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嘉堂文库宋瓷的巅峰较量

 荣纳堂 2023-10-22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宝榜


「笾豆静嘉

静嘉堂文库宋瓷的巅峰较

Seikado Bunko Art Museum


父与子的收藏

静嘉堂基金会收藏了由岩崎家族收藏的大量古代日本和中国的书籍、文献和亚洲艺术品。

静嘉堂文库由岩崎弥太郎(1835〜1885)之弟、三菱第二任总裁岩崎弥之助男爵(1851〜1908)创建。岩崎弥之助对古代文物十分痴迷。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西方文明的价值被大大高估而东方的传统文化却遭到忽视,他担心重要的文献和艺术作品会流失,于是在1892年左右便开始收藏。


岩崎弥之助的兴趣爱好极为广泛,他收藏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就是最好的例证,包括刀剑、茶道用具、绘画、书法、陶器、漆器以及佛教雕塑。他的继承者、三菱第四任总裁岩崎小弥太男爵 (1879〜1945) 后来不断扩大收藏规模,倾注心血整理出了全面的中国陶瓷收藏。

静嘉堂,名字来源于中国《诗经》中的诗句“笾豆静嘉”,大致的意思是“祭祀的笾豆净洁而美好,因而神欣然接受贡品并护佑众生。

静嘉堂文库初建于东京骏河台岩崎氏的宅邸内,后来搬迁至岩崎氏在高轮的家中。1924年,为了纪念岩崎弥太郎去世17周年,岩崎小弥太在东京高轮的家族陵墓旁建造了现在的图书馆。


1930年,岩崎小弥太在图书馆附近为艺术收藏品建造了一个阅览室和一个仓库。他还于1940年创立了“静嘉堂基金会”,并将个人收藏的所有书籍、图书馆建筑和土地捐赠给基金会,同时还出资维护这些藏书,让学者和公众都能够使用图书馆。那时,岩崎小弥太还想建立一座美术馆,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其未能如愿。岩崎小弥太于1945年12月去世,他的遗孀岩崎孝子代表岩崎小弥太将其收藏的171件艺术品遗赠给了基金会。

1976年,岩崎小弥太的继承者岩崎忠雄将岩崎小弥太收藏的其他艺术品及阅览室捐赠给了基金会,岩崎小弥太的遗愿终于得以实现。

如今,静嘉堂收藏馆收藏了20万册书籍和文献,其中包括数量众多的宋元时期印刷书籍,同时在馆的6500件艺术品中有许多已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重要的文化遗产或重要的艺术品。1992年,为了纪念静嘉堂收藏馆成立100周年,一座新的美术馆落成,使得这一领域的活动得以大大扩展。“静嘉堂”是岩崎弥之助工作室的名称。

亮点藏品

曜变天目茶碗 建窑
亦称“稻叶天目”

南宋(12至13世纪)

曜变(幻彩斑点)天目(黑釉)是指内表面有许多斑点,同时斑点周围有深蓝色渐变的黑釉茶碗,是天目茶碗中最珍贵的一种。目前已知的这种茶碗只有三件。其中,我馆藏有的这一件色泽最为生动、做工最为精致。近期(2009年),中国首次发掘出曜变天目茶碗残件,出土地点在杭州(古称临安)南宋古都遗址,这一重大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正如茶碗的别名“稻叶天目”所示,这个茶碗在江户时代长期由稻叶家族保存,后来这个家族还统治了淀藩(京都城的一部分)。1934年,茶碗为岩崎家族所拥有,但岩崎小弥太从未使用过,他说:“国家的珍宝不能私自享用”。

现存完好的曜变天目茶碗全部都收藏于日本,并且均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另外两件分别藏于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和大阪藤田美术馆。

茶入 “九十九茄子”
唐物(中国)陶器

南宋〜元代(13至14世纪)

这件“大名物”茶叶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开始为足利义满所有(1358〜1408),而后战国大名松永久秀也曾一度收藏此茶叶罐。据说,在松永久秀把茶叶罐送给织田信长后,织田信长允许他继续统治大和国,以此作为回报。

茶道界对此物有着极高的评价。据了解,茶叶罐的名字有说是来源于据信存在于古代物品中的神灵付丧神,也有说是《伊势物语》中关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九十九发)的那首著名诗作。

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遇袭时,茶叶罐受损,而后在丰臣秀吉家族被推翻的大阪围城战(1615年)中,再一次遭到重创。德川家康下令漆器艺术家藤重藤原及其儿子藤重藤严从大阪城的废墟中找到茶叶罐。他们找到破碎的茶叶罐后,使用漆器将其修复至现在的状态。

