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城北十五里666 2023-10-22 发布于北京

#时事热点头条说#

最近巴以战争引起国际巨大热议,双方国家的消息被人们实时追踪,曾经的政治任务也被谈论。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谈到巴勒斯坦,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就是阿拉法特,他被誉为“巴勒斯坦国父”,一生都在反犹太人,1988年,他宣布巴勒斯坦独立,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你只是从表面上看阿拉法特的一生,你可能会得到一个非常片面和简单的印象,甚至可能会对他产生一种敬佩和同情的情感

然而,如果你深入地了解阿拉法特的一生,你可能会发现他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一个让许多人对他心生恨意的一面,会让许多人对他感到失望和愤怒,甚至对他感到困惑。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一、阿拉法特是谁?

阿拉法特出生于1929年8月4日,原名穆罕默德·阿卜杜勒·拉胡夫·阿尔-胡萨尼·阿尔-卡德瓦(Muhammad Abd al-Ra’uf al-Qudwa al-Husayni),后改名为穆罕默德·阿卜杜勒·拉胡夫·阿拉法特(Muhammad Abd al-Ra’uf Arafat),简称阿拉法特(Arafat)。他的出生地有争议,有人说他出生在耶路撒冷,有人说他出生在开罗,也有人说他出生在加沙。

他的家族是巴勒斯坦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家族,被称为“胡赛尼家族”(Husayni clan)。

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祖父是一位伊斯兰教法官,叔叔是一位著名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阿拉法特从小就对政治和军事感兴趣,曾经参加过一些抵抗英国殖民统治和犹太移民的组织和活动。

1948年,当以色列建国后,阿拉法特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与以色列军队作战。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前往埃及继续他的大学学业,主修土木工程。

在埃及期间,阿拉法特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巴勒斯坦青年,他们共同组织了一个名为“巴勒斯坦学生联盟”的团体,进行反犹太和反西方的宣传和活动。

1956年,阿拉法特毕业后,在科威特找到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并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1958年,阿拉法特与他们一起创建了一个名为“法塔赫”的秘密组织,意为“解放巴勒斯坦民族运动”的缩写。这个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武装斗争来实现巴勒斯坦的解放和独立。

1959年,阿拉法特开始发行一份名为“我与我的祖国”的杂志,宣传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思想。

1964年,阿拉法特参加了在开罗召开的第一届巴勒斯坦全国代表大会(PNC),并成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的创始成员之一。

1965年,阿拉法特率领“法塔赫”发动了第一次对以色列的袭击,并在随后几年内进行了多次类似的行动。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法塔赫”遭到了以色列军队的重创,阿拉法特不得不带领部分幸存者逃往约旦,并在那里得到了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庇护。

1968年,在卡拉梅战役中,“法塔赫”成功地抵抗了以色列军队的进攻,并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广泛赞誉。

1969年,在第四届PNC上,阿拉法特当选为PLO执行委员会主席,并成为了巴勒斯坦最高领导人。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二、阿拉法特的反犹太斗争和巴勒斯坦独立宣言

作为巴勒斯坦最高领导人,阿拉法特将反犹太斗争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惜与以色列发动多次战争和恐怖袭击,试图摧毁以色列的存在。

他曾经在1964年发表过一篇名为《我们的目标是消灭以色列》的文章,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和意图。

他还曾经在1974年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过一次著名的演讲,称自己手持“橄榄枝和自由斗士的手枪”,并说道:“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掉落。”这句话被视为阿拉法特对和平与暴力的双重态度的象征。

不过,阿拉法特的反犹太斗争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他陷入了孤立和困境。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他不仅没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一致支持,反而因为与埃及、约旦等国家发生了冲突和分歧,导致阿拉伯世界出现了裂痕。

他也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同情,反而因为发动了多起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劫持事件、1985年阿基里·劳罗号邮轮劫持事件等,被视为恐怖分子和战犯。

他不仅没有得到巴勒斯坦人民的拥护和信任,反而因为滥用权力和贪污腐败,引发了巴勒斯坦内部的反对和抗议。

阿拉法特的反犹太斗争最终导致了他在1993年与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放弃了消灭以色列的目标,承认了以色列的合法性,并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自治政府。

这一转变被视为阿拉法特对现实的妥协和认输,也被视为阿拉法特对历史的背叛和出卖。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三、阿拉法特在约旦和黎巴嫩的冒险和失败

阿拉法特在约旦和黎巴嫩的经历,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悲惨和最失败的时期。因为他没有管控自己军队的行为,他不仅没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尊重,反而引发了他们的反感和敌意。

在约旦,阿拉法特本来是受到国王侯赛因的庇护和欢迎的,但是他却滥用了这种善意,不断地挑衅以色列,导致约旦遭到了以色列的攻击。

他还试图颠覆约旦政府,发动了对国王的叛乱,导致约旦爆发了内战。这场内战被称为“黑色九月”,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和伤残,其中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

阿拉法特最终被国王赶出了约旦,带着他的部下逃往了黎巴嫩。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在黎巴嫩,阿拉法特又重蹈覆辙,不断地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导致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入侵。

他还参与了黎巴嫩内战的一方,与基督教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过程中,屠杀了一些无辜的平民,包括在萨布拉和夏提拉难民营中的数百名妇女和儿童。

这些行为让阿拉法特在国际社会上声名狼藉,被视为恐怖分子和战犯。阿拉法特最终被以色列围困在贝鲁特,只能在联合国的斡旋下撤离黎巴嫩,前往突尼斯。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阿拉法特在约旦和黎巴嫩的冒险和失败,让他失去了许多盟友和支持者,也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多次的挑战中,他不仅没有打败以色列,反而招致了以色列的疯狂报复。他没有为巴勒斯坦人民带来解放和独立,反而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苦难和流离失所。

他也不能赢得阿拉伯国家的尊重和信任,反而让阿拉伯国家对他心生厌恶和敌意。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四、阿拉法特的和平转变和死亡之谜

阿拉法特在突尼斯度过了几年的流亡生活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了。

于是他开始寻求与以色列进行对话和谈判,寻求通过政治手段来实现巴勒斯坦的利益。

1988年,在第十九届PNC上,阿拉法特宣布接受联合国关于巴以问题的决议,承认以色列的存在,放弃恐怖主义,呼吁和平解决。

这一举动让阿拉法特在国际社会上重新获得了一些认可和支持,也为后来的巴以和谈奠定了基础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1991年,在美国的主持下,阿拉法特与以色列开始了秘密的接触和谈判。

1993年,在挪威的斡旋下,阿拉法特与以色列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正式承认彼此的合法性,同意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并在五年内实现巴勒斯坦的最终地位。

这一协议被视为历史性的突破,也为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一线希望。

阿拉法特随后返回了巴勒斯坦,成为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的主席。

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和平的缔造者”。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然而,阿拉法特的和平转变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认可

一些激进的巴勒斯坦组织和人士,如哈马斯、伊斯兰圣战等,仍然坚持武装斗争,不断地对以色列进行袭击,导致局势不稳。

一些保守的以色列政治家和人士,如内塔尼亚胡、沙龙等,也反对与阿拉法特进行妥协,不断地加强对巴勒斯坦的控制和压迫,导致冲突不断。

阿拉法特在这样的环境下,既要面对外部的敌对和挑战,又要面对内部的分裂和反对。

他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表现出了优柔寡断和失去控制的一面。他没有能够有效地制止暴力活动,也没有能够有效地推进和平进程。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没有能够有效地维护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也没有能够有效地改善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甚至在国内的建设上,他既没有能够有效地打击腐败现象,也没有能够有效地建立民主制度。

阿拉法特的和平转变并没有给他带来成功和荣耀,而是让他陷入了困境和危机。

他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威信和支持度不断下降,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减弱,在以色列方面的信任度和合作度不断降低。

他最终被困在了自己位于拉姆安拉(Ramallah)的总部中,无法出入。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因为疾病在巴黎去世,享年75岁。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时至今日,阿拉法特的死因仍然是一个谜团。

有人说他是因为血液病或者艾滋病而死亡;有人说他是因为食物中毒或者药物过敏而死亡;有人说他是因为中毒而死亡。

这种说法认为,阿拉法特是被以色列用剧毒元素钋(Polonium-210)暗杀的,因为钋可以通过食物或饮料轻易地进入人体,而且很难被检测出来。

这种说法的支持者指出,阿拉法特的遗体在2009年被重新挖掘后,经过法国、瑞士和俄罗斯的专家检测,发现了钋的痕迹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但是,这三个国家的结论并不一致,法国和俄罗斯认为钋的水平不足以致命,而瑞士认为钋的水平高达83%的可能性导致阿拉法特的死亡。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质疑钋中毒的说法,认为阿拉法特的症状和钋中毒不符,而且钋在环境中会很快衰变,不可能在阿拉法特死后八年还能检测到。

巴勒斯坦国父,阿拉法特的另一面人生,为何让人顿生恨意?

结语

阿拉法特的死因至今没有一个确切和公认的答案。有些人认为他是自然死亡,有些人认为他是被暗杀。

无论如何,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和象征,已经在中东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生平和事迹,仍然引发着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