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六说文话史(5):一个值得被仰视的人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3-10-21 发布于河南

2459)

周六说文话史(5):一个值得被仰视的人

明朝崇祯末年,有一个已经年过五十的官员,在他接到朝廷让他出任德州知州的任命的时候,他却默默地脱下了官袍,整齐的叠好。这是一件绣着精致白鹇鸟的青袍,代表着他是五品官。他说道,我厌倦了官场,我要用余生去做一件比做官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是编一部最全的唐诗,不要再有遗漏,不要再有散佚,让后世子孙都能读到它!

他叫胡震亨,一个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却值得我们去认真挖掘并敬仰的人。

胡震亨,明代浙江海盐武原镇人,自号赤城山人,晚号遯叟。他生在书香门第,自小才识通达敏捷,酷爱读书,被后人称之为“吾邑第一读书种子”,仅家中藏书几至万卷。他十八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先任合肥知县,后荐补为定州知州,擢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在从政的十多年里,他踏踏实实的做了许多善政。但是面对已经病入膏肓、江河日下的大明朝,人到中年的他,逐渐失去了大展宏图的斗志和心。于是他选择辞官还乡,去过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在悠闲的隐居生活里,胡震亨整日翻阅着家中的藏书。突然有一天他发现当时号称最全的唐诗著作《唐诗记》开篇就漏了唐高祖的一首诗。这让身为读书人的胡震亨既感到震惊又不能容忍。他感慨道:传家有集不虚来,墨艳朱明出劫灰。得见衮师洵无匹,慨然公箧为南雷。”于是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要凭一己之力,用余生来编纂一套真正意义上最全面、最完整的唐诗集。不仅不让自己留有遗憾,而且还能让子孙后代都能读到它。

可能现代人不理解,不就是编一本诗集吗?那能有多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时没有那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你要查一首诗词,可能要翻阅无数的书,说不定还要跋山涉水去抄,还不一定能抄到。还有人可能会奇怪,只要诗词写的好,后人一代一代的传承。怎么会失传呢?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号称“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它的作者当时就被人尊称为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张若虚流传至今的诗却只有两首要不是宋代人在编一本乐府诗集偶然发现并收录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我们可能压根不会知道有这首诗。

登鹳雀楼是所有唐代五言绝句最出色的一首,然而它的作者王之涣保存下来的诗也只有六首。

诗仙李白曾自称写诗上万首,但全唐诗也才收录900多首。李白去世前整理了自己的毕生稿件,郑重托付给了族叔李阳冰,请他为自己编集子,以便流传后世。李阳冰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然而《草堂集》现在却遗憾地失传了。那些湮灭掉的诗文,都是因为水平烂吗?肯定不是。比如唐人记载说,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特别伟大,让上一代辞赋霸主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汗颜。今天,《大鹏赋》幸运地流传了下来,但《鸿猷文》呢?已经永远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失传了。

据记载“诗圣”杜甫有集六十卷,然而却失传大半。到了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再编杜甫诗作时只得1405篇,编为18卷。而且这些诗作大都是杜甫40岁以后的作品杜甫就活了58岁从这个意义上说,40岁以前的杜甫经历了什么,走过怎样的风景,思考了什么,写了什么诗句,今天的我们却无从得知。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他的集艰难地流传了几百年,然而在明代彻底湮灭。直到明朝快灭亡时,人们才从别的图书里找到他的诗。有的诗甚至还要跑到日本去找一点抄本残卷。后来是张燮整理出了王子安其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滕王阁序

曾经写出过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大诗人李商隐,自己亲自编了四十卷诗文集,可惜全部失传,没一卷留下来。他的诗是后人们陆陆续续从其他地方一点点搜求到的。

晚唐诗人韦庄,有一首珍贵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详细的描绘了黄巢起义前后的历史画面内库烧为锦绣辉天街踏尽公卿骨是这首长诗却失传了,宋元明清都没看到过。万幸的是,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首长诗的手抄居然就是韦庄秦妇吟》。

还有一代词宗李煜,流传下来的诗词才69首,虽然这69首足可以震古烁今,但是以李煜的天纵奇才不可能就这么多

一代才女李清照留下的诗词也仅90多首。以李清照的才气和精力,我们可以肯定,他写下的诗词也不可能才90多首

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古代的诗词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风景名胜的留诗唐代崔颢黄鹤》、张谓《题长安壁主人》、宋代苏轼《题西林壁》、宋代苏舜钦《题花山寺壁》、宋代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第二,诗板题诗。古代的饭店、酒馆、寺院、名胜等,人们会把诗人写好的诗做成诗板,然后挂起来,供人阅读欣赏,有点像今天的自媒体平台。

第三,字画题诗。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给僧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提的诗。