由于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修复工作,于是德川家康将此茶叶罐及另一个茶叶罐“松本茄子”一并送给藤重藤原及其儿子藤重藤严。1885年,岩崎弥之助不惜预支年终薪水买下了这个茶叶罐。

油滴天目

建窯

南宋時代(12~13世紀)

青瓷浮牡丹纹鼓钉大水罐 龙泉窑
南宋~元代(13至14世纪)


这件陶瓷器皿是龙泉青瓷的杰作之一,曾被江户时代大阪富商鸿池家族用作茶道中的水指使用,并一直完好地保存下来。因其通体浑圆,边沿、底座处饰以铆钉样式,故名“鼓钉大水罐”。除了底面外,罐子上还覆盖着一层天青色的青瓷釉,这种风格被茶艺大师们称为“青瓷砧”。


罐子里面的釉彩格外漂亮。在釉彩之下是用黏土在模具中精心制成的牡丹花和叶子装饰图案,以及用条状黏土做成的藤蔓,这些阿拉伯风格的藤蔓雅致地附在罐体表面。这种设计即称为“浮牡丹”。罐子盖也饰有浮牡丹图案,把手则做成了雌蕊和雄蕊的形状。

三彩黑马

唐代(7至8世纪)

这件唐三彩瓷器描绘了一匹黑马低头咬蹄的场景。古代君王和世家贵族对马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他们会以自己心爱的马匹为原型制作陶瓷器。

马匹皮肤的黑色采用棕色釉料抹在铁釉上来实现。这匹马配有色彩华丽的马鞍,鬃毛和尾巴都梳理得很整齐。头饰和脖子周围的黄棕色皮带上装饰着硕大的绿色流苏,而臀部则缀以花朵状的圆形浮雕及棕色和绿色釉料。

马鞍垫由地毯或动物毛皮制成,细节描绘非常到位,不管是长绒毛还是毛发都纤毫毕现。这尊唐三彩琉璃阿拉伯骏马摆件反映了唐朝社会与西域之间活跃的文化交流,也反映了盛唐时期贵族的奢华生活。

青磁刻花花喰鳥文枕

耀州窯

北宋時代(11〜12世紀)

这件凤鸟纹耀州窑枕头是耀州窑中的绝品,成熟的纹饰、笃定的刻划、灵动的积釉使得这件作品脱颖而出。

青磁鼎形香炉

南宋官窯 南宋時代(12~13世紀)

这是南宋官窑青瓷中的精品,形似铜鼎,蓝绿色清澈美丽。 陶土富含铁元素,呈黑色,整个表面布满「二重貫入」,这是南宋官窑青瓷的一大亮点。

这件作品应该是南宋早期,在宋高宗赵构时代为祭祀定制的青铜礼器,底为8支钉烧制,这是南宋官窑早期过渡期的烧制手法。值得留意的是,这件器物的尺寸与商周时期的鬲鼎尺寸相仿,是十分难得的青瓷炉早期范本。

白地黒掻落牡丹文如意頭形枕

磁州窯 北宋時代(12世紀)  

青磁鯱耳花入

龍泉窯 南宋時代(13世紀)  

这个青瓷花瓶属于茶圣千利休的收藏,来自仙台藩的伊达家族。 通体开片,一面有特殊的朽葉景色,这件作品,被誉为是「砧青磁」的原型。

在茶道的学习中,学会欣赏“景色”,也就是不完美中的完美,是侘寂的精髓之一。

瓶身有着与马蝗绊类似的锔钉修复,这类作品或是宋代—明代之间的老伤,修复痕迹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没有影响器物本身的光环,反而成为了其自身的特色与传奇。

交趾狸香合

漳州窯

明~清時代(17世紀)

黄、绿、紫三色低烧铅釉(三彩)唐物(中国制造),作为茶具非常珍贵。 据说它是乘坐 「交趾船」经越南进口的,因此得名。

静嘉堂@丸の内 開館1周年記念特別展

二つの頂

常盘山文库:

1. 镰仓秘藏:常盘山文库主人的美意识 - Tokiwayama Bunko Foundation.

2. 北齐之光:璀璨时代的陶瓷之美 - Northern Qi, the Diversity and Subtlety of Arts

3. 隋白英华:初期白瓷的诞生与「隋白」的五大阶段 / Early White Porcelain of the Sui & T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