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易象作为生命的象征——《易经》的文化解读
2023-10-23 | 阅:  转:  |  分享 
  
易象作为生命的象征——《易经》的文化解读《易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被称为“群经之首”,但是在其发生学的起点上,它其实是一部
卜筮之书,也就是用来算卦的,所以它在本质上是一本巫学著作。《尚书·伊训》:“‘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可知巫术还伴有歌
舞,成为最早的艺术表演形式。但是随着文化的演进,它的原始巫术的色彩初步淡化,并被赋予了更多的哲学和伦理的功能。就其哲学思想而言,生
命哲学是其基本内核,生殖崇拜是其精神价值,体现了一种生生不已的历史观念。整个《易经》卦象体系都可以归结为以两性交感的和谐与否进行吉
凶判断。我们在《易经》卦爻辞的文本中可以了解远古时代的文化遗迹。“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可以看几个卦例。“屯卦六二.屯
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賁卦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睽卦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
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这三个爻辞都有“匪寇婚媾”的记载,原来以为是匪寇作乱,后来才发现是抢婚的队伍来了。这说明那时还
存在着抢婚的风俗,不过,“女子貞不字”却又显示当时已经出现了贞操观念,有人为守贞洁而拒嫁了。大過卦的两爻也很有趣:“九二.枯楊生稊
.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九二爻的老头子娶了一个小媳妇是一个好卦,无往不利;但是九五爻
的老太婆嫁了一个少年郎却是没啥毛病但也不算光彩。这是很明显的男尊女卑的历史痕迹。可知在《易经》的文本里承载了许多远古时代的文化信息
。事实上在《易经》的整个卦象体系中,它也是以男女交感的和谐与否作为判断吉凶祸福的依据。《周易》的八个基本卦,由阳爻(━)和阴爻(-
-)三叠而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而《周易》的六十四卦卦形又是由八卦两两重叠而成。这样
,阴阳观念也便成了《周易》解释天地万物、社会人事的产生及其变化的基础,如《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从天地之道到人伦之常,一以贯之,均
由阴阳变化而生。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周易·说卦传》),“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传》) 在《说卦传》中,有一段家庭
关系的表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
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些男女之间都是严格的对应关系,和则吉不和则凶。例如否卦
,乾上坤下,爻辞是“六三.包羞”,为什么会包羞呢?这是因为天在上轻清而上浮,地在下重浊而下沉,天地不交且渐行渐远,放了对方的鸽子,
所以不谐调。而泰卦则刚好相对,坤上乾下,地在上而天在下,重浊者下沉而轻清者上浮,两者情投意合,自然“天地交.泰”。《周易·系辞上》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系辞下》:“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
阴物也”。《周易·彖传》:“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些都是直白地谈论男女的生殖功能,其生命的象征意义自不待言。
所以郭沫若说:“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
柔、天地的观念。”(《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易经》的哲学虽然隐含在这些看似粗鄙的言说中,但它恰恰说明了中国哲学的生命意涵。这是一个
从巫到圣的历史逻辑运演。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出现一个西方式的诸如佛陀、耶稣、穆罕默德那样的宗教主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的
卜筮文化中已经消解了人格神的存在,从而促成了普通人的人格境界的提升。“圣人立象以尽意”,他们尽了自己的意,敬神、渎神、造神、自我神
圣,而算卦的结果是参破天机,和老天爷斗法,亵渎了神圣又使自我神圣化了。当他们成功趋吉避凶以后,也许会哼唱一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的民谣吧。因此,易经推演的文化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自強不息的君子人格,“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
.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易经的运演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尚中,原始返终,否极泰来,致中守和,允执其中。
居中,得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C位上,中位构成了趋吉避凶求生的吉祥点位。这使得中国哲学对“中”的情有独钟,在对立的两端之间达到利弊
的平衡。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既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而是唯生论;既不是形而上,也不是形而下,而是形而中;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浪漫主义,而是象征主义;既不是理性,也不是感性,而是诗性。这正是中国文化的根本逻辑。
献花(0)
+1
(本文系岭南闲人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