪。他们不仅看着自己的家庭一天天破裂,还要面对离婚和孤独。

这些人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不仅付出了金钱和信用,还付出了时间和健康;不仅付出了工作和事业,还付出了梦想和理想;不仅付出了家庭和亲友,还付出了幸福和尊严。

三、30年后的“觉醒”与“反思”

30年后的今天,日本房价已经从泡沫时代的高峰跌落到谷底,然后又缓慢回升。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的数据,全国平均住宅用地价格为每平方米15.4万日元,相比泡沫时期的最高点下跌了90%以上。而在东京银座地区,每平方米的地价为每平方米500万日元,相比泡沫时期的最高点下跌了65%左右。

那些高位接盘的人,有些已经还清了债务,有些还在还着债务,有些已经放弃了还债。他们中有些已经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些还在苦苦挣扎,有些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有些已经觉悟了自己的错误,有些还在怨天尤人,有些已经无所谓了。

他们的故事是多样的,但他们的经历是相似的。他们都曾经被泡沫经济所迷惑,都曾经为了房子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都曾经为了还债而失去了很多东西。他们都是泡沫经济的受害者,也都是泡沫经济的参与者。

他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但他们的启示是普遍的。他们告诉我们,房子不是一切,也不是唯一。他们告诉我们,房价不会永远上涨,也不会永远下跌。他们告诉我们,买房要量力而行,也要审时度势。他们告诉我们,买房要理性而明智,也要谨慎而审慎。

结语

在面对泡沫经济时,我们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要盲目跟风或冲动行事;要树立正确和科学的财富观和价值观,不要被物质或虚荣所迷惑或奴役;要坚持理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不要被感情或幻想所左右或误导。

我们要学会同情和理解那些高位接盘的人,不要嘲笑或鄙视他们。他们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或对手,而是我们的同胞或朋友。他们的遭遇并不是我们的幸运或快乐,而是我们的警示或教训。他们的故事并不是我们的笑料或娱乐,而是我们的反思或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