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池畔一丛野菊花-郑州日报数字报

 wps0321 2023-10-22 发布于河南

 ♣ 韩红军

昨日傍晚,我站在阳台上,看见一抹金灿灿的夕阳,落入了小区人工湖畔的竹林里。

今天,我特意来找寻这片夕阳。跨过木桥,远远便看到了金灿灿的一湾。走近细看,原来它落在了一丛野菊花上。野菊花将身子努力探向水面,秋水如镜,映照着它俏美的身姿、娇艳的脸庞。

俯下身子,凑近,再凑近,终于嗅到了一丝轻袅的香。有几分清甜,又有几分清苦,有几分清馨,又有几分清冽,幽淡而雅致。也许是由于连绵秋雨的润泽,条条茎蔓更显得纤细修长、劲弹有力;羽状叶片也是莹绿如翠、竞平舒展。成千上万朵花,或是金黄,或是鹅黄,或是米黄,或是橘黄,团团簇簇、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好似一块点缀着金花的绿丝毯。

颇为遗憾的是,湖边虽人来人往,但大家步履匆忙,似乎除我之外,无人关注到这丛野菊花。突然想到陆游的那阕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放翁写的是梅花,我却认为借用于眼前这丛迎着萧瑟秋风盎然盛开的野菊花,亦无不妥。

似乎也只有“借”。虽然菊花历来便是诗家的心头好,唱菊颂菊的诗作连篇累牍,但写的多是摆放在厅堂、庭院、游园中的观赏菊种。无论是“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还是“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写的都是“如意金钩”“金牡丹”“二乔”等名贵菊种,与野菊无涉。即便是杨万里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元好问的“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疏烟”,虽然是以野菊为诗名,却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晃了一枪。

是否有人歌颂,是否有人关心,是否有人管顾,野地生、野地长的野菊花,似乎早就不以为意。在荒滩野坡、贫地瘠土上,它仍旧盎然成长,左冲右突、前扩后张。无须攀缘大树,无须依附竹篱,借着风势,匍匐的枝条就像一股股冲出山涧的溪流,浮载着墨玉般的叶片、金黄色的花朵,不断地汇聚、蔓延、流淌,直至最终淹没周围大片大片的土地。

今年只是池边的几株,明年一定会成簇;今年只是篱前的数丛,明年一定会连片。这就是野菊花的力量。但是,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近来看,一朵朵小花却又是无欲无求、怡然自得,你丝毫看不出其力量之所在。因为,它将这无穷的力量,蓄在了根里、藏在了茎中、隐在了叶间。

低调的野菊花,深藏的不但是“力”和“势”,也有“功”与“名”。我国栽种菊花历史悠久,《礼记》“月令篇”中即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初读这句话时,我就下意识地想到野菊花。“黄华”,不正是一朵又一朵盛开在秋风中的金黄吗?果不其然,科学研究表明,野菊花就是目前广泛栽种的7000多种菊花的“原祖”。

难怪,在我的家乡武陟,不仅有成千上万亩被列入“四大怀药”的“怀菊花”,也盛开着成片成片的野菊花。虽然它没有“怀菊花”植株高、花型大、价值高,但在秋风里盛开的一坡坡、一湾湾、一滩滩。极目四望,黄色的灿若星河、白色的皎如瑞雪、粉色的绚似晚霞……

它们在秋分绽蕾、中秋绽放。霜降之后,田间的怀菊花都已收割,它们还在盛放,一直可以开到立冬、小雪,甚至是百草凋枯的冬至。

“一念秋风起”,秋风来自西北,那正是家乡的方向,风中似乎也有淡淡的菊香。眼前这丛野菊花开了,想来家乡的野菊花也该开了。念此,不免泛起一缕淡淡乡愁。

乡愁中,有故乡秋日里遍野摇曳的野菊花;乡愁中,有父母在菊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乡愁中,也有在村里学堂念书时常常唱起的那首《野菊花》:“走过一地黄泥巴,地上一朵野菊花,枝头花朵正开放,旁边又在添新芽……大雨大雨一直下,地上有个大水洼,亭亭玉立轻摇曳,菊花变成水中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