第四,活字印刷术催生出版社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一些有钱人或有权人就可以想方设法出版诗集词集了。例如宋代有权有势晏殊整理出了《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等。还有陆游的小儿子陆子聿始创钓台书院,可理解为古代的出版社,把老爹陆游写的东西都给出版了。另外,还可能有一些政府行为,比如像《全唐诗》这种巨著就是曹寅受康熙爷之命刊刻的。

第五,艺人传播,乐工歌女的传唱,像柳永的,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民间传播。如白居易、杜甫等作的诗歌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以上种种,也可能知名一时,战乱一到,朝代一改,就很难流传即使流传下来,也可能已经不是诗词真实的模样,比如很多人都喜欢李白的将进酒里的一句经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原句天生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现在读到古人的诗词,最重要的还得是编纂和收录,如柳宗元的文稿,如果不是刘禹锡编录了柳河东集,那很可能就失传了。白居易为了让自己的诗词能保存下来,将他的诗作复制了好几份,寄存于各大寺庙中,才让他的白氏长庆集3000多首诗词。流传下来。全唐诗如果没有不正规的编纂,我们今天看到的唐诗将会更少。

1625年胡震亨正式挽起袖子开始了他艰巨、光荣且伟大的行动尽管那时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去记录资料一件麻烦艰难的事情,但是已经五十多岁胡震亨什么都没有说,就这样呕心沥血,认认真真地来做这件事情。

胡震亨凭着一己之力,整理收录了唐朝各个时期的诗作,甚至还囊括了五代诗。除了完整的诗歌,胡震亨连歌谣、谚语、酒令等断篇零句也进行了整理和收录。不仅如此,胡震亨还尽其所能为每位诗人整理出了个人小传和文学评论。

这个事情如果放在现代,必然是一个需要多人合作,耗时耗力的项目。在胡震亨所处的时代,没有现代的各项科技设备,没有网络,这更是一个浩瀚的工程。而胡震亨居然是完全靠自己单枪匹马完成了这本诗集的编撰。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之后,在他六十六岁那年,胡震亨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胡震亨给这部诗集取名为《唐音统签》,共有1033卷,按天干之数分为十签。这套《唐音统签》也奠定了他在明代研究唐诗学者中的巨擘地位,我们今天所看的《全唐诗》正是以胡震亨的这套《唐音统签》为蓝本进行编撰的,可以说没有胡震亨也就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全唐诗》,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唐诗很可能会更少。编完了《唐音统签》,胡震亨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又耗时七年写出了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诗通》、《杜诗通》两部大书,也正是从胡震亨开始,世人开始将李杜二人视为唐代最伟大的两名诗人。

1645年胡震亨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特意交代子孙后代,这些手稿和藏书都必须珍重保藏,免遭战火兵燹。幸运的是,历经时代变迁,这部《唐音统签》最终流传了下来,也让后人能够知道有一个老人,做了这么一件孤独但伟大的事。胡震亨《唐音统签》原本及抄补之足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正是因为胡震亨10年的笔耕不辍,我们今天才能有幸读到那一首首或柔美,或激昂,或悲壮,或怡然自得的唐诗,有幸看到诗人们笔下大唐的万里江山,有幸享受唐诗带给我们全方位的精神冲击。而这一切都要感谢胡震亨这位传承唐诗的英雄。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如此一位英雄,明史》竟没有他的传,也没有一篇生平事迹传世。但那又怎么样呢?历史无视他,却不敢无视他的巨著,《明史·艺文志》里收了好多他的书。

另外,还有一个后话,那就是到了清代,有一个人对《唐音统签》不太满意这个人叫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于是,他就亲选江宁织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公元1705年,也就是胡震亨编《唐音统签》整整80年后,曹寅督率十位翰林官,在扬州开局修书,编纂《全唐诗》。他们编纂的蓝本就是《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一年后,曹颖等人编纂完成唐诗集。康熙亲自给这部书写下了骄傲的序言:“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厘为九百卷。”“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荟萃于一编之内,亦可云大备矣!

今天我们读到的每一首诗词都是我们的幸运。即便以100年为时间尺度,这些作品都面临失传,何况要穿越千年的岁月,要经历战争、灾祸、死亡、时间的诸摧残,每一首诗都是千年历史的幸存者。由于一代又一代文人们努力呵护着脆弱的纸张和书卷,才让沾染着历史尘埃的诗词,度过重重浩劫。穿越千年的风雪,来到我们面前。

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唐朝的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晓汲清湘;看诗人们记录下千里莺啼、万里云罗、百尺危楼、一春梦雨;看他们漫卷诗书、永忆江湖、哭呼昭王、笑问客来。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运。

华文明的传承,不是靠一个人,可是有些人却起到了桥梁般的作用,胡震亨就是其中一一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并被仰视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