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硅碳负极:下一代锂电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2023-10-22 | 阅:  转:  |  分享 
  
硅碳负极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平台合适等优点,是较具潜力的下一代负极材料之一。



过去几年受制于产品售价较高及配套产业链不成熟等原因,硅碳负极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但2021年以来,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企业相继开始量产使用硅碳负极的动力电池产品,部分负极企业也开始投资建设硅碳负极产线。#硅碳负极#

硅氧负极膨胀率较低,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



硅碳负极仍处于产业早期。根据高工锂电的数据,2020年我国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为0.6万吨,同比增长20%。预计到2025年,我国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2.2万吨。

当前碳系性能触及天花板,石墨负极材料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方面已经遇到明显的瓶颈,硅碳负极优势显著。

石墨的理论能量密度是372mAh/g,而硅负极的理论能量密度超其10倍,高达4200mAh/g。

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硅基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优势明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负极厂都在加大对硅基负极的研发,并在多种技术路线布局。

目前,硅碳负极在日本已经得到批量使用,国内企业逐步实现小规模产能落地,也有部分企业仍处于中试线或实验阶段。

主流负极厂商的硅碳负极规划:



资料来源:华宝证券

作为最早量产硅碳负极的厂商,贝特瑞目前拥有3000吨/年的产能并主要给松下供货,而杉杉股份、翔丰华、璞泰来的硅碳负极均处于中试阶段,已具备产业化条件。

硅宝科技2019年建成50吨/年硅碳负极中试生产线,产品已通过数家电池厂商测评并实现小批量供货,2021年拟新建1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等项目。

中科电气在长沙、铜仁两地供给建成产能9.2万吨,长沙5万吨项目已经开工,预计2022年5月投产;贵安基地一期6.5万吨和曲靖基地一期5万吨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年末投产,届时预计公司合计产能达到25.7万吨,公司计划到2025年合计建成产能50万吨,迎来4年产能爆发期。

下游电池企业在积极应用硅碳负极。因电池易变形,硅碳负极目前主要应用于圆柱电池。

特斯拉已经将硅碳负极应用于Model3 相关电池,并计划在4680电芯中大规模应用硅碳负极材料。

4680圆柱电池强有力地驱动了产业链更新迭代,硅基负极具备的高能量密度优势更加突出,未来预期会批量应用于高端电动车。

宁德时代、力神电池、国轩高科与普莱德等动力电池厂商高比容量电池方案中,硅碳负极为明确发展方向。

松下、亿纬锂能、LG等电池厂商均在4680电池技术上有产能规划,预计4680大圆柱电池的量产有望带来硅碳负极进一步渗透。



资料来源:电池中国,西南证券

目前硅碳负极渗透率仍较低,随着硅碳负极材料价格下降,硅碳负极技术的改进和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硅碳负极掺硅量&硅碳负极装车量有望带动渗透率提升。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4485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