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老师讲语文•中学古代文学 ⑪ | 元朝的散曲

 宝妞 2023-10-22 发布于河南

《姚老师讲语文》每周连载

元朝的散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属于广义的诗歌,杂剧则属于戏曲。

散曲由词蜕化而来

词到了金元两朝,逐渐衰落,无论其技巧多么圆熟,终究脱离民众,进入文人的象牙塔。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那里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的音乐融合,为词所吸收,便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称作北曲。北曲用于杂剧,成为剧曲;作为独立的乐歌,就是散曲。散曲有别于词,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语言俚俗灵动、诙谐风趣,抒情直切热烈、泼辣酣畅。

元初废除科举,断绝了文人仕进的道路,他们被迫流入社会底层。散曲为文人提供了一种更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他们中许多人出入秦楼楚馆,大量创作散曲。在此背景下,散曲得以蓬勃发展,获得与诗、词比肩而立的地位。元散曲以创作中心的转移,分前后两期。

元朝前期的散曲

元朝前期,散曲创作的中心在北方。此期的散曲作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书会才人作家

文人们没有科举取士之路可走,但他们并没有沉沦,而是在与下层人民的结合中,脱胎换骨,重获新生。他们大多具有放荡不羁的性格、强烈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

图片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是这类作家的突出代表。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表现男女情爱,表达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对妇女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真切动人。他的部分作品抒写人生情怀,以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最为著名,该曲塑造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自我形象广为人称颂。他的散曲,格调清新刚劲,富有激情,常表现出泼辣诙谐的个性;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而口语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的平民胥吏作家

这类作家在人生遭际方面与第一类作家并无大的不同,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不甘仕途失落,向往实现传统的文人价值;然而,在现实中,他们的理想归于幻灭,因而叹世归隐就成了他们创作的主旋律。这类作家以白朴、马致远等为代表。

白朴(1226—?)的散曲,有的是叹世归隐之作,如《[双调]沉醉东风·渔夫》,表现对功名富贵的鄙视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发愤懑不平之慨;有的涉笔男女恋情,如《[中吕]阳春曲·题情》,讴歌冲破礼教束缚、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纯情女子,富直白通俗之趣;有的写景咏物,如《[越调]天净沙》4首,分别咏春、夏、秋、冬,见清丽淡雅之美;还有不少写应酬赠答、歌楼妓馆的作品。白朴的散曲,语言清丽,风格俊逸。

图片

马致远(约1250—约1324)在元朝前期作家中,留存的散曲作品最多,历来评价最高。他的作品,题材领域宽广,以感叹历史兴亡、歌颂隐逸生活、吟咏山水田园风光为主,在保持散曲特有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常具有诗词的意境和秀丽的画面感,语言自然清丽,声调和谐优美,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雅俗相兼。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向来脍炙人口,后者被称为秋思之祖。

(三)以卢挚为代表的达官显宦作家

这类作家仕途比较通达,他们的作品更多表现的是传统士大夫的思想情趣。在艺术风格上,他们或精工雅丽,或质朴本色,而总体上则偏于雅致,俚俗的成分较少。

卢挚(约1242—约1315)是这一类作家的代表。他的散曲创作,以咏史怀古与隐居乐闲为多。如《[双调]沉醉东风·闲居》写出了隐居之乐。他的作品在趋向传统诗词的艺术意趣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其语言雅洁而飘逸,神韵潇洒而清淡,既含诗词的意境,又有散曲的清灵。卢挚喜欢将前人诗词中的句子融化入曲,这也强化了散曲的雅丽特征。

元朝后期的散曲

元朝后期,散曲创作的中心转移到南方。散曲作家大多优游于江南的湖光山色,醉心于城市的繁华逸乐。对现实的不满和奋斗的激情大为减少,感伤情调渐渐成为主流,风格从豪放、质朴、俚俗渐变为婉约、清丽、雅致。重要作家有贯云石、张养浩、乔吉、张可久等。

贯云石(1286—1324)醉心于作一个江南隐士,于是称疾辞官,浪迹于江浙一带,与士大夫交游,创作了大量散曲。贯云石的身世背景与生活经历,使他的散曲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既有北方豪士的飒爽,又兼江南文人的飘逸。如他的《[正宫]小梁州·秋》,描绘西湖景色,既清新宁静,又雄壮辽阔,充分体现了他的散曲刚柔相济的特色。

图片

张养浩(1270—1329)的散曲,不少作品带有批评政治的内容,语言比较质朴豪放,显示出沉郁的风格。他的现存散曲均作于罢官之后,回首官场的风诡云谲,有万千感慨,他笔端的讽刺挖苦,颇为锐利;而写隐居田园生活的作品,则显得轻闲舒适。他的一组《[中吕]山坡羊》,充满深沉的历史感慨,其中*《潼关怀古》,表现出儒者经世济人的情怀;而他的《[双调]庆东原·即景》,则通过描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辞官后的轻松愉悦。

乔吉(约1280—1345)散曲的题材,大抵围绕其落拓漂泊的生涯,写男女风情、离愁别绪、诗宴酒会,歌咏山川形胜,抒发隐逸襟怀,感叹人生短促、世事变迁,展现一个洒脱不羁的江湖才子的精神面貌。乔吉的散曲,形式整饬,具有明快的节奏,善于用新颖别致的语言传达敏锐的感受。《[双调]水仙子·寻梅》《[南吕]玉交枝·恬退》是他的代表作。

图片

张可久(1279—约1351)为元人留存散曲最富者。他的作品,一部分流露人生失意的不平;更多的是写隐居生活的闲逸和描摹山水风光,以及对男女风情的吟咏。张可久的散曲,一般不使用俚俗语汇,更多地融化诗词语汇和意境,在整饬的形式中呈现清丽的格调。《[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中吕]卖花声·怀古》是他的代表作。在元朝后期,散曲过于追求形式而日见式微之时,张可久却以其卓荦不群的创作风格,为散曲艺术开辟了新的境界。

元朝后期较为著名的散曲家,还有郑光祖、徐再思等。郑光祖(?—约1324)散曲作品不多,主要是一些即景抒情和闺情艳情之作,《[双调]折桂令·梦中作》写梦中与佳人幽会,惝恍迷离,芳艳悱恻。徐再思(生卒年不详)的散曲,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他的《[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描写垂虹桥夜景,境界开阔,想象奇特。

此外,睢景臣(生卒年不详)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作为政治题材的作品,也达到了新的深度。它以嬉笑怒骂的手法,通过一个乡民的口吻,把汉高祖刘邦还乡之举,写成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剥下专制帝王的神圣面具。

注:* 表示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的作品。

课  后  练  习

一、鉴赏白朴的《[越调]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二、鉴赏卢挚的《[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三、鉴赏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附:课后练习答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滚动查看完整答案

一、这首《冬》曲,清幽宛转,不着一个“冬”字,却通过一组名词叠加,描摹出一幅极具冬季特征的画面,传递出一种悲凉无望的孤寂之感。作者选择黄昏的郊外,开篇以苍凉悠远的画角声揭开画面哀伤的底色,暮色中的谯门越发显出清冷和哀婉。接着把视线转向四周: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令人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得寂寥凄迷;贯穿整个画面的声声画角,更于凄清中平添了几分肃杀森严的气氛。

二、写出了隐居之乐。从开头两句,看到诗人对农活的熟稔,“雨过”“旱时”,用墨轻松地表现出靠天行事的田间劳动的愉快。中间两句,更是简洁地表达出诗人眼中农村生活的亲切自然。然后,借酒醉吐出真言:退一步海阔天高。结尾一句,描绘出诗人充分享受田园乐趣的无拘无束的自由身心。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归隐田园的理想图画,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冷漠、厌倦,表达了狂放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诗人在暮春傍晚重回昔日送别之地,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表达了绵绵离恨和深深惆怅。先写眼前之景引起离愁。芳草萋萋,春云缭乱,诗人独立斜阳之中,面对芳草、夕阳,一丝淡淡的哀愁袭上心头。于是对短亭忆起别酒、临平湖想到画舫,眼前的垂柳不禁让作者念及当日骑上骄骢与佳人别离的缠绵眷恋。正凝思间,忽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把作者拉回眼前。最后化用唐人崔护诗句,抒发花落人空的离恨和惆怅。结构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入惜别回忆,由啼鸟风雨唤回眼前实景;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时空转换,感情跌宕。

图片

 下期预告:姚老师讲语文·中学古代文学 ⑫ | 明清朝的诗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