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谖因待遇大发牢骚,孟尝君一一满足,冯谖为其设下狡兔三窟之策

 伯山的书山学海 2023-10-22 发布于广东

战国时,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在接掌田氏之后开始散家财聚人才,大量贤才能士纷纷前往齐国投奔孟尝君。

其中有一个人也在此时投奔田文,并感恩于田文的待遇,为他设下了狡兔三窟的计策,这个人就是冯谖。

1.田文的高待遇

冯谖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维持生计,于是托人转告孟尝君,希望能够在他的门下混口饭吃。

孟尝君就顺势问了冯谖有什么爱好和才能,那人说什么都没有。因为孟尝君想要千金买马骨,所以最后还是同意收留冯谖。

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客吃饭有鱼,外出乘车;中客吃饭有鱼外出无车;下客饭菜粗劣,外出自便。

田氏仆人看到这情况,就给冯谖安排了下客的待遇。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就靠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剑,长剑,咱们还是回去吧,这里吃饭连鱼都没有,以此要求提高待遇。

有人将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就说给他吧,让他享有有鱼吃的待遇。

过了不久,冯谖又开始弹他的剑,长剑啊,长剑,还是回去吧,这里出去连车都没有,再次要求提高待遇。

周边的人再次将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也像上次一样给了冯谖享有乘车的待遇。然后冯谖就乘着车出去拜访他的朋友,向他的朋友炫耀,看,孟尝君真的把我当客人啊。

常言道,再一再二不再三。但是冯谖不这样,他再次拿起他的长剑弹起来,再次唱道,长剑啊,长剑,咱们还是回去吧,这里没办法养家啊。

这次周边的人就不像之前那样只是看笑话了,而是认为冯谖有点贪得无厌,所以都开始厌恶他。

孟尝君听说此事后,就找人调查了冯谖家中还有什么人。在得知冯谖家中还有老母之后,就给他家送去了大量吃的和用的,这让冯谖很感动。

于是冯谖不再大发牢骚,开始等待为孟尝君效力的机会。

2.狡兔三窟

就这样过了有一年的时间,孟尝君因为门下食客太多,家中的收入有些入不敷出了,于是就想派人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放债收息。

于是孟尝君就贴出告示寻找能帮他负责此事的人,冯谖看到之后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孟尝君看到之后就问他是谁,旁边的人告诉他就是那个一直要求提高待遇的人。

孟尝君这才说道,原来是他啊,看来他是真的有才能,原来是我亏待了他。于是又让人将冯谖请来,亲自向他赔礼道歉。

等到冯谖准备好一切向孟尝君辞行的时候,他问孟尝君债收完之后要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道,您看我家中缺些什么,就带回来些什么吧。

于是等到冯谖到达薛邑之后,他找来要归还债务的百姓核验契据,然后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将债券全部烧掉,债务一笔勾销,百姓们因此非常感激。

就这样冯谖很快完成了任务返回,然后去拜见孟尝君。孟尝君对此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冯谖告诉他自己全部办完了,孟尝君就问他买回了什么。

冯谖回道,您曾让我买点您家中缺少的,我私下想过之后觉得珍珠宝贝、宠物猎物、美人这些您都不缺少,唯独缺少的就是“仁义”,于是我就用债款为您购买了仁义。

孟尝君对此很不解,冯谖接着说道,现在您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如果您不爱百姓,以商贾之道对待他们,又怎么能受到百姓的爱戴呢。

所以我用债款赏赐给了百姓,烧掉了契据,这也是我为您买仁义的方式。

孟尝君听完之后心里很不痛快,毕竟现在自己入不敷出了,最后还是没有责怪,只是让冯谖退下。

又过了一年,有人向齐湣王说孟尝君的坏话,于是齐湣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官职,孟尝君只好离开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

他还没有到达薛邑,薛邑的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的归来。孟尝君见到此场景,回头对冯谖道,原来这就是您为我买的仁义啊,今天我才真正知道。

冯谖告诉他,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来避免死亡的危险,现在这才只有一个,请让我再为您准备两个吧。

孟尝君答应了,然后按照冯谖的要求提供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随后冯谖带着前往魏国。

到了魏国,冯谖告诉魏王,齐国之所以强大在于有孟尝君,现在齐王罢免了他,哪位诸侯先迎接他为官,哪个国家就可以富庶强盛。

于是魏王将相位空出,并派使者带着大量财宝去聘请孟尝君。此时冯谖已经赶了回去,告诫孟尝君等待时机。

等到魏国使臣来往三次,孟尝君坚持推辞不去,齐王自然也听到了这一消息,惊恐之下也迅速派人带着比魏国更贵重的宝物去邀请孟尝君重新回到朝廷治理国事。

冯谖趁机劝谏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齐王自然同意了。等到宗庙建成之后,冯谖告诉孟尝君,现在狡兔三窟都已经营造好了,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3.结束

孟尝君在齐国当了几十年相国,没有遭到哪怕很微小的祸患,这都是冯谖计谋的结果。

从这些事中既可以看到冯谖的才智,也能够看到孟尝君的散财买才的作用。我们常说钱只有花出去才有作用,孟尝君的做法真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