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十国的荆南那么小,为何没被大国吞并?

 地图帝 2023-10-21 发布于上海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却有一条“小鱼”活得自由自在,这条“小鱼”面积很小,却成为十国之一,这就是荆南(或称南平)。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

924年(后唐同光二年),高季兴受封南平王,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史称“南平”或“荆南”。

荆南是十国中面积最小的,被北宋灭亡时,只有3个州,17个县。3个州是江陵府(湖北省荆州市附近)、峡州(湖北省宜昌市区附近)、归州(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附近)。

五代初期,割据河北北部的燕国,割据陕西西部的岐国,面积和实力都远强于荆南,都没有资格列入十国。刘守光的燕国与李茂贞的岐国,之所以没有列入十国,主要原因是灭亡太早了。燕国亡于914年,岐国在923年就成为后唐的附庸了。

荆南虽小,像一叶扁舟在大海上被风浪吹得东倒西歪,但人家“命”长,一直存活到963年。

如果按存在时间长短论,割据陕北高原的定难军(西夏前身)也可以算十国之一,然而并没有。定难军面积和荆南差不多大,时间甚至长于荆南,一直活到982年才被宋太宗赵光义吞并(族人李继迁不服宋,建立了西夏前身)。寿命更长的定难军没有进五代十国,而荆南是十国之一,这和地理位置及人口有关。

定难军位于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几乎没有参与中原地区的争夺,存在感不强,人口也不多。而荆南位于天下之中的人口稠密之地,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四战之地,战略地位凸显。

五代十国是个天崩地裂的大乱世,割据势力多。

先说北方,在早期,后梁割据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河南、山东、陕西中部、淮河以北等地区。晋国割据山西,后拿下燕国,占据河北形胜之地。923年,后唐灭后梁统一中原,此后北方基本处在一个王朝的控制之下(不包括契丹、定难军等),有唐、后晋、后汉、后周。

而在南方,割据势力数不胜数。西有蜀国(王建创立前蜀,孟知祥建立后蜀),东有杨吴(杨行密建立吴国,后由南唐代吴)。杨吴东南有钱镠建立的吴越国(浙江、苏南、上海),吴越南部有王审知建立的闽国(福建)。杨吴正南方是刘隐、刘岩兄弟建立的南汉。蜀国以东、杨吴以西,有木匠马殷建立的马楚(湖南、广西北部)。

不算最北边的契丹,当时有能力逐鹿中原的势力,也就那四个:北边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西边的蜀(前蜀、后蜀),东边的杨吴(包括南唐),南边的马楚。在蜀国以东、杨吴以西、马楚以北,五代以南,就是荆南。换言之,荆南夹在五代、杨吴、蜀、马楚四大强国之间。

一般来说,大国旁边的小国,往往成为大国争霸的炮灰。比如波兰立陶宛王国,就夹在德意志与俄国之间,结果遭到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比如春秋时的郑国,夹在秦国(西边)、楚国(南边)之间,不知道受了多少夹板气,只好“朝秦暮楚”。

就荆南来说,五代、蜀、杨吴、马楚四个大国,随便挑出哪一个,站在荆南面前,都如同一头猛虎站在肥猫面前,实在不成比例。蜀国要灭荆州,出兵奉节,顺江而下攻击荆州,尽得地利。马楚雄兵十万,要打荆南,可以顺湘江北上。杨吴攻荆南,从武昌出兵,溯江西上也不是问题。五代王朝更不用说了,不用举全国之兵,调两个节镇(节度使)的兵力,就能把荆南打残。

荆南最大的幸运,偏偏就是夹在四个大国之间,可借助外力保持微妙的平衡,这有些类似欧洲的内陆国瑞士。瑞士面积4.13万平方千米,约为法国本土55.17万的1/13,德国35.74万的1/9,意大利30.13万的1/7。作为大国间的缓冲地带,谁也不希望瑞士被另一个大国兼并。

五代王朝、蜀、杨吴、马楚,谁要单独吞掉荆南,都会激起其他几大国的强烈反弹。假如是五代王朝灭荆南,蜀会担心东线门户被封堵,马楚会担心北面门户洞开,杨吴会担心西线门户武昌失去战略屏障。

荆南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高氏就利用地理上的这个优势,在几颗鸡蛋上来回跳舞。强国靠军事,弱国靠外交。荆南不但向五代王朝称臣,还向蜀、杨吴称臣,捞取战略好处。

荆南和南北朝后期的西梁相似,二国的地域几乎相同,都统治江陵等附近狭小的区域,向中原大国称臣。所不同的是,西梁是北周(前身是西魏)扶持起来的傀儡,荆南的独立性则比较强。

951年,南唐灭亡马楚,几年后原马楚将领周行逢又控制了湖南,是实际上的楚王,但实力一落千丈,广西部分也被南汉吃掉,不可能再与中原抗衡。周世宗柴荣时期,后周军歼灭后蜀精锐,再灭南唐精锐,荆南周边的形势剧变。

960年,后周军行至汴京东北陈桥驿,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统一的第一战,就是拿下荆南。

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宋军夺占江陵城,高继冲纳地归降,荆南亡。

荆南从924年至963年,立国三十九年,建都江陵三十九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