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000字 阅读约需 3分钟 ![]() ![]() 梁修熙属于生活永远在远方的人,用他的话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便觉得生活沉闷无趣,也无法催生创作的激情,换一句话说,内心逐渐生锈。此时,往往远方在召唤着自己,让激情再次勃发,尤其是远方更远方的异域更能催生激情和灵感。这也是他给自己奔赴远方和异域写生的理由,譬如他的摩洛哥和突尼斯的水彩写生之旅…… 北非最初留给他的印象还是多年前他从香港背回来的一套摄影画报,画报的许多封面封底都是北非的风情摄影作品:蓝天白墙单峰骆驼,古巷拱门人群涌动。阳光下的城市,色彩对比强烈,阿拉伯风格的服饰和建筑,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蔚蓝,撒哈拉沙漠的广漠,都深深触动了他。多年后的2017年春,去北非写生终于如愿。他背上画夹,经过十五个小说的飞行,踏上了摩洛哥。两年之后,他又再次开启突尼斯的水彩写生之旅。 这两次水彩写生北非之旅,留给梁修熙难忘的记忆,也给他带来大大小小近百幅水彩写生作品。无论是现场写生,还是归来后的再加工,从选取的写生画面,到如何体现当地的脉络,从构图到晕染,或许是异域带给他的激情,他做了许多艺术手法上的探索,甚至于在完成这两个系列的水彩画系列之后,还迟迟走不出自己营造出的氛围,仍沉浸在异域的风景时空中。 让梁修熙感慨的是,在摩洛哥和突尼斯旅行,随处可以发现入画的素材,随便一个角度就是一幅精美的画。譬如摩洛哥的古城马拉喀什、菲斯、梅内克斯、舍夫沙万等,许多风景可以说360度创作无死角,常常让他驻足停留惊喜连连,挥笔不止。与摩洛哥相比,突尼斯虽然规模略小,但蕴含丰富,北非的粗狂糅合了欧洲的优雅,更富有地中海文化的浪漫气息,让人特别留恋。 梁修熙说,他在写生时,为获取即时的现场感,他会在现场用小幅纸面快速记录当时的场景气氛和最初的感受和情绪,就像一块海绵在不断汲取新鲜自然的生动信息,以便回来后在时间充裕中再进行二次创作。譬如他的摩洛哥古城的写生,大多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现场画了许多小幅写生,归来后又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做了整理和回顾,进行了二次创作;而突尼斯的写生,大多是现场一气呵成,不过画幅大多都是小画幅。 一次远方的旅行,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激情,更催生了自己艺术上的作品。或许正是这样一次次远方的行走,才让梁修熙的水彩画有种说不出的味道,这也是他不断一次次走向远方的自身动力所在吧。 梁修熙 |
|
来自: Tomxiao1961 > 《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