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赐功臣御酒,他举杯反问:喝了这杯酒, 陛下能否放过我女儿?

 听风如故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139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与大将冯胜的矛盾激化。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选择毒杀冯胜。这场权力斗争背后,到底隐藏着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冯胜曾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却在权力斗争中成为牺牲品。在生命的终点,冯胜举杯,眼中充满了不甘和疑惑。他向朱元璋提出一个请求:“喝了这杯酒,陛下能否放过我女儿?”

这是一位绝望父亲在临死前的无助挣扎,也是对未知命运的最后乞求。当朱元璋面对冯胜的请求时,他的回答冷酷无情:“她们已经活不成了!”

这句话像一把锐利的刀,直接刺入冯胜的心脏。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人性的丑陋和权力的残酷被彻底暴露出来。

明朝历史上,冯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将领,曾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1395年,他的命运发生了剧变。朱元璋怀疑冯胜和女婿、自己的第五子周王朱橚之间存在某种秘密联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问题更加棘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采取了极端手段。

朱标死后,朱元璋对皇太孙朱允炆的未来深感忧虑,为了确保他能日后顺利登基。1396年,随着“蓝玉案”爆发,一切可能对朱允炆皇权产生威胁的骄兵悍将都被处死。这段时间京城人人自危,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

宋国公冯胜是此案中少数幸存的大臣之一。他出生于富裕之家,从小就与兄长冯国用一起学习兵法,精读兵书,并有着平定天下的志向。

随着元朝局势恶化,冯胜鼓动兄长,聚集数百人,占据附近山头成为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虽然面临其他起义军的挑战,但在冯家两兄弟的出色指挥下,他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朱元璋已经崭露头角,当他率军经过冯胜的山寨时,冯胜兄弟决定投靠朱元璋,这一举动让朱元璋非常高兴。朱元璋十分器重这两位才能出众的将领。不久,冯国用去世。朱元璋让冯胜接任了他的位置。

冯胜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曾在石灰山重创陈友谅的军队,因此地位进一步提升。不过,与稳重的冯国用相比,冯胜的个性则显得矜功自伐。

有一次,冯胜在获胜后缴获了许多牲畜,其中有许多良马。然而他没有把这些良马献给朱元璋,而是直接装备了自己的骑兵。这种行为立刻让朱元璋对他的忠诚度产生了怀疑。

随着多年征战,冯胜积累了极高的声望。他的两个女儿都找到了好的夫家,这也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中一位女婿是朱元璋的儿子周王,也就是说皇帝和他的家庭成为了亲戚。

很明显,这桩婚姻只是朱元璋笼络功臣的一种手段。朱元璋本就对冯胜起了疑心,而此时这种政治联姻带给冯胜的终究是祸不是福!

太子朱标的骤然离世,让65岁的朱元璋悲痛万分之余又开始担心皇太孙朱允炆震慑不了那些功臣良将,于是又再次举起屠刀。

而此时,冯胜和自己女婿也就是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私下会面的密报传来,不管会面内容如何,在当时太子刚去世不久,冯胜就与皇子秘密会面,朱元璋怎能不疑?

毕竟在皇家之中,规矩众多,见面都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是普通家庭,岳父和女婿之间的频繁接触可能不会引起他人的疑虑,然而对于两个拥有特殊地位的人而言,意义就不一样了。

正如那句俗话所说,“众口铄金”,朱元璋本来就生性多疑,听到这种说法后也开始怀疑冯胜。一封接一封的秘件递到朱元璋手中,这些本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在他的心中变得非常可疑。

毫无疑问,藩王擅离封地,私会大臣已经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而那个行为不检的儿子所做的一切似乎证实了他的猜测,最终他产生了杀心,并以一杯毒酒判处冯胜死刑。

位功臣就这样因为猜忌而逝世。相反,汤和则明智地远离了皇家的纷争,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他至少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冯胜之死揭示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冷酷无情,同时也表现出身处权力斗争中的人们的脆弱和无奈。

冯胜的命运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权力和忠诚的追求,以及生死存亡之间的挣扎和抉择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听风如故的文章,建议大家记得将听风如故的公众号加⭐星标置顶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