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派代表——《萧憺碑》

 书虸 2023-10-2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设为星标⭐,谨防失联

《萧憺碑》全称《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碑铭》,亦称《始兴忠武王碑》、《贝义渊萧憺碑》。为萧憺墓的神道碑,立于萧憺死后的第二年(523)。碑高560厘米,宽160厘米,厚32厘米,现存于江苏南京太平门外甘家巷西,碑前尚有残毁的石辟邪二尊。

图片碑前石辟邪

图片南朝萧梁世系表

萧憺[dàn](478—522),字僧达,梁武帝萧衍十一弟。天监三年(502)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封始兴郡王。普通三年(522)十一月去世,享年四十五,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忠武”,史称始兴忠武王。《水浒传》中描写的荆南萧嘉穗的高祖,即此萧憺。

图片碑额
图片碑额拓片

碑文楷书36行,行86字,约3000余字。历经1500多年的风吹雨打,碑文已残损漫漶过半,清晰可辨识者尚存2500余字,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好的一通南朝碑刻。

图片《萧憺碑》整拓

《萧憺碑》由梁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徐勉(466—535) 撰文,书法家贝义渊书丹,房贤明刻字,郜元上石。碑文采用骈俪文体,文句工整,用辞华丽,记述了萧憺的历史政绩及生平事迹等,内容与《梁书》本传的记载大致吻合。

此碑书法峻秀精工,瘦硬峭寒,苍劲刚健,笔势流畅。它是南朝书法的优秀典型代表作之一,梁启超称此碑为“南派代表”。

图片《萧憺碑》拓片局部

用笔以中锋为主,兼施露锋。侧露锋落笔则是王字的孑遗。起笔不藏,收笔不回,形成了自然潇洒的风致。

结体以长方形为规,中宫敛密,于严谨中见从容,遒劲里透娟秀,更显出英姿勃发。转折处多用顿笔,方折外拓形成棱角,增强力感。尤以横画的收笔、横折的转角和右钩等笔画,皆严谨峭劲,可见欧书之端倪。它对初唐欧阳询、薛稷等瘦硬派楷书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明显积极的影响。
图片《萧憺碑》碑额部分咸丰年间拓本 国家图书馆藏
碑额大字,略带行书笔意,字在楷行之间,露锋落笔,秀美流畅。圆中带方,柔中带刚,字体于严谨中求潇洒,用笔于圆润中求雄健。笔势畅达,承转明晰,潇洒大方。
图片《萧憺碑》碑额部分咸丰年间拓本 国家图书馆
此碑书法历来为书家所推崇——它上承魏晋之遗风,下开隋唐之先河。因是大字,更显得雄健苍劲,气韵高逸,极有姿致。与同时期的北碑楷书相比较,则已脱去隶书笔意或不杂用隶书笔法,而是以成熟的楷书面貌独立于当时书法之林。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