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书海601 2023-10-21 发布于广西
图片

      江苏宿迁,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一个10岁男孩母亲的生命。在火化的当天,众多亲朋好友都陷入深深的哀伤中。

      然而,妈妈的那个十岁的男孩,却若无其事,一本正经地坐在一边,把课本摊在腿上,认真地做着数学习题。小孩说:“妈妈在世的时候,每天都让他好好学习。”

      很多人在给这个小男孩点赞!说这个小孩尽管失去了母亲,在如此悲痛欲绝的时刻,竟然还能淡定自若,集中精力学习,他的这种坚强与勤奋好学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学习。而且还说这个小男孩今后必定学有大成,前途无量,让九泉下的妈妈都为之自豪与骄傲。

图片



      而我却不敢苟同!我以为,人性中最重要的是悲悯之心,恻隐之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对情谊的珍惜。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知识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不是通过分数的比拼,仅仅从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佼佼者。

      教育最终传递的是生命的气息,教育的最大价值是让人成人,成为一个富有人性的人,是培养出“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在乎沙滩上每一条小鱼的生命”的人。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图片



      是的,“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分数才有价值,学习才有意义,教育才有作用。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孟子也曾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一个对外部世界冷漠无情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由缺乏人性,对生命无动于衷的人组成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个10岁的孩子,在生养自己的妈妈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面对如此阴阳相隔,生离死别,连天空都布满厚重的阴云,似乎在为这个小城带来沉痛的氛围,而他却一门心思,只顾学习,没有一滴眼泪,没有一丝悲伤,没有一炷清香,没有一声祈祷,没有最后一程的相送,我在想,这样的孩子,对生命如此的冷漠,对世事如此的冷淡,对亲情如此的冷醋,就即或在学业上凯歌高奏,一路辉煌,又有什么用呢?他会有爱心、孝心、感恩心吗?他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还会有多大的贡献与担当吗?

图片



      甚至我还在想,这样的孩子考分越高,拥有的知识愈多,有可能对人类,对生命,对他人的危害更大。

      在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李政道博士的一位高足卢刚,因论文获奖落选,嫉妒、失望困绕着的他,竟然开枪打死了4位太空物理学家,仇杀了自己的获奖同学;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看到室友黄洋在开过一个玩笑之后的那个得意洋洋的表情,竟心生忌恨,在饮水机里投毒把自己的同学毒死;当年福建高考状元,北京大学高材生吴谢宇,没有将所学知识用于正道,竟然用哑铃残忍地杀害了养育自己多年的母亲,还试图毁尸灭迹,而且在轼母后从亲戚中骗走144万进行疯狂挥霍。

      我觉得时下的教育,为了分数,为了应试,为了功利,为了所谓的出人头地,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这些孩子有可能考高分,却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有可能得第一,却没有基本的人文情怀与素养,有可能上名校,却没有人性的温度与温暖。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深”。那种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对亲人亲情的漠视,即使学习再刻苦,哪怕成为学霸,也不足以称道,那更是教育的失败。

      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通过立德树人,唤起人类自身美好的“善根”,复苏人们尊重生命的良知,彰显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人性,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向美向善,使我们的孩子“更人性”“更人道”。

      这样的教育,才会弥漫人性的光芒,才真正完成了自身“精神的托举”之使